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貧困村集體經濟發展收益模式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發展貧困村集體經濟不僅可以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對提高貧困村的總體治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對貧困村的振興戰略的實施具有良好的推動效果。近年來,發展貧困村集體經濟尚且存在著諸多問題,需要統籌均衡發展,加強頂層設計,開拓試點先行,確定良好的發展標桿,確保各方面發展可協調推進,進一步提高貧困村集體經濟高質量的發展,為未來振興鄉村的戰略奠定堅實的基礎。文章通過對貧困村集體經濟發展問題進行有效分析,探討貧困村集體經濟收益模式,依據其存在的問題提出有效的解決策略,以期為研究者提供參考意見與建議。
[關鍵詞]貧困村;貧困村集體經濟;收益模式
貧困村的集體經濟是進一步推進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前提,也是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的號召力與凝聚力以及戰斗力的重要保障。[1]提高貧困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對村集體的運轉、公共服務能力等發展具有動力,也是鞏固農村建設、基層組織等的主要成果,為改善貧困村集體生產生活條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筆者通過分析貧困村集體經濟發展問題,針對性地提出有效策略方針。
1貧困村集體經濟發展問題分析
據暴樹峰和孫兵策等學者對貧困村調查發現,貧困村的集體經濟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尚未形成一個良好的經濟發展環境,且貧困村的經濟來源比較單一,發展明顯失衡;而陳超儒等學者調查認為:導致貧困村發展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可利用的資源有限,總體經濟實力低下,缺乏資金支持與人才、監督激勵機制等。[2]筆者通過對廣西區域的貧困村進行查閱大量的資料與調查發現:大部分的貧困村集體經濟發展普遍存在著以下問題:嚴重缺乏大量的啟動資金與技術支持;大部分的青年勞動者均外出打工,導致土地荒廢,缺乏可用的勞動力及土地;大部分的貧困村村干部都是年齡偏大,且思想不到位,缺乏年輕的領導干部與號召力、凝聚力;村集體擔負較多的債務,負擔重,加上貧困村各項資源短缺,集體資產因經營不善,導致管理紊亂,缺乏新型的農業經營主體、人才,又受到地理位置、環境等各方面的約束,種植方面不僅分散且難以管理。
2貧困村集體經濟收益模式
2.1資產利用型
在貧困村集體經濟收益中,資產利用型屬于其中一種,主要是通過合理的使用村集體的所有資產,其中包含了村委的辦公用地,如活動室、村廠房、鄉鎮企業、交易場所以及生物資產等,利用使用的權力進行有償轉讓,比如租賃、股份合作、招標等方式將村集體的大量資產進行盤活,將其變為現成的經濟資金,使村集體的資產進行有效的增值或者是保值,最大化地優化集體經濟利益;針對一些小井鄉可以利用當地的資產進行有效的轉租與承包,如魚塘、村級辦公用地出租等來賺取租金。[3]
2.2資源開發型
資源開發型是指將貧困村的發展作為依托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其中包括集體的耕地與園地、林地、魚塘、山坪塘、堰塘、牧草地以及宅基地等,主要由村集體依靠本村的集體力量來進行單獨開發或者是引進外資來聯合開發,對其進行統一經營,這樣不僅可以提高集體經濟收益,還可以有效轉化集體資源為經濟資源,促進本村的經濟與效益等提高。
2.3集體經營型
集體經營型主要是指構建集體資產管理公司或者是專業合作社等方式來對集體產業進行經營。比如,對村集體資源實施統一的資金、技術、勞動力、土地等生產要素進行配置,對其進行集中經營以及管理,探尋銷售渠道,實現規模化的統一經營,解決分散經營,減低成本,提高其抗風險能力與總體經濟效益。
2.4入股分紅型
入股分紅是指貧困村集體經濟構建股份制企業或者是合作社等實體來經營,以“村民自愿原則”將生產要素轉化為股份制,把土地的經營權采取集體統一管理,資金則采取民主管理,構建一個統一的經營與生產機構,并將部分分紅分發給入股的村民,剩下的將作為集體經濟發展的收入資金與后期發展的啟動資金。合作形式可以分為:“公司+合作社+農戶”,自開展該形式以來,部分貧困村已獲得了良好的成果?;蛘呤情_展“村企共建,抱團發展”等模式,以此來提升貧困村的集體經濟收入渠道,提升抗風險能力。[4]
3貧困村集體經濟發展策略研究
3.1因地制宜,構建完善的村集體收益方式
由于一些貧困村的地理位置與條件、資源優勢等各不相同,想要進一步發展貧困村集體經濟就應從貧困村的實際情況作為出發點,因地制宜地來進行量體裁衣,選取合適的村集體經濟方式,例如歷史文化悠久,古建筑頗多的可以發展旅游業;而丘陵地區則可以進一步發展茶業等。采用差異化的發展方式不僅能提高村集體經濟發展,還能提高相應的經濟增收。針對部分條件相近的貧困村可以采取借鑒等方式來提升發展經驗,再結合本村的發展狀況完善村集體經濟發展策略,針對大量荒地資源,充分盤活其資產,開展特色的農產業發展,不斷深入探索,最大化地發揮其村集體的優勢,壯大集體經濟。
3.2引進優秀人才,構建獎勵機制
需要進一步提高貧困村集體經濟發展,就應加強基礎的政府組織與村集體的領導班子建設,有關部門可通過“三支一扶”,大學生村官等人員中選取優秀政治意識與專業管理等人才。同時,也可以在貧困村中選取一些懂得管理、經營的發家致富的優秀人才一起加入領導團隊;或者是上級下派優秀人才。只有不斷地引進新鮮的人才,加強領導干部的培訓力度,充分提升領導干部的綜合素質與專業知識,完成黨組織的各項考核與監督管理,才能更好地發展貧困村集體經濟。
3.3完善各項機制,提高參與積極性
在貧困村集體經濟發展中,不僅要制定完善的土地資源管理機制,還應加強對土地流轉、收益分配等方面的規范管理,增強貧困村的財務機制、管理建設,將各項規章制度落到實處。同時還要提高村集體的民主監督、管理水平,最大化地壯大貧困村集體經濟。除此之外,還應注重激勵政策的落實情況,將其村集體經濟的發展作為重要評價指標,針對性地激發村民與領導干部的積極性與潛力,實現能者多勞的獎勵機制,調動干部的積極性,使村集體可以蓬勃發展;開展分紅制與留存的方式,使村民可以充分地感受到收入的增加,實現利益共享的原則。
3.4打破傳統壁壘,集聚村集體資源
發展農村集體經濟,首先要打破傳統的各行政區之間的壁壘,將各個片區中的相關資源(如土地、水利、人力以及資金等)進行整合,發展一些具有經濟前景的經濟項目,以此來擺脫原先的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局限性;打破原有的資金在村內流動或者是鄉鎮之間的流動等局勢,主要由政府部門來進行統一管理,以此來實現村集體經濟的規?;?,壯大當地集體經濟。
4結論
綜上所述,貧困村集體經濟發展尚且處于發展階段,在發展過程中尚且面臨著一些挑戰,許多問題尚待解決。因此,不斷完善貧困村集體經濟的發展環境和模式,才能進一步地提升當地集體經濟的迅速發展,確保當地村民的生活保障,實現新農村的共同富裕。
參考文獻:
[1]藍芝霖.深度貧困地區發展集體經濟助推鄉村振興的思考———以廣西河池市為例[J].中國西部,2018(6):105-111.
[2]李權泰.精準扶貧視角下貧困村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路徑研究[D].南寧:廣西大學,2018.
[3]薛沛坤,雒柏臣.貧困村集體經濟發展收益模式探討———以四川省前鋒區為例[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29(21):141-145.
[4]廖錦成,韋金.村級集體經濟產業精準扶貧現狀問題與對策———以鳳山縣為例[J].廣西農學報,2018,33(2):68-77.
作者:葉奕茂 單位: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