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時代下的醫學生志愿服務精神培育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新的發展環境下,志愿服務事業越發受到人們的關注,醫學生參與社會醫療志愿服務,能夠在提高自身實踐能力、實現個人發展的同時,為志愿服務工作作出更加積極的貢獻。論文從醫學生志愿服務的特點和意義出發,就新時代背景下如何培養醫學生志愿服務精神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新時代;醫學生;志愿服務精神;培育
1引言
在黨的報告中明確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了新時代,需要更加積極地推進志愿服務的制度化建設,強化社會責任意識和規則意識,提升社會公眾的奉獻意識。醫學生本身具備較強的專業素養,這也是青年志愿者隊伍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推動醫療志愿服務活動展開、促進社會健康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非常積極的作用。
2醫學生志愿服務的特點和意義
志愿服務指以幫助他人為動機,通過對自身時間、精力、知識、技術等的自愿無償提供,為他人提供便利,同時,提高個人精神價值,實現社會和諧發展的行為。醫學生參與志愿服務,不單單是常規的獻愛心活動,更多的是利用自身掌握的醫療專業知識,開展專業知識與技能志愿服務,如健康生活理念的宣傳、常見疾病的醫療健康咨詢、急救知識與技能的傳授等,對于其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有著更高的要求。醫學生志愿服務的意義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醫學生志愿服務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載體。借助志愿服務活動,能夠實現醫學人才培養和服務社會的相互結合,在社會上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有助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貫徹落實。其次,醫學生志愿服務能夠對社會醫療衛生資源進行充實和完善。近年來,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于醫療衛生服務的需求也在持續增長,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的總診療人次達到了87.2億,居民平均就診次數6.2次,而從供給情況分析,我國依然存在著醫療資源總量嚴重不足的問題,這一問題在疫情防控期間體現得非常明顯。醫學生本身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和醫療技能,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參與醫療志愿服務,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社會醫療衛生資源進行充實。最后,醫學生志愿服務能夠推動醫學專業人才的全面發展。醫學院校本身在教育教學中就強調培養全面發展、具備強烈社會責任感的醫學人才,不過,很多畢業生在剛剛走上工作崗位時,無法很好地適應崗位需求。在校期間的志愿服務能夠為醫學生提供實踐鍛煉的平臺,促進其實踐能力的提高,也可以使得醫學生在接觸社會公眾、為他人排憂解難的過程中,逐步形成良好的醫德醫風。基于此,醫學生應該積極參與醫療志愿服務,在為社會提供服務的同時,嘗試融入社會中,對自身在學校學習的專業理論知識進行鞏固,提高實踐能力和組織管理能力,以更好地適應時展對于醫學人才的需求。
3新時代醫學生志愿服務精神的培育策略
志愿服務精神是具備獨立意識的志愿者自愿無償投身社會主義公共事業的一種價值選擇,其主旨體現在“奉獻、友愛、互助、進步”幾個方面,屬于特殊的精神形態,融合了道德情感、社會理想、責任意識和實踐參與,能夠賦予志愿者相應的情感體驗和道德實踐,也是人類向善精神的一種重要體現,具有資源、無償、公益、實踐等特征。新時代,想要對醫學生志愿服務精神進行培養,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3.1營造志愿服務氛圍
一是應該對志愿文化進行弘揚。志愿文化包含了向善向德的文化基因,通過對志愿文化的弘揚,能夠營造出良好的志愿服務氛圍,在激發醫學生自覺踐行志愿服務精神方面有著非常積極的促進作用。例如,應該構建起友愛互助的校園環境,要求醫學生在校期間,能夠自覺與其他同學建立起互相尊重、團結友愛的人際關系,踐行友善的價值觀念,積極參與各類志愿服務活動,促進校園文化的形成。二是應該對校園公益環境進行營造。志愿服務精神是一種公益精神,基于志愿情感和利他意識,可以維護特定社會群體的利益,能夠體現出志愿者的人格品質和價值觀念。從醫學院校的角度,應該發揮輿論引導作用,強化醫學生對于公益價值認知的普遍性,由精神層面引導其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同時,應該積極推動校園公益事業的發展,如可以建立專門的校園公益組織,強化對校園公益活動的監督管理,在校園內營造出良好的公益氛圍。可以創辦校園公益微平臺,引導醫學生在參與校園公益活動的過程中,逐步提高公益意識。三是應該對優秀榜樣進行樹立。借助優秀榜樣的示范和帶動作用,能夠更好地營造出志愿服務氛圍,激發醫學生參與志愿服務的熱情和動力。可以通過教育引導的方式,加強醫學生自身道德的建設,保證志愿者示范的典型性和持續性,也應該引導大學生梳理無私奉獻、友愛互助的榜樣形象,規范其個人行為,確保其在提高自身志愿服務精神的同時,能夠為其他同學樹立榜樣。
3.2強化教育引導工作
一是應該對志愿服務精神教育理念進行更新,強調以學生為本,充分尊重大學生的情感需求,對其參與志愿服務的動機進行明確,引導醫學生在參與志愿服務的過程中,實現自身的精神滿足。應該強調學生的全面發展,對其志愿服務精神的多元素養進行培養和強化。二是應該對志愿服務精神教育模式進行更新,推動理論與實踐的相互結合,將實踐所具備的教育載體功能切實發揮出來,實現志愿服務實踐的配套化和規范化,開設相應的課程,使得學生能夠更加積極地參與志愿服務活動,在志愿服務中提升自我價值。三是應該對志愿服務精神教育課程進行完善,做好專項教材編著,打造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同時,也需要建立起志愿服務精神教育監督評價機制,對志愿服務精神教育的實際效果進行把控,也可以及時發現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做好課程內容的優化調整。
3.3完善志愿服務機制
一是應該完善保障體系,適當增加政府部門對于醫學生志愿服務事業的服務補貼,為志愿服務活動的宣傳、培訓和實施提供資金支持,也可以強化校企交流,借助募捐等方式開展籌資活動。二是應該強化組織管理,以完善的服務平臺作為支撐,加強志愿信息宣傳工作,明確醫學生參與志愿服務的前提,借助志愿服務活動平臺做好對于相關信息和資源的整合共享,同時,也需要對志愿者專項培訓工作進行規范,促進醫學生志愿服務質量和效果的提高。三是應該構建激勵機制,對醫學生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的多維動機進行肯定,采取符合其價值傾向的激勵方式做好引導工作,提供相應的階段性激勵,借助服務前期的期望激勵、服務過程的成就激勵和服務后期的強化激勵,調動醫學生參與志愿服務的積極性和能動性。
3.4注重精神自我養成
醫學生應該樹立起服務公眾、奉獻社會的人生目標,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境界,將利他價值取向內化于心,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推動個人理想和社會需求的融合,同時,也應該養成知行合一的良好習慣,將志愿服務作為踐行價值觀念的基本途徑,使得實現志愿服務精神的知行合一能夠成為自身道德建設的目標。
4結語
總而言之,醫學生志愿服務是社會志愿服務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要求醫學院校能夠加強對醫學生志愿服務精神的培養,幫助其提高對志愿服務的理解,促進其專業素質和志愿服務能力的提高,將醫學生志愿服務在推動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方面所具備的積極作用充分發揮出來。
【參考文獻】
【1】戴白燕.不忘為民服務初心弘揚志愿服務精神———廈門市政集團向日葵志愿服務大隊[J].大眾標準化,2020(19):96-97.
【2】郭芳.大學生志愿服務精神現狀及培育對策研究[D].保定:河北大學,2020.
【3】溫海娜.人的全面發展視域下大學生志愿服務精神培育研究[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20,33(03):96-99.
【4】楊芳.立德樹人視域下大學生志愿服務精神培育路徑探究[J].大眾標準化,2020(02):85-86.
【5】李芹,郭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細落小落實的載體研究———基于大學生志愿服務視角[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19,27(S1):45-47.
作者:周澤 李慶林 齊新玉 岳麗瑩 姜力力 單位:承德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