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林業生態環境的改善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當前,林業生態環境的改善與園林綠化的發展研究備受關注,這也是解決西部大開發難題的重要思路之一。因此,本文將在前人關于林業生態環境的改善與園林綠化的文獻研究基礎上,結合當前青海地區的林業園林建設進展與困難,為林業生態環境改善與園林綠化的發展提供理論建議。
關鍵詞:林業生態環境;園林綠化建設;人和自然
一、緒論
踏入新時代以來,經濟與生態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是我國政府堅定不移要實現的目標之一,而為了確保我國人們的生活質量,更進一步改善林業生態環境,深入實行綠化發展是亟需進行的。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大部分地區一定程度上在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發展了特色經濟以及優勢產業等,同時科技教育和衛生文化等社會項目明顯得到發展。但是,在經濟發展的同時,許多問題呈現出綠化成績的缺乏。因此,新時代的林業生態環境建設以及園林建設發展將會為我國經濟生活帶來巨大的影響,林業生態環境建設以及園林建設發展備受關注。而本文將會圍繞著林業生態環境的完善以及園林建設的發展這一主題,重點闡述青海地區近年來的生態環境建設,以提供理論性參考建議。本文將借鑒前人的研究,為以青海地區為主的生態園林設施建設提供建議,為日后的城市轉型提供參考性思路,促進生態城市最終形態的形成,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并進一步發展可持續性的生態經濟,具有一定的現實與實踐意義。另外,本文將為林業生態環境建設等文獻研究作初步總結,為日后的理論研究以及實踐提供理論基礎,具有一定的學術意義。
二、文獻綜述
林業生態環境的改善與園林綠化的發展研究應從生態園林開始,并由生態園林的含義功能等進一步延展到生態園林在我國的發展研究以及建設進展研究。因此,本節將針對以上三個方面進行文獻的闡述。關于生態園林的含義以及功能,王浩指出,生態園林是一個基于生態學原理而衍生出的園林綠地系統,即是基于科學的配置,美化的景觀以及群落的源生循環調節功能而形成的林業生態環境。生態園林的功能是豐富多樣的,例如“自覺”調節氣候、改善空氣、改善環境等功能,而學術界對生態園林功能的總結,主要是能夠促進人們更完善的、更有質量的經濟生活的實現[1]。關于我國對生態園林城市的發展研究,王浩提出,應該在科學明確的生態園林城市概念及理論研究基礎上,有針對性的研究我國生態園林城市的規劃與建設方案,形成基礎理論模型將有利于林業生態環境的進一步完善以及園林綠化的進一步實現。侯碧清基于具體的生態園林城市的實施,深入研究并提出綠地的生態問題以及未來的發展戰略規劃,系統總結與歸納林業生態環境的理論與方案。駱天慶系統地介紹了當代生態規劃設計的思想與經驗以及發展的未來態勢,從不同的角度進行生態規劃設計,形成生態規劃設計的主要內容與做法,為構筑林業生態環境奠定系統理論基礎。而翁奕城進一步指出園林與城市之間的相處模式,并強調這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解決難點[2]?;谝陨舷到y的理論基礎,更多學者強調,尊重自然規律,以可持續發展的觀念進行林業生態環境改善以及園林綠化改善,并提出了不少建議。如,牛然提出循環經濟與生態建設的結合,指出當代高消耗的生態經濟建設模式的致命缺點,尊重其自然規律,尊重其內在循環規律,應是當代生態經濟建設的重點。除此之外[3],劉杰,經過比較分析我國的生態城市建設模式,指出其內在發展機制;韓云龍提出林業生態環境建設的總體框架以及方法等等[4]。以上文獻從林業生態的內在規律出發,主要指出林業生態環境的建設以及園林綠化建設與其自身的內在規律有著十分重要的聯系。關于目前我國生態建設的進展,主要圍繞以下幾座城市的模式展開研究。一是天津市等為模型的生態建設模式,該模式注重城市內在特色,利用其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資源以及歷史文化資源發展的基礎進行生態建設,提高林地的占有率,擴大城市園林綠化,以“適地適樹”原則為基礎,在鹽堿地上實現綠化建設,造就特色生態建設模式[5]。二是以寧波市等為模型的生態建設模式,該模式以系統論為基礎,重點衡量區域治理與整體治理的協調性,以系統的觀念為林業生態建設與園林綠化建設提供實現方案的理論基礎,其目的是培育一個綠化系統模式———花園城市[6]。三是以深圳市等為模型的生態建設模式,該模式從新的角度進行林業生態環境建設,以整體的思維看待周邊城市,與周邊城市抱團綠化治理,進行組隊林業生態環境建設與園林建設,科學利用整體思維合理規劃資源,以更大更有凝聚力的力量進行生態建設[7]。四是以蘇州為模型的生態建設模型,其依托于自身濃厚的歷史文化背景,以建設“小多勻精”模式為主要目的,是基于城市本身的基礎內核,可以以較高的標準以及起點來規劃生態環境建設[8]。基于以上文獻研究,我們可以知道林業生態環境與園林綠化的建設,本質上是人們從新的角度尋求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方法,而生態建設并不能設計一套統一的模式,因地制宜,才能更好地進行生態建設。與大部分城市相比,青海地區的城市生態環境比較惡劣,如何運用科學的配置方法進行生態規劃設計,是當前許多學者都在致力研究的一個問題,解決西部林業生態建設以及園林綠化將是解決西部大開發重要難題的起點之一。
三、青海地區林業建設與園林綠化
1.青海地區林業建設與園林綠化的進展
一個國家林業的發展、林業的富裕是其社會繁榮的重要標志之一,非協調性經濟發展所導致的生態環境的惡化促使林業建設與園林建設成為國家建設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林業建設與園林建設,是一項偉大的社會公益事業,是保護國家生態環境與整治國土環境的首要任務。因此,進行林業建設與園林建設毋須置疑。而作為荒漠化極其嚴重,自然環境極其惡劣的青海地區,應該是林業建設和園林建設的重要考察對象。為此,我國有一套具體的林業建設與園林建設的方案。一是在源生生態系統的基礎上進行林業園林建設。自開始治理青海生態以來,國家不斷投入各種資源保護改善青海地區的生態環境,但是青海地區的環境仍然持續惡劣,甚至出現了更多生物難以生存的境地。究其原因,是在進行生態建設的過程中,保護觀念的滯后性,保護的措施并不能適應當前破壞源環境的速度。在進行生態環境建設時,出現了為了速度而放棄詳細的考略與衡量的情況,致使保護工作沒有做到位,結果不盡如意。解決該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對青海地區源生生態系統的保護的基礎上進行林業園林建設,建立自然保護區。二是改善黃河長江中上游環境,為林業園林建設提供良好的基礎環境。天然林是我國森林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由于天然林天生對水環境的要求比較高使極大部分干旱的青海地區缺少天然林。人工造林在一定程度上會存在生物多樣性的破壞,也有可能無法達到真正森林的標準。因此,創造建設天然林源生生態環境至關重要。改善長江黃河中上游的環境,使江河斷流現象逐漸消失,是保護天然林的重要舉措。在天然林的基礎上,進一步進行林業園林環境的生態規劃,從而使天然林保護工程與林業園林建設工程相聯結,為林業園林建設提供良好的環境基礎。三是以退耕還林工程為重,進一步進行林業建設與園林建設的生態規劃。退耕還林主要是為了解決因開荒種糧而出現的森林退化問題。農業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計生行業,長期以來為了進行西部大開發,曾一度劇烈開展開荒種糧行動。然而,雖投入了大量物資,但是農產品產量不大,森林資源也在不斷減少,生態環境更加惡化,實踐證明開荒種糧并不能解決西部大開發問題。因此,退耕還林,以更大的土地進行林業園林建設是當前西部地區林業生態環境完善與園林綠化的重要項目之一。通過退耕還林,增加森林的面積,從根源上保持水土平衡,從而改善西部地區土壤以及環境問題,這也是西部地區進行林業園林建設的重要目的。四是圍繞防護林建設進行林業生態環境工程建設。三北防護林工程是我國六大林業工程的重點項目之一,是實現飛躍式林業園林建設工程的重要標志。三北防護林工程是指在青海、東北以及華北三個地區建設風沙帶防護林建設,以構筑起“綠色長城”,為生態環境建設保駕護航。作為三北之一,青海地區的防護林建設為青海地區減少了惡劣的環境侵害。以上四點是當前我國在青海地區進行的林業生態環境建設以及園林綠化建設工程,基于保護以及持續發展的理念,在林業園林建設的基礎上進一步構建我國青海地區的林業生態系統,改善西部大開發的自然環境條件。
2.青海地區林業建設與園林綠化的困境
多年來,缺水是人們對青海地區的基本印象,也是貧困以及難以生存的重要原因,解決缺水的根源問題,是青海地區林業生態系統需要進一步完善的問題。完善林業生態系統,使西部地區有水可用,進而促進農業的進一步發展,人才的流動、促進經濟的發展。本節將圍繞當前西部地區林業生態建設以及園林綠化建設的難點出發,系統概述當前的困難之處。一是青海地區特殊的地理環境限制了林業園林建設。森林是林業產品的主要資源來源,兼顧調節氣候和保持水土的功能,也是林業與園林建設發展的重要條件之一。青海地區森林的覆蓋率較低,是水土流失嚴重的重要原因,青海地區干旱的自然環境與當地氣候干燥、降水不足息息相關。青海地區環境系統十分脆弱,而脆弱的生態系統難以維持林業與園林建設。青海地區荒漠化嚴重,為當地生物的多樣性帶來威脅,生物的單一系統導致生物循環系統不能正常進行,這也是阻礙林業與園林建設的重要原因之一。青海地區并沒有充足的江水河水或者湖泊,且江河斷流現象日益嚴重,而水是林業與園林建設的重要條件,水資源的缺乏更是阻礙了青海林業生態系統的發展。除了上述原因,青海地區自然災害頻繁,冬春季冷雪傷害十分嚴重,極端的低溫使林業生態建設受阻。二是計劃經濟色彩濃厚,缺乏創新思想,阻礙了青海地區林業建設與園林建設的發展。東部沿海地區在市場機制的帶領下,煥發起了新的生機,青海地區改革緩慢,市場機制在青海地區發揮的作用無法與東部沿海地區相比。青海地區依靠行政管理的色彩比較濃重。青海地區森林大部分屬于國有,林業建設與園林建設長期處于低收益低公開的狀態,因此效率較低,不利于林業園林建設的發展。同時,青海地區仍然處于貧困地區,缺少優質人才和具有創新能力的企業,從而整體創新意識不足。
四、對策建議
綜上所述,青海地區林業生態環境的改善與園林綠化建設勢不可擋,而且必須盡快有效科學地實現?;谖墨I與相關分析,本節將系統闡述幾點建議。一是以增加森林植被擴大森林面積為主,建設林業園林建設。改良青海地區的惡劣環境是當前西部大開發的首要解決問題,而改善環境必須要解決林業園林建設問題,改善林業園林建設應該以增加森林植被擴大森林面積為主要核心。二是改革青海地區林業管理機制,激發青海地區林業管理活力。改革激發前進的動力,創新致使人類前進。原來青海地區的林業管理機制在一定程度上無法適應新時代的經濟體系,改革勢在必行。必須創新林業管理機制,去除其計劃經濟的根源,在管理效率與收益上做好充分工作,以實現當前青海地區科學高效的林業園林建設。三是建立科學有效的激勵機制,激發青海地區林業園林建設的活力。讓更多的人才參與進來,讓更多的新事物進入青海地區林業園林建設的市場。而這一項目的實現,需要依靠科學有效的激勵機制。激勵機制可以從人才方案、企業進駐方案等方面入手,吸引更多的新型事物流入青海地區,構筑新型林業園林建設系統,以靈活的市場面貌迎接西部大開發工程。在保護源生生態環境的基礎上,引進人力物力資源,以更加強大的自然經濟基礎煥發林業園林建設的源生動力,促進青海地區林業生態環境的建設和園林綠化建設完善發展。
參考文獻:
[1]苗忠賢.試析林業生態環境的改善與園林綠化的發展[J].農家參謀,2019(11):135.
[2]王琪.談林業生態環境的改善與園林綠化的發展[J].農村實用技術,2019(01):113-114.
[3]周華鳳.林業生態環境的改善與園林綠化的發展[J].現代園藝,2018(22):165.
作者:郭英措 單位:青海省海東市林業和草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