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鄉村生態旅游與林業經濟融合發展探思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飛速發展,鄉村生態旅游得到了一定創新,尤其是鄉村生態旅游與森林經濟的結合日益明顯,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資源的優化整合,凸顯了當地的生態特征及鄉村特色,切實提高了整體經濟效益,是我國目前農村生態旅游行業發展的核心。闡述了鄉村生態旅游與林下經濟融合發展的主要形式,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一系列推動鄉村生態旅游與林下經濟融合發展的措施。
關鍵詞:鄉村;生態旅游;林下經濟;融合發展
近年來,S縣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和鄉村旅游,發展干果經濟林、林木種苗花卉、森林生態旅游,圍繞南山黃芪北坡杏、特色養殖黃芪羊等發展相關產業,每年舉辦具有鄉村特色的杏花攝影、杏果采摘等文化節,推動鄉村生態旅游與林下經濟融合發展,為當地農戶創收。根據相關的調查可以看出,目前我國的鄉村生態旅游與經濟融合已經實現了初步發展,通過一定的實踐探究,探索出適合農村持續發展的模式,但在實踐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和不足。
1鄉村生態旅游與林下經濟融合發展的主要形式
1.1生產模式
從培養森林真菌、藥材、動物等方面入手,切實提高森林整體經濟效益。由于地區環境因素的差異化,不同地區都有自身極具代表性的優勢產品,但這些產品受到封閉自然環境的影響無法進行大量生產。雖然部分地區已經實現了工業化生產,但所制造的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影響了產業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生產高質量產品,必須有效降低經營管理成本,而發展特色鄉村生態旅游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最大程度減少運輸及銷售成本,快速完成產品銷售。目前,一些天然產品并沒有得到消費者的認可。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在于部分產品雖然是天然栽培但沒有取得政府部門的質量認證。久而久之,會擾亂市場的穩定[1]。
1.2體驗模式
植樹造林在農村地區是極其常見的現象,但對于長期居住在城市的居民或游客而言,其具有一定的趣味性特征。在這樣的背景下,鄉村生態旅游積極推出了體驗式旅游產品,這也是目前我國極具發展前景的方式之一。游客在體驗的過程中可以直接購買安全可靠的林下產品,這種方式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鄉村生態旅游與林下經濟共同發展。
1.3休閑模式
休閑模式可以分為閑暇形式及創意形式。林下栽植保健是林下經濟的主要形式之一,雖然在現代社會發展背景下,森林發展對生態和健康的積極影響尚未被全面證實和評價,但森林中的新鮮空氣對于人類健康的價值作用是不可否認的。在這樣的背景下,立足于市場需求,衍生出了森林療養院、森林瑜伽等相關行業,相關從業者緊抓機會,大力發展此類旅游項目。一些植被較為茂盛的地區通常具有悠久的歷史,可以利用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產品開發歷史文化資源,例如民間傳說、神話故事等,通過這樣的方式豐富生態旅游的內涵,凸顯市場發展前景[2]。
2農村生態旅游與林下經濟融合發展的措施
2.1加快林地流轉,整合生態旅游資源
隨著我國林業不斷發展創新,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在現代社會中得到了有效的貫徹落實,推動我國森林資源增加,同時為林地流轉提供了更好的平臺和機遇。我國森林面積較大,但人均森林面積較小,且分布較為分散。在這樣的背景下,為了快速實現林地流轉,相關部門可以統一規劃,將分散的森林集中起來,通過深度開發的方式將其與鄉村旅游進行結合。農村旅游資源的開發和建設應當根據現狀及未來需求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發展規劃,尋找具有當地特色的景觀植物。生態旅游的開發應當結合林下經濟,對地方特色旅游產品進行有效整合。值得注意的是,要想全面貫徹落實這一任務,需要確保森林資源不受破壞、林業能夠得到持續穩定發展。具體而言,地方政府可以開發風景、環境、景點等特色資源,營造出良好和諧的旅游意境,推出具有當地特色的消費項目,實現鄉村旅游與森林經濟的完美融合。與此同時,也可以根據實際需求建設人文服務設施,滿足不同層次客戶的實際需求,使之成為旅游勝地[3]。
2.2明確林業經濟一體化發展目標,實現多種經營
相關部門可以根據鄉村旅游景點開發的戰略目標任務,有針對性地與森林經濟融合,實現二者共同發展。多元發展能夠有效避免旅游淡季收入下滑,逐漸將鄉村旅游從最初的單一娛樂轉變為復雜、多元化娛樂,最大程度滿足不同層次客戶的要求。同時,農林牧漁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凸顯出季節性特征,因此在開發的過程中,必須根據動植物、森林生長的時期、階段,分期開放景區,真正提高淡季的經濟效益。在實施過程中,應當將森林經濟產品與加工行業整合起來,體現森林經濟產品的多樣性、實用性,切實為農民創收。
2.3加大政府部門支持力度,強化整合管理
從相關的實踐調查可以看出,農村生態旅游得到了政府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與森林經濟實現了同步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相關管理人員必須加強對鄉村旅游行業的開發,注重農村綠化建設及其相關產業的發展創新,積極引入優質、專業、復合型人才,切實推動農村生態旅游全面發展。值得注意的是,二者的滲透融合必須積極引進優質產業,獲取政府的支持,加大投資力度。
2.4大力研發技術,創設服務機制
為了實現鄉村生態旅游與林下經濟的滲透融合,企業、技術推廣部門、科研機構應當聯合起來,共同搭建協作平臺,多方協作,建立集科研、學習、生產于一體的技術開發及服務體系,實現科研與技術推廣的同步發展。第一,根據當地林下經濟的現狀,積極引入適合林下培育的品種。第二,靈活運用現代新型技術,推動成果轉化,建立高效的產品服務機制。第三,為相關的龍頭企業、農民技術員及農戶提供全面優質的信息服務和技術升級服務。第四,在實際工作開展過程中,注重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及優化,發揮林下經濟及林業生態的優勢,開發森林資源,將鄉村生態旅游與森林經濟有效結合起來,共同推動當地經濟增長。第五,技術推廣部門應當鼓勵農戶正確看待環境保護及生態平衡的重要意義,主動參與護林造林工作。第六,全面貫徹落實生物多樣性的目標任務,對森林中的動植物進行保護,同時加強水土流失治理,提高森林的蓄水能力。在實現經濟發展的同時,必須科學合理利用林業資源,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4]。
2.5統籌林業經濟,搭建森林經濟復合三維管理模式
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及技術推廣機構應當深入一線,調查林下經濟的發展模式及森林生態環境現狀,形成科學合理的發展模式及明確發展方向,將其納入城市經濟發展規劃中,整合資源,發揮價值優勢,凸顯當地的鄉村及經濟特征,合理開發森林,搭建多功能、多層次、持續性的森林經濟復合三維管理體系。第一,以市場為導向,靈活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拓寬投融資渠道,加快林業經濟項目的建設發展,以此實現林下經濟持續創新。第二,鼓勵當地林業龍頭企業與合作社合作,共同發展鄉村森林旅游資源,真正提高森林的利用效率及綜合效益,全面貫徹落實規模化、產業化、集約化經營。第三,立足森林發展種植、養殖、加工景觀等,明確主產區、二產區的范圍,協調經濟與生態發展,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為農民創收,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以及社會效益同步發展[5]。
2.6積極擴大投資和融資渠道,制定和完善各種優惠政策及措施
企業及技術推廣部門應當充分運用森林資源項目,爭取更多的資金投入。政府相關部門應當大力支持農業經濟的建設發展,創設優先扶持基金,鼓勵開發具有一定品牌特色的經濟產品,實現深加工,吸引更多社會資金,以此實現鄉村生態旅游與林下經濟同步發展[6]。一方面,應當充分發揮農貸政策的導向作用,大力支持具有較高經濟效益和技術含量、開發潛力大的發展項目,深入分析林下經濟的政策制度以及商業保險,在實現創新發展的同時,有效規避并降低風險。另一方面,政府相關職能部門應當加強當地的基礎設施建設,包括交通、電力、公路等,基于現有的發展政策,加大宣傳推廣力度,積累豐富的經驗,營造良好的環境及氛圍。
3結束語
政府部門及旅游企業應當加快林地流轉,整合生態旅游資源,明確林業經濟一體化發展目標,實現多種經營。政府部門應加大支持力度,加強整合管理,創設服務機制,統籌林業經濟,搭建森林經濟復合三維管理模式,積極擴大投資和融資渠道,制定并完善各種優惠政策和措施,推動鄉村生態旅游和林下經濟融合發展。
參考文獻:
[1]傅貴江.鄉村生態旅游與林下經濟融合發展的思考[J].財富時代,2020(11):30-31.
[2]文麗.郎德鎮林下經濟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的思考[J].文化產業,2020(24):10-11.
[3]覃必富.鄉村生態旅游與林下經濟融合發展探析[J].現代農業科技,2020(12):247.
[4]周先梅.鄉村生態旅游與林下經濟的融合發展淺析[J].南方農業,2019,13(30):86-87.
[5]秦浩鈞.鄉村生態旅游與林下經濟的融合發展[J].生態環境與保護,2020,3(9):50-51.
[6]朱萬春.鄉村生態旅游與林下經濟的融合研究[J].農業經濟,2017(6):52-53.
作者:李素梅 單位:渾源縣林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