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旅游管理專業鄉村旅游人才培養模式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引言
鄉村是我國貧困人口聚集區,為全面實現小康社會,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3部門聯合了《促進鄉村旅游發展提質升級行動方案(2018年—2020年)》。鄉村以旅游為突破口,通過利用資源和文化特色打造精品鄉村旅游品牌,勢必能形成持久高效的精準扶貧產業模式。鄉村旅游是農村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重要方式。在鄉村旅游發展戰略指導下,高校應積極適應產模式變化,為富民扶貧的鄉村旅游產業發展培養專業、適用的旅游人才,助推扶貧攻堅工作的深入和穩定開展。
一、鄉村旅游概念
鄉村旅游是在城市化進程中逐漸發展成熟的旅游模式,目前人們對于鄉村旅游的概念尚沒有統一認識??偨Y鄉村旅游的共性特征,可以將鄉村旅游界定為:以城市以外的鄉村地區為旅游活動場所,以農業資源為核心形成自然旅游資源和人文旅游資源,并以此為旅游吸引物招攬游客的旅游活動。這里關于鄉村旅游的定義包括廣義概念上的農業資源,既涵蓋農、林、牧、副、漁五大產業的相關內容,并不只局限于狹義上的種植農業,但排除在城市內的農業旅游活動項目,例如: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在城市中打造的現代農業觀光產業等。鄉村旅游人才的培養應該在鄉村旅游概念界定范圍內,為農村富民扶貧工程做好人才保證,通過培養專業人才推動農村地區旅游扶貧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我國旅游業處于發展變革時期,鄉村旅游起步更晚,鄉村旅游專業方向人才的培養還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尚不成熟。獨立學院雖起步較晚,辦學件條件與傳統大學相比有客觀的差距,但獨立學院可以結合我國旅游業發展的時代背景和地域優勢,利用自身辦學機制靈活、辦學模式易于創新等特點,準確定位,明確培養目標,培養特色鄉村旅游人才。人才培養模式是培養人才的關鍵,我國高等院校及學術界20世紀80年代開始提出這一概念,1998年周遠清教授將此概念界定為“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以及實現這些培養目標的方法和手段”?,F筆者從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教學方法、教學評價幾方面探索獨立學院鄉村旅游人才培養模式。
(一)鄉村旅游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
由于對鄉村旅游的認識不足,對自身資源特征、文化特色理解、研究、開發不夠深入,所以目前我國鄉村旅游發展普遍趨同,沒有突出地方個性化特點。再者經營者以鄉村本土農戶為主,缺乏旅游市場環境、地方文化特色,沒有深入了解旅游消費者心理,也缺乏活動、產品設計等方面的專業知識,這也使鄉村旅游呈現為“農家樂、漁家樂、牧家樂”等簡單形式。獨立學院旅游管理專業在人才培養方向定位上一定要針對鄉村旅游發展中急需的人才結構來確定人才培養目標。鄉村旅游人才培養目標應界定為:結合地方特色,培養擁有深入農村、服務基層的大局意識,具有互聯網及生態環保思維,掌握旅游、民俗文化、農業(農林牧副漁)、經營管理等專業理論知識,以及規劃開發、經營管理、設計和創新等技能,并能夠運用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在富民扶貧鄉村旅游產業中從事與旅游相關的開發、設計、創新及經營管理等活動的應用型人才。
(二)任務版塊+學科版塊相結合的課程設置方法
首先,課程設置,獨立學院要在學??傮w發展定位的基礎上,依據人才培養目標,科學、系統地進行課程設置。我國獨立學院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課程設置既要注重專業理論知識的滲透,更要注重應用型實踐技能的培養訓練,并需適當加大實踐性課程課時比率,使學生扎實掌握鄉村旅游實踐活動中所需的應用性技能,提升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其次,要以鄉村旅游產業的發展需求為依據進行課程設置。鄉村旅游作為新興產業,在高等教育專業建設方面可以借鑒的成功經驗十分有限,所以在課程設置中要探索以產業結構發展需求、崗位素質要求為依據,結合學科本身的邏輯結構特點,系統地建設課程項目。再次,要結合與鄉村旅游相關的交叉學科的特點進行課程設置。旅游管理是一門交叉學科,鄉村旅游是旅游專業與更多元化的專業領域交叉發展的探索結果,所以在課程設置中不僅要考慮不同學科課程體系自身的完整性,而且還要充分研究獨立學科課程之間的銜接性和融合性??梢圆捎谩叭蝿瞻鎵K+學科版塊”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課程設置。即將鄉村旅游項目從開發建設到開業運營的全過程解剖為不同任務版塊,以解剖后任務板塊對專業人才能力素養的要求和學科特點為依據細化課程設置。例如:將鄉村旅游項目劃分為資源開發建設、項目活動設計、和運營管理三大板塊,每個版塊對人才能力素養的要求主要集中在旅游管理、農業、民俗文化等專業領域。(1)結合學科版塊和任務版塊的特點,課程可以被細化為鄉村旅游規劃開發、旅游服務設施建設、游居環境設計(包括村落、景區、游覽通道、住宿餐飲和建筑等)、體驗游樂項目設計、旅游產品設計、旅游企業經營管理、旅游互聯網技術應用、旅游安全、服務技能與素養等課程板塊;(2)獨立學院可以結合鄉村旅游發展的地域特點開設農業經濟、農業生態、動植物學及種植養殖生產實踐等課程版塊;(3)為突出鄉村旅游的地方文化特色,獨立學院可以開設民俗禮儀、歷史文化、民間藝術、地方風物和風味飲食等課程板塊;(4)獨立學院可結合各個知識板塊開設相應的成功案例實地研究與考察課程,最大限度地實現應用型人才與產業發展的近距離對接,提高應用型人才的社會適應性。獨立學院在課程設置過程中還要合理分配實用性技術能力能課程和理論知識課程的比率,同時還要注意各任務版塊在保持各自專業知識體系相對完整性的同時不能相互獨立,要以服務于鄉村旅游實踐為紐帶,使各任務板塊彼此銜接。
(三)構建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教學條件
獨立學院應在實踐性、創新性教學理念指導下,為培養應用型鄉村旅游人才創造良好的教學條件。1.構建實踐性、創新性師資隊伍。擁有教師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首要條件,教學團隊的構成要突出實踐性和創新性。獨立學院在建設教師隊伍的過程中要打破常規高校教師招聘條件,不能僅以學歷和學術背景作為選拔條件,還要把行業背景、從業經驗作為重要聘依據,組成一支學術背景深厚、從業資歷和技術能力精湛的實踐性教學團隊。另外,長時間的教學工作會讓教師的實踐經驗和專業能力落后于行業發展水平,因此要構建一支具有實踐性、創新性的教學團隊,還必須創新教師團隊的管理方式。要求教師完成一定量的行業實踐工作任務,并以量化的形式考核其實際工作業績。例如:要求教師參與完成一定數量的鄉村旅游項目的開發、建設、設計工作,也可以要求教師參與完成不少于規定量的經營、管理、服務工作任務,將教師在實踐中完成的工作量和創造的行業經濟效益作為考核的標準,以及評價教師專業能力的重要標準。通過這種方式推動教師團隊不斷地在實踐中深化、創新應用型教學模式,從而為培養應用型鄉村旅游人才創造良好的師資條件。2.構建有利于培養實踐型鄉村旅游人才的教學環境。從物理環境看,由于獨立學院建設發展以自籌自己方式為主,所以在鄉村旅游人才培養過程中,其僅靠校內模擬實訓教學條件是無法實現實踐性、創新性人才培養的。獨立學院要跳出常規的校內教學模式,與鄉村旅游相關的規劃、開發、建設單位以及具有代表性的鄉村旅游運營單位結成人才培養共同體,將相應課程的課堂教學放在行業實踐工作環境中進行,利用行業內部領先的信息、設施設備和專業技術長板,補自己的短板,為鄉村旅游應用型人才培養創造先進的教學環境,并打通校企相互輸送專業人才的雙向通道。從心理環境看,獨立學院不僅要通過職業道德和職業心理疏導等課程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而且還要通過專業教師團隊和行業專家良好的專業素質能力營造良好的專業風貌,通過成功的職業發展案例引導學生樹立職業信心,通過成功的鄉村旅游項目實例使學生獲得職業成就感。獨立學院要克服資金、制度等困難,靈活、主動地調動廣泛的社會力量,集全社會優勢教學資源、教學手段和教學環境于自身,為富民扶貧的鄉村旅游工程培養具有實踐性、創新性的應用型人才創造良好的教學條件。
(四)改革傳統教學方法
要想為富民扶貧工程培養鄉村旅游應用型人才,就要為鄉村旅游業發展各環節培養一線人才。因此,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獨立院校除了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外,更要使學生具有豐富的從業經驗和行業資歷。要想做到這一點,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打破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收聽的傳統講授教學模式,要以調動學生自發思考、研究、參與實踐為教學方針,以引導、評價、提出改進建議為己任,把全面提升學生實踐能力作為教學宗旨,全面改革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學方法。比如,獨立學院可以利用廣泛的行業合作教學環境和靈活機動的教學機制,采取以鄉村旅游實地環境為課堂的參觀調查教學法和現場教學法,以參與鄉村旅游項目為核心的任務驅動教學法,以典型鄉村旅游案例為核心的頭腦風暴式的討論教學法等。還可以通過課堂教學和校外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提高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質量。每學期留出一定的課時,安排學生參與與課堂教學內容相銜接的專業見習。在全部教學任務結束后,安排學生進入鄉村旅游相關的企事業單位輪崗實習,讓學生在校外實踐教學方法中豐富實戰經驗,提升職業素養。傳統教學方法的轉變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雖然我國教育工作者努力探索更有效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教學方法,但在實踐教學中,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還是不能得到普遍、高效的應用。這與現有教材編寫的結構思路、學生學習的態度興趣、課堂教學的組織引導、教師教學評價考核標準以及實踐教學條件的有限都有著一定的聯系。因此,獨立學院要實現教學方法的根本轉變還要從教材編寫、教師教學考評體系和學生的評價、考核體系等方面著手,改變教師和學生的思維方式和思想理念。在傳統教學方法的轉變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比如,缺乏經典的鄉村旅游案例教材,使得案例教學法在實施過程中遇到案例不經典甚或不足的尷尬教學境地,在教學過程中對案例的剖析和解讀也不夠全面、深入,這客觀上限制了該教學方法的有效開展。再比如,獨立學院很重視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實行嚴格的教學檢查制度,但教學檢查卻以教師講課內容的深度、廣度,教師語言的運用,教態禮儀、板書,現代教學手段的運用等為主要考核指標;對學生的考核也以期末考試成績為主,缺乏對學生學習主動性和參與實踐有效性的長效考核機制,這客觀上約束了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實踐性、創新性教學方法的發展改革。獨立學院必須從實踐性、創新性應用人才培養理念出發,進行教學方法改革,從而從根本上改變傳統教學方法,培養出有經驗、有思想、懂技術、敢創新的實用型鄉村旅游人才。
(五)改進教學評價方法
教學評價是檢查人才培養效果的有效方式,對于應用型鄉村旅游人才培養模式,相關人員需要在教學評價方式的改革過程中對其不斷進行完善。1.對于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本身優劣的評價,要通過校內校外雙向評價的方式進行。首先,檢驗應用型鄉村旅游培養模式是否實用,最好的方式是看培養出來的應用型人才是否能夠適應行業人才發展的需要。獨立學院要通過問卷調查、深入訪談的方式,對產業內部的企事業單位進行及時、系統、科學的調查研究工作,搜集他們對于人才培養效果的評價信息,分析目前所培養的專業人才在知識能力結構上的優勢和不足,并通過調查掌握行業前沿所需要的最新知識和能力素養,對調查結果進行詳細總結,指導人才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教學方法的調整和創新,保證人才培養模式與時俱進、不斷完善。此外,教師還要對校內人才培養對象——學生進行調查,讓學生從學習角度評價人才培養模式的合理性,從而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向畢業生調查所學知識技能對工作崗位的適應程度,從而對課程結構和教學方法提出改進性意見和建議。2.對于應用型人才培養效果的評價,采用學生職業能力雙認證和教師綜合評價的方法??梢詮膶W生學習業績和教師教學成效兩方面進行評價。因為教師的教學效果最終也要通過學生的質量體現出來,所以,學生的培養效果是主要的評價方面。對于應用型人才培養效果的評價,可以將考試成績作為評價標準中的一項,但要突出“應用型”人才的特點,必須把學生的職業能力和素養的評價作為重要的標準。因此,教師應在應用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指導下,通過兩個職業能力認證(即“1”個鄉村旅游旅游從業資格認證和“1”個鄉村旅游從業經驗認證。),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素養。其中,鄉村旅游從業經驗認證要求獨立學院與企事業開展管培生計劃,學生進入合作單位,在規定的實習期間內,由校企雙方分階段對學生進行工作業績考核,并組織專業職業能力考試,按成績劃分職業晉升等級,等級越高,培養效果越好。把學生所獲取的具有實踐含金量的專業資格證書和從業經驗認證按數量和等級量化,作為學生培養效果的評價標準,有利于進一步深入推進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的落實。對于教師教學成效的評價要從學生和教師兩方面綜合評價。可以從學生取得業績的高低、就業質量等方面進行評價,對于教師本身的教學能力、職業實踐能力和學術能力也要適當分配比率,將之作為評價教師教學效果的評價因子。
三、結語
鄉村旅游是我國富民扶貧工程的重要措施,是農村脫貧致富、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關鍵舉措。面對鄉村旅游專業人才不足的現狀,獨立學院應從自身的優劣勢出發,利用鄉村旅游人才培養的空白點,形成自身的專業發展特色,為我國鄉村旅游業發展提供適應型人才,助推鄉村旅游模式成為精準扶貧的長效機制,實現獨立學院高等旅游教育服務社會的宗旨。
作者:鄭蘇丹 單位:內蒙古師范大學鴻德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