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旅游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人才培養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旅游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理當具備有機統一的專業素養、實踐與創新能力以及國際視野,一定的課程體系和承載課程體系內容的教學與教材是培養的保障,但目前的課程體系設置存在與現代旅游業發展對專業人才的需求不匹配等一系列問題,通過對現存問題的分析,提出針對旅游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課程體系的優化措施及保障機制。
關鍵詞:旅游管理;碩士課程;體系化
近些年,我國旅游業憑借其朝陽產業的優勢飛速發展并呈現出一種高速增長的態勢,旅游供給側改革、全域旅游等成為我國旅游發展的重點工作。然而,要推進這些重點工作的順利開展并促進旅游業的發展壯大,其背后少不了旅游人才的支撐,且它對旅游高級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標準。我國對旅游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培養始于1990年,截止至2016年,全國共有31個省份(或自治區或直轄市)的141所高校開設了此專業。但隨著旅游業的飛速發展,旅游高級人才的供給已經落后于市場的需求,越來越呈現出一種不匹配的現狀,這對我們高校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挑戰。那么,各大高等院校面對新需求,該如何優化培養方案,才能源源不斷地為社會輸入旅游高級人才?筆者認為深度分析這一問題成為培養旅游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必然要求。
一、旅游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專業素質之構成要素
要陪養與旅游業需求相匹配的旅游高級人才,旅游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應具備的專業素質應包括四點:第一、專業素養;第二、實踐能力;第三、創新能力;第四、國際視野。
1、旅游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應具備專業素養
旅游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應是知識結構融專業知識與人文素養于一體的旅游高級人才。合理的知識結構是旅游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構建知識體系的基礎,扎實全面的專業知識是旅游人才作為旅游高級人才的內在要求。要培養卓越的旅游高級人才,其知識本身必須是專業的、綜合多樣的知識。知識結構融專業知識搭建了旅游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專業能力水準,但與此同時不可忽略人文素養的提升。人文素養的靈魂,是“以人為對象、以人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內容是對人類生存意義和價值的關懷,這就是人文精神。故旅游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應具備知識結構融專業知識與人文素養于一體的專業素養。
2、旅游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應具備實踐能力
針對舊的培養模式培養出的人才與企業需求之間存在的差距,現今高校將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定為旅游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培養目標之一。部分高校為研究生的實踐能力進行了積極的探索,比如說南開大學實施了“產學研合作”培養模式,即通過帶領學生直接參與實際項目的開發與管理,從實踐中提升學生們的實踐能力以及對行業的認知。但是,部分高校在培養研究生的實踐能力時任然過度拘泥于課堂或不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導致培養出的學生與企業需求之間存在較大的差距,這讓研究生在畢業后尋找職業崗位時存在較大的困難。故培養旅游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實踐能力是匹配旅游行業對旅游高級人才需求的必由之路。
3、旅游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應具備創新能力
培養旅游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創新能力是旅游人才適應現實、開創未來的客觀需要。培養創新能力是為了使學生能夠活學活用,這主要源于兩個方面:一方面,旅游行業的特點要求高校培養的旅游人才具備較高的創新能力。隨著我國旅游經濟進一步發展,旅游內涵進一步提升,旅游新興業態不斷涌現等,這些變化都對高校培養的旅游人才提出了具有創新思維和能力的要求。另一方面,旅游業人才需求的特殊性決定了人才的創新能力為核心競爭力,這也是旅游教育發展的核心要求。旅游市場主體的核心人才是旅游業發展的重要力量,而這都要求旅游管理專業碩士研究具備較高的創新能力。
4、旅游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應具備國際視野
如今,國際化和全球化已經成為發展的主要趨勢,其對旅游業的影響也將會是旅游全球化,這要求今后的旅游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必須具備國際視野。據世界旅游組織預測,到2020年我國將成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旅游客源國。我國的旅游資源固然好,但要走上國際舞臺,這也需要人力、物力、財力來將其保護、包裝、營銷等來吸引國外游客。此外,在國際舞臺上,旅游外交發揮著獨特作用。外交能為旅游鋪路、護航,旅游同時也為外交潤滑、加速。所以說,旅游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必須把握這種發展趨勢,培養國際視野刻不容緩。
二、旅游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課程體系中存在的問題
一定的課程體系和承載課程體系內容的教學與教材是培養旅游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的保障。筆者按地理區域收集了國內10所高校的旅游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培養計劃,根據學分來計算課程設置所占比例,得出如下圖一(部分高校未將熱點前沿講座或是其他實踐活動記學分,所以統計可能存在誤差與不全面之處),現行的旅游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課程體系設置從內容上來看總體包括外語、思想政治、理論基礎、核心課程、熱點前沿和實踐活動等6大模塊,盡管這六大模塊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知識的寬口徑和綜合性,但具體的課程內容體系難以提升學生專業素養的養成,且實踐環節單一,這是影響旅游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的主要因素。
1、課程體系設置與現代旅游業發展對專業人才的需求不匹
配大部分高校將旅游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教育的培養目標定位于專業型、復合型、應用型高級旅游人才等,但是實際上卻存在培養的人才與培養目標、市場需求不匹配的現象,這與高校課程體系的設置息息相關。結合圖1與大量文獻分析得出,大部分高校在旅游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課程設置上雖然合理,但是任然存在四個問題:第一,課程體系設置滯后;許多高校的課程體系設置并沒有根據現代旅游業的發展或其對人才需求的變化做出適當的改變與更新,熱點前沿的課程與講座設置較少,平均僅占比5%,表明高校對此重視不夠。第二,很多高校對于課程的考核標準,重形式而非實際。第三,各大高校更多的是立足于學院自身師資力量的基礎上在旅游管理專業下設置研究方向,核心課程平均雖占比43%,但并沒有根據學生所選研究方向來相應的調整課程設置。第四,現代旅游企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并沒有切實滲透到高校的課程設置上,尤其是核心課程(平均占比43%)與實踐活動(平均占比8%)的設置上,這是由于大部分校企合作內容局限,而企業很少真正參與到高校的課程體系的構建和實施中[4]。
2、具體的課程內容體系難以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
現有課程體系的具體內容主要是通過教材呈現和教師傳授兩種方式來完成的。自設立旅游研究方向碩士點以來,各院校教材建設就大體經歷了自編教材和教材多元化的過程,但依舊普遍存在三個問題,一是面向研究生教育的旅游教材數量少、種類少,缺乏某些有深度的專業領域方面的教材;二是對國外教材的嚴重依賴性;三是教材上的內容與時展步伐、行業所處現狀存在嚴重脫節現象[5]。此外,在教師傳授的方式上主要存在兩個問題,一是教師的水平良莠不齊,現在旅游教師隊伍大都有著較高學歷而嚴重缺乏旅游實踐經驗,有著豐富的理論知識基礎而缺乏創新思維;二是教師對待上課的態度有不認真負責的現象存在,部分高校存在教師在企業兼職做項目或是專注于科研評職稱,無暇顧及上課或對上課純粹應付了事等現象。這不僅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不利于學生專業素養的養成,難以為旅游行業提供旅游高級人才。
3、課程體系中的實踐環節主要是診所式教學和實習
現今大部分高校的課程體系中的實踐環節仍然是以診所式教學和實習為主。這樣的實踐環節設置雖說從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研究生對旅游業的感性印象,但是要讓其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工作中并形成職業技能卻有一定的困難。就診所式教學而言,大多數旅游管理專業教學都是通過基礎理論講解同時結合典型案例教學的方式來完成,中間可能會參入一些調研實踐等環節,但總體來說還是存在培養出的人才與用人單位需求脫節,存在差距。而就實習來看,各高校安排實習課程環節時在時間上會略有區別,但大都是2-6個月。從知識通過實踐得到鞏固的角度來看,這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在這個時間段,研究生有要考證、考博、找工作等各類安排,導致學校安排的專業實習僅僅是為了拿學分而走的過場而已。因此,旅游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實踐能力需要得到進一步加強,否則難以滿足新形勢對旅游高級人才的需求。
三、旅游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課程體系優化措施
課程體系是將旅游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成旅游高級人才的基石。針對上章所述現狀,筆者提出以下三點建議措施。
1、優化課程設置
要培養符合現代旅游業需求的專業人才,優化課程設置是部分高校亟待解決的重要環節。高校可從三個方面優化課程設置。第一,根據現代旅游業的發展或其對人才需求的變化對課程設置做出適當的改變與更新,不再年復一年的重復沿用同一個課程設置。第二,根據研究方向的不同,有所區別的、更加深入專業化的設置相關類課程學習、熱點前沿以及實踐活動。第三,,將企業對人才的需求納入課程設置的參考中,構建與相關企業交流學習的平臺,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構建“產、學、研一體化”的辦學模式,以合作教育為中心,其他合作為紐帶。
2、優化課程結構
課程結構體系是指不同類型、不同種類課程有機聯系所構成的整體。通過上述分析可見,實踐環節的不足是現行課程體系的核心缺陷。對于此,筆者認為可從三個方面優化實踐環節。一是增加實踐教學的課時,改變當前重理論、重科研、輕實踐的現象,從時間上給予保證。二是充實實踐教學的內容,可采用基層實習崗位輪換制,然后在基層操作部門滿一定期限后就可以進入管理部門實習。三是增強實踐教學課程的連貫性和層次性,這樣才能使理論知識與實踐充分結合,最大限度保證實踐教學的有效性。
3、優化課程內容
通過上述分析可見,優化課程內容體系需將重心放在三個方面。一是各類不同高校應根據自己的專業背景、師資力量來具體定位培養目標,再根據所定的培養目標來靈活安排教學大綱,因材施教,不可一概而論。二是應區分學生來源,適當增加選修課、專業性課程,與行業熱點相關的新課程或講座等,同時適當增加學生研究方向上課程內容的深度,并靈活安排學生研究方向上知識的補充。三是各類高校在旅游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的教材上應以國家教育部門和國家旅游教育主管部門建議的較為權威的教材體系為中心,在此基礎上再自主選擇其他教材為輔助,并多推薦國外優秀書籍為學生必讀本,這樣才能既符合國家對旅游研究方向的碩士研究生培養的基本要求,又能使各高校的旅游教育保持各自研究方向,體現專業特色。
參考文獻:
[1]360百科官網.
[2]林龍飛.旅游管理專業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5(11):18-20.
[3]蔡君,張茵.對我國旅游管理專業碩士教育的思考[J].中國林業教育,2015(5):36-39.
[4]李悅錚,張志宏.關于“旅游專業碩士研究生”教學內容改革的探討[J].旅游學刊,2005(07):179-182.
[5]趙鵬,湯利華.旅游高等院校校企合作機制研究----以北京聯合大學旅游學院為例[J].旅游學刊,2005(10):71-76.
[6]肖北庚.課程體系優化:復合型法律人才培養之關鍵[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3(7):90-93.
作者:鐘楠 單位:湖南師范大學旅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