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的改革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近年來,雖然我國的各個高校在旅游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數量、質量和培養規格等方面都取得了較大的進展,但是由于旅游業的分工越來越細,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各高校在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都存在著較多問題.
1.1人才培養的目標不明確
現階段,很多高校一味的追求經濟利益,追求學生數量的增長,而忽略學生培養的質量,這就導致高校在教學計劃方面對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沒有明確的定位,不能將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和要求與學生自身的知識結構和實踐能力結合起來,因此,難以達到現階段我國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如很多高校將旅游管理專業細化為酒店管理、旅行社和景區方向,但是其各個方向在課程設置上基本是一致的,導致學生的專業基礎知識和實踐能力缺乏.
1.2專業教學的實踐性較差
旅游管理專業本身就是一個具有較強應用性和實踐性的學科,因此,可以把實踐性的培養作為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重點.目前,一方面由于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學模式陳舊,導致教學的實踐性較弱.具體表現為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只注重專業知識的教學,學生上課沿用聽和記的方式,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較少,開設的實踐課程也較少.另一方面,現階段高校的旅游管理專業沒有一個完整的專業實習的體系.實習環節是培養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的重要環節,但是目前高校針對旅游管理專業的實習方向大多僅限于酒店,而且實習的時間要求較短,大多數的學生認為實習只是一種形式,難以從實習環節中得到鍛煉.
1.3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不高
教師是高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具體執行者和操作者,為了提高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的整體素質,就必須要首先提高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職業能力和教學能力.就目前來說,一些高校的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不能滿足當前旅游管理專業教育的要求,教師的能力相對來說較為單一,教師或者偏重理論知識的傳授,或者偏重實踐能力的培養,很少有教師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進行,這就嚴重制約了我國高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有一些高校一味的跟風開設旅游管理專業,而不考慮自身條件是否適合,而這些院校的教師大多是由其它專業轉過來,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專業知識和培訓,很難符合現代旅游管理專業教育對教師的要求.
1.4缺乏完善的課程設置體系
旅游管理專業是一門綜合性和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其中包括了眾多其它的學科內容,如民族學、管理學、經濟學、地理學、心理學、美學等.一方面,我國旅游管理專業的起步相對較晚,對課程設置方面沒有太多的經驗,只能從其它國家的課程設置中借鑒.但是在借鑒的過程中,很多高校沒有依據自身的條件以及我國旅游業的發展現狀,只是一味的抄襲,導致現階段旅游管理專業課程設置缺乏系統性和科學性,從而影響了我國旅游業的快速穩定發展.另一方面,很多高校將旅游管理專業細化為酒店管理、旅行社管理、餐飲管理等多個方向,但這些方向的課程設置都會包括市場營銷、經營管理、人事管理等方面的課程,雖然表面上專業進行了劃分,但在課程設置上卻相差不大,導致了課程內容的重復性.
二、對我國高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改革的意見和建議
目前,我國對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面臨著新的形勢、新的挑戰和新的機遇,為了提高高校的教學質量,促進高校的持續穩定發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推進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對現代旅游業的適應性,我們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對現階段高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體系進行改革創新.
2.1對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進行創新
各個高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的導向是學生的就業,宗旨是為學生服務.要依據社會旅游業發展的需求、高校自身的特色以及學生自身的特點,提出新時期人才培養的目標.同時對學生的就業情況進行調查,分析學生就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對人才培養目標進行改革創新,從而使高校培養出來的旅游管理專業的人才能夠滿足新時期的新要求.
2.2要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
高校要加強對教師隊伍的培訓和建設,使教師成為同時擁有教育教學能力和工作經驗的復合型人才.新時期的教師不僅要具備較高的文化和專業水平,具備教師教學的資格和職業資格,還應具備一定的教育教學能力和教學經驗,能夠成功的引導學生成為適應社會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我們可以通過以下三種方式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第一,高校可以將本校從事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師派到其它高校進修,接受系統的專業知識,使之成為合格的專業教師;第二,可以有針對性的聘請一批經過專業學習的研究生或者博士生到校任教,給本校的教師隊伍增添新的活力;第三,定期聘請旅游業比較權威的企業家或者學術界專家為教師進行培訓,使教師能夠全面系統的掌握旅游業最新的管理經驗與需求,為更好的培養旅游管理專業的人才奠定基礎.
2.3建立完善的課程設置體系
高校對旅游管理專業人才進行培養的過程中,課程教學是其中最基本、最有效也是最重要的途徑.為了提高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的綜合素質和實踐應用能力,高校必須要對各門類的課程進行整合,對課程結構進行優化,從而建立有效培養人才的課程體系.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高校可以依據本校旅游管理專業的特點及側重點,設置具有針對性的、科學合理的課程,這些課程包括:基礎理論課、專業理論課、專業基礎課、專業實踐課和專業實習等.在進行課程培養的同時,也要注重學生道德素質的培養,使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此外,對于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來說,社交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溝通協調能力都是必須要具備的素質,因此,在課程教育的同時,也要注重這些方面能力的培養,以提高學生的市場競爭力和社會適應力.
2.4構建“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方式
這種教學方式側重的是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直接在實訓室進行學習,教師和學生之間能夠及時討論關于如何將理論知識更好的應用到實踐的問題,這種方式不僅可以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使教師了解到學生的需求,而且能夠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總得來說,這種教學方式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為主體,而教師只是起到引導和組織的作用“.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方式的實施,能夠提高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應變能力和創新能力.
2.5建立科學的人才培養評價體系
所謂的人才培養評價體系是為了確保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能夠在工作實際中順利實現.評價體系的建立需要將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當地政府和各個高校有機的統一起來,形成一個整體,依據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以及高校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的人才培養質量評價指標體系、人才培養質量評價方法體系和評價反饋體系.對高校人才培養的實施過程以及所培養人才的綜合素質進行科學的評價,可以有效推進高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的改革創新.綜上所述,只有培養出更多符合社會需求的高素質專業人才,才能實現我國旅游業的高速穩定發展.高校應結合當代社會對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以及高校本身的實際情況,分析辦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為推進旅游管理專業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貢獻.(本文來自于《赤峰學院學報》雜志。《赤峰學院學報》雜志簡介詳見.)
作者:秦志學 單位:渤海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