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林業育苗與造林的措施淺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立足于當前時代發展背景并結合林業造林實際,加強林業育苗技術應用管理,選擇科學適當的造林方法,可以大大提升造林綠化水平,促進林業的長遠發展。
關鍵詞:林業發展;育苗;造林
林業造林工程是生態文明社會建設的重要構成部分,育苗和造林是當前林業綠化工作中的兩項重點。采用先進的育苗技術,把握不同林木的育苗要點,切實提升林業造林水平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在具體工作中,務必要堅持因地制宜原則,充分了解和掌握地區各方面環境條件,提高育苗技術和造林方法的針對性和科學性,確保林業樹木健康生長,從而使其生態價值和經濟價值最大化發揮。
1莘縣林業造林情況
莘縣地處山東省西部地區,地域面積有1420km2,現有林地面積18170hm2,占全縣總面積13%,人工造林面積933.3hm2。人工造林是當地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舉措之一。國有馬西林場經營總面積727.5hm2,林地面積600hm2,森林覆蓋率達90%,在防風固沙、調節氣候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也是全縣最大的木材收購、運輸、加工、銷售產業集散地。通過多年來的發展,林業樹木育苗技術的應用愈加成熟,樹木成活率大大提升,各種造林方法也在實踐中得到了高效推廣,取得了顯著的造林成績。
2林業育苗技術的應用要點
2.1選種方面
選種是林業育苗的關鍵,品種優劣關系著林木后期長勢狀態,要結合地區林業種植自然環境,選擇環境適應性強、抗病蟲害能力好的樹種。在品種確定后還要對種子進行科學處理,常見的處理方式有風選、水選、粒選等。風選就是在自然風力作用下降多余雜質去除,然后可以順利地將飽滿種子和欠飽滿種子區分開;水選就是將種子放入水中,根據種子自身飽滿程度和漂浮狀態,清除表面雜質,篩選出飽滿顆粒;粒選就是依據既定標準,逐一對種子進行篩選,將劣質、干癟種子淘汰。通過種子篩選可以確保林業樹木出苗率,幼苗可以茁壯成長,要注意在種子處理過程中也要做好消毒工作,通過藥物消毒來消滅潛在的病菌和寄生蟲,這樣可以保證林木幼苗不受病蟲害侵擾,長勢良好。
2.2催芽方面
種子催芽是提高林木幼苗成活率的重要措施,也是育苗技術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常見的催芽法有水浸法和去蠟去油法。首先,水浸催芽是把樹種放入溫水中進行浸泡,一段時間后種子外表皮會出現膨脹,待膨脹達到一定程度后再把種子放到特制木箱中進行晾干,要注意的是如果種子的外表皮過于堅硬,則需要適當提高浸泡水的溫度;其次,去蠟去油法,該催芽法一般適用于油脂量較多的種子中,可以先將種子放入特定的溶劑中進行浸泡,這樣可以將表皮油脂和蠟質去除,之后再進行風干處理,在此過程中可以使用無紡布容器來提高催芽效率[1]。
2.3幼苗管理方面
在幼苗管理過程中,做好水灌溉、肥料施加、土壤改良等工作可以為幼苗健康生長創造有利空間,保持良好的長勢。定期觀察幼苗發育情況,及時補充水分,水灌溉也要選擇合理的方式,不可大水漫灌以免破壞根系發育,對于肥料施加也要控制好施加量,避免過度施加造成幼苗灼傷。同時,在發育過程中,還要定期進行修剪,對于發育出現的不健康枝葉要及時修剪掉,避免出現主枝養分不夠而發育不良現象。此外,在選擇育苗容器時,也要遵循科學性和合理性原則,按照不同樹種的規格來確定相應的容器,如果幼苗種植土壤養分不夠還需要進行營養基質調配,將磷酸鈣和復合肥作為主要肥料,確保幼苗生長養分充足。
2.4播種方面
林業育苗技術中播種環節也是不可忽視的內容,加強播種環節的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林木種子成活率,并為后期良好長勢打下基礎。結合莘縣林業育苗實際,常見的播種技術形式有三種,一是條播形式、二是撒播形式,三是點播形式。條播播種形式一般適合在中小粒種子的播種中,通過機械播種可以提高播種效率,而且種子發芽的均勻性和整齊性也會得到保障;撒播播種形式更多是在需要后期移栽的樹種播種中運用;點播播種形式則是適合在顆粒較大的種子播種中運用,這樣可以保證種植密度合理,植株行間距滿足后期生長發育需求。此外,在播種的過程中還要考慮種子自身大小和土壤條件,確定合理的播種深度,如果種子顆粒形狀較大,則需要適當增加覆土量,土壤黏性較大的話則可以適當減少覆土量,這樣就可以保證種子順利破土發芽。
2.5嫁接方面
在林業育苗管理中,部分特殊林木在生長過程中需要進行嫁接操作以確保長勢良好。在對林木進行嫁接操作前,要先確定合適的嫁接母體樹種,并在母體樹種的表面噴灑相應的生根藥水,之后選擇最佳的嫁接時間,并綜合考慮地區自然環境、天氣變化、溫濕度條件等,保證嫁接成活率。在嫁接完成后,還需要安排專門的管理人員定期對嫁接林木進行維護和管理,檢查樹木生長的溫度、濕度等因素,保證樹木在嫁接后不會出現異常,保持良好生長狀態。
2.6養護管理方面
林業樹木在育苗管理中,養護管理涉及到的內容較多,而且也直接影響著林木的長勢情況。首先,及時除草。樹木生長過程中,雜草過多會導致其營養流失,不及時清除還會影響到正常光合作用,除草方式的選擇一般是以物理形式為主,這樣可以避免除草過程中對樹木根系發育造成破壞;其次,合理施肥。肥料施加是林業樹木健康生長不可缺失的管理內容,對于新樹苗來說,一年內要至少施肥3次,出苗后施加一次磷肥和氮肥,間隔半月后再追施一次,要注意新苗正處于發育生長的關鍵時期,要嚴格控制肥料施加量,以免出現燒根情況,施加方式可以以溝施為主;再次,病蟲害防治[2]。林業樹木生長過程中,病蟲害防治工作必不可少,尤其是在季節交替時期,務必要做好預防措施,幼苗自身對病蟲害抵抗力較弱,在選擇藥物防治時不可過度,可綜合采取多種形式的防治方法;最后,水灌溉。幼苗生長對水分需求量較大,可以在該時期適當增加水灌溉量,但是不可大水漫灌,以免對幼苗根系造成沖擊,也可以提高土壤墑情,方便后期移栽。
3林業管理中的造林方法
3.1播種造林法
播種造林法是當前大多數地區林業造林常用的一種技術形式,該方法的適用性很強,而且整個造林過程簡單、便利、快速。從具體造林過程來看,它是根據林區林業種植規劃和自然環境,在林區直接進行種子播種的一種形式,可以按照林木種植規劃進行科學播種,最終達到造林目標。但是,該造林方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整個造林過程需要投入較多的人力成本,尤其是在山地、地勢平整性較差的林區,部分機械設備難以發揮作用,需要以人力來進行點播種植。在品種選擇上也要以發芽率高、環境適應性強的品種為主。
3.2分殖造林法
分殖造林法是利用樹木根系所萌發的根蘗苗來進行造林的一種方法,從其實際運用來看,它包含有插條造林法、插干造林法、分根造林法、分蘗造林法、地下莖造林法五種形式,不同的造林法有各自應用條件。插條造林法就是以樹木自身的枝條為插穗,選擇合適的枝條直接將其插到造林地塊上,這種方法的關鍵點在于插穗選擇,一般會以成熟的中壯年優良母樹上1年~2年生的枝條為主,例如杉樹可選擇根部萌芽的1年~2年生枝條為主,而針葉樹種則要以帶頂芽插穗為主,插穗選擇的長度要控制在35cm~70cm;插干造林法是將幼苗樹干或大苗干直接插入到造林地塊上,所選取的插干長度會比較長,一般是在2m~4m,主要適用在楊樹和柳樹樹種造林中。分根造林法也是常見的一種造林方法,該方法主要適用于根系較為發達的樹種中,根系具有很強的萌芽能力,如泡桐、刺槐等樹種;分蘗造林法則是通過對樹木根系萌芽的根蘗苗利用來完成造林的,整個造林過程具有成本低、投入少的優勢,在楊樹、棗樹、刺槐等樹種中較為常用;地下莖造林法則是普遍應用在竹類樹種中,所選擇的造林樹種要具備長勢良好、竹節正常、分枝低矮、二年生母竹為主,這樣可以保證造林效果良好[3]。
3.3插條造林法
插條造林法所選用的插條主要是以樹木植株的枝條為主,對于插穗的選擇要以健壯、無病的枝條為主。在進行切割時,要先將地板事前準備好,保證穩固性和平整性,切割完成后要將地板上的切屑及時清除,必要時要進行消毒,這樣可以提高造林樹苗的成活率,降低病蟲害發生幾率,為后期良好長勢奠定基礎。除此之外,造林種植的時間也要恰當合理,可以選擇在初春時節,此時地表溫度逐漸回升,待土壤完全結凍后,可以將枝條的三分之一部分插入種植地塊,確保根系生長的水分需求量足夠,在進行移栽時也要確保土壤的平坦性,移栽后及時進行覆土處理,這樣可以保證土壤溫度不會較快喪失,進而為林業苗木健康生長創造有利條件,可以使根系穩固在土壤中[4]。
4提高林業育苗造林水平的建議
4.1完善育苗造林管理機制
要保證林業育苗造林水平的提升,就需要在創新育苗造林技術的同時構建完善的管理機制,充分發揮林業育苗造林管理機制的作用,為各項育苗造林工作的高校開展提供保障,確保先進的林業育苗管理技術得到合理運用[5]。從當前我國林業育苗造林技術的發展情況來看,總體上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特別是在育苗造林技術和裝置方面,難以有效滿足林業森林資源發展的需要,這就需要地區林業部門在工作開展上形成重視,加大育苗造林的資金投入力度,及時更新各種育苗造林設備,為新技術、新方法的高效運用提供基礎支持,為林業育苗造林水平的提升提供全方位保障。同時,在這一過程中,還要提升育苗造林技術人員的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加大培訓力度,了解和掌握先進的育苗造林方法,提高育苗造林管理工作質量,從而使林業營造林工作質量得到提高。
4.2加大監督監管力度
在對育苗造林管理機制進行創新完善的同時,還需要進一步加大監督監管工作力度,根據地區育苗造林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監督監管方案,發揮監督監管機制的作用[6]。首先,在開展監督監管工作時,要求各部門引進專業技術人員,提高管理隊伍的整體水平,對現有管理人員也要進行技術培訓,保證參與方案設計的工作人員在意識和技術掌握上有明顯提升,可以在育苗造林工作開展中發揮自身作用;其次,在林業育苗造林工作開始后,要建立完善的追責機制,強化工作人員的責任感,實現對各個環節工作開展的監督監管,并在實踐中對監督監管方案進行合理調整,確保和育苗造林工作實際相吻合;最后,在相關文本材料制作方面,也要對各種材料類型準確分類,合理整編,加強對參考依據的綜合把控,保證各項數據信息的完整和真實,充分發揮文本資料的參考作用,從而為林業育苗造林工作的高效開展提供有力支持。
4.3提高育苗造林的經營管理水平
首先,對于本地區林業森林樹木的類型,不斷優化樹木生長管理工作,采取相應的管理措施,保證各種類型樹木的健康生長,從而使其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得以體現,在肥料施加和修枝整形方面,也要根據地區氣候條件和樹木長勢情況,適時開展,為樹木健康生長提供有力保障,降低病蟲害發生幾率,同時在這一過程中還要對常見病蟲害類型做好預防管理工作,根據病蟲害類型采取相應的防治方法[7];其次,進一步強化樹木樹種的定向培育工作,充分開發地區優勢樹種,綜合采取多種育苗造林方法,擴大人工造林面積,促進造林面積和質量得到顯著改善,進而發揮林業森林資源的生態化價值;最后,積極發展林下經濟,提高復層林經營管理水平。
4.4多方參與,促進苗木生產的產業化發展
改變原有的林業育苗生產管理模式,實行多方參與,共同研究開發的模式。可以引導企事業單位、私營企業、技術人員、基層群眾等主體參與到樹木苗種的建設和開發工作中,發揮各方作用,提高育苗質量[8]。對當前非公有制經濟下開展林木種苗建設的法律地位有充分認知,并在這一前提下實行多項支持政策,包括投資政策、稅費政策、資金利用政策等,在多種有利政策支持下可以為林業經營管理提供一個客觀公正的市場化環境,從而使林業育苗造林管理水平得到提升。除此之外,對于當前部分地區的種苗結構也要進行科學分析,保證每個經營主體都占有一定比例,包括個體、國有、鄉村等。
5結束語
林業森林資源是生態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林業資源保護意義重大。在林業育苗工作中,要結合地區自然環境特點,全面把握和落實育苗技術要點,實現技術應用全過程的精細化管理。根據林業樹種差異,選擇合適的造林方法,提高林業樹木移栽成活率,促使造林水平不斷提升,實現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王蘭素 單位:山東省聊城市莘縣王莊集鎮林業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