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國綠色經濟發展構建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綠色經濟已經成為必不可少的選擇之一,且在其發展上也與制度不可分割。在傳統社會模式下,社會的發展與繁榮多以資源浪費與犧牲自然環境等為代價,這最終造成經濟發展、生態環境與自然資源之間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在此影響下綠色經濟模式被提了出來。基于此,文章針對中國綠色經濟發展模式的構建研究進行了簡要闡述,并提出相關的個人看法,僅供參考。
[關鍵詞]綠色經濟;發展模式;構建研究
在人類的正常生存與發展過程中,氣候問題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隨著氣候問題的不斷加劇,人們也開始重新定義目前的經濟發展模式。就我國目前的經濟社會發展來說,高投入與高污染等現象造成了發展不均衡與不可持續發展等問題的出現。因此為了轉變這一現象,綠色經濟被提了出來。我國想要實現長遠的發展,就必須要結合不同的發展階段與實際情況等,構建有效的經濟發展模式,實現綠色經濟。
1對現有經濟模式的思考
在全面進入到21世紀以來,生態環境問題、人口問題以及經濟問題等都開始進入到了不可持續發展的階段中,在此階段中,如果還保持著傳統的模式,那么就會造成全人類的生存危機。在資本主義工業革命中,西方國家開始進入到了高消耗與高碳排的給色發展階段中,而這也就成為了改變全球氣候變化的根本原因。在西方發達國家的工業經濟活動中,主要以化石能源為主,造成了其經濟發展活動是一條高代價與高碳的發展之路。在此影響下,我國的工業化發展也開始向著西方國家“先污染再治理”的道路前進。可以說,如果還依然采用這種傳統的發展之路前進,那么在不久的將來,人類將面臨嚴重的危機。為了避免這一現象的發生,我國就必須要在西方工業文明發展的基礎上,更新與改革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改變發展的方向,建立生態文明與綠色經濟的發展模式。目前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全球變暖,最大的機遇就是綠色發展與革命。因此在金融危機過去以后,世界各國開始出臺了全新的綠色政策,在國際上也提出了相應的綠色經濟倡議,以此來面對危機的發生,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1]
2建立中國綠色經濟發展模式
經過長期的發展,我國已經在“先污染后治理”的發展道路上出現了生態失衡與結構失調等現象,想要實現長遠的發展,就必須要創新出全新的發展模式,促進工業文明向著綠色經濟發展模式轉變。且對于綠色經濟來說,主要是追求經濟因素、人口因素與資源因素的相互協調發展,同時也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發展道路。作為一條全新的發展道路,具有全新的價值觀與發展觀,從其本質上來講,就是實現了科學發展觀。[2]現如今,我國的領導人多次談到了綠色經濟發展的相關問題,尤其是提出了創新與科學發展。且進行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就是要實現科學的發展,掌握發展變化的規律,解決實際問題,提高發展的質量,堅持以人為本,實現全面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在實際中,要堅持以可持續的發展理念與戰略,實現共贏。發展綠色經濟不僅是要實現節能減排,還要利用好現有的資源,在滿足市場需求的基礎上,提供新的就業形式,將保護環境與發展經濟結合在一起,從自身實踐出發,借鑒國外的成功經驗,在結合自身特點的基礎上,堅持以人文本,實現可持續發展。首先要轉變能源的影響,在發展綠色經濟的過程中,要堅持以發展效率作為中心,不僅要實現自身的發展,還要在面對挑戰的過程中抓準時機進行創新。其次是要堅持以綠色經濟作為發展的方向,根據我國國情,積極找出一條適合我國發展的道路,同時還要創新發展模式,實現有效的經濟增長方式,在大膽創新的基礎上實現科學創新,發展綠色產業結構,健全綠色產業體系,實現結構的快速升級。最后要堅持將改革進行到底,增進人們的生態福祉,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同時還要根據生態文明的要求,建立資源節約型與環境友好型的社會,實現經濟的繁榮發展,保持生態的可持續發展,實現人民幸福的目標。此外還要堅持做到綠色消費,在保證當代人需求的基礎上,保證子孫后代的消費需求。所以要建立科學的綠色消費觀念,積極倡導科學的消費理念,各級政府也要發揮模范帶頭作用,積極推廣綠色消費。在宏觀消費中,綠色消費觀念深入到了各個環節中,因此對于低碳經濟來說,就要使用好清潔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效果,增強地球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同時還要堅持采用綠色經濟作為具體手段,強調資源的再利用,滿足新經濟形勢發展的需求。[3]
3實現綠色經濟發展的措施
3.1做好財政體制上的改革
對我國財政體制進行改革就是要積極發展綠色財政,以此來實現綠色經濟的發展。且進行綠色財政,可以有效對環境進行保護,開發出可供利用的資源,推廣清潔生產與綠色消費。一方面進行財政體制改革可以為技術上的創新提供有力的扶持,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實現經濟的快速發展。另一方面則可以對財政與稅收政策進行調整,保證資源的合理調配,同時還可以調整好污染收費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也就保證了污染行業承擔起了應當要承擔的社會成本。通過健全財政稅收整體體系,可以提高節能減排的意識。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綠色經濟將成為現代經濟的主導,對于各級政府部門來說,確定以綠色財政公共投資為主要的發展方向,擴大了采購的范圍與規模,實現了綠色采購。從上述可以看出,實現綠色的財政稅收,可以在滿足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實現綠色發展。[4]
3.2完善基礎設施建設與市場機制建設
完善基礎設施建設與市場機制建設可以真正發揮出市場在資源配置上的作用,同時還可以保證市場價格形成有效的機制。且進行生態補償的主要目的就是要維護好生態的平衡,堅持以保護環境為主,為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因此想要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要創新評價的方法,通過政府與市場的調節功能來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所以在實際中就可以利用補償機制來對生態投資者予以適當的回報,這樣不僅可以激勵人們主動進行生態投資,還可以促使生態資本實現有效的增值。
3.3積極采用低碳技術
在時代的不斷發展過程中,可以將低碳技術納入到科技規劃中去,以此來實現綠色創新。且對于綠色經濟來說,作為關鍵的因素就是要實現技術上的創新,因此在實際中,堅持綠色的科技發展戰略,實現技術上的創新與開發,積極采用低碳技術,借鑒國外一些成功案例,來發展綠色技術。其次是要不斷刺激企業實現創新,作為創新的主體,實現利益最大化一直是企業發展的主要目標,因此企業實現綠色經濟可以有效獲取更多的利益,這樣不僅實現了減少資本的消耗,還保證了環境、經濟與社會效益的相互統一。[5]
4結論
綜上可以看出,想要實現綠色經濟發展模式,就必須要及時進行科學的調整,積極發展出一種全新的模式,實現多元化的經濟發展模式,加強經濟建設,推動綠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鄧楠.中國的可持續發展與綠色經濟———2011中國可持續發展論壇主旨報告[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2(1):67-68.
[2]劉加林.環境約束視角下我國綠色經濟增長區域差異性影響研究———基于省級動態面板數據分析[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2):52-53.
[3]熊毅.讓國民快樂:中國經濟增長有余而發展不足的一個選擇———基于分配而非生產角度思考經濟發展[J].經濟學家,2011(11):12-13.
[4]李秀敏.人力資本、人力資本結構與區域協調發展———來自中國省級區域的證據[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3):98-99.
[5]賈愛娟,李艷霞,曹明弟.區域可持續發展模式研究新解———綠色、循環、低碳三大模式的比較研究[J].科技創新與生產力,2011(9):31-32.
作者:梁爽 單位:遼寧廣告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