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臨床醫學研究生科研能力培養措施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探究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養策略及價值。方法納入桂林醫學院2018級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總共50人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數字隨機表法分為對照組(25人)和觀察組(25人)。對照組采用傳統的培養方式,觀察組采用新型培養措施,比較兩組考核評分和滿意度情況。結果在科研思維、科研實踐、科研理論等考核評分,以及研究生的滿意度方面,觀察組培養后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轉變傳統的培養理念,重視并加強對科研能力的培養,對臨床醫學專業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增強效果明顯,值得推廣。
【關鍵詞】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科研能力;培養措施;效果;滿意度
科研能力是臨床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綜合能力的重要組成之一,在傳統的培養理念下,臨床碩士專業型學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表現并不突出,仍舊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1]。在醫療衛生事業的改革的大背景下,有必要加強對臨床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養,這就要求從思維、實踐和理論等層面突破,提高科研能力的培養水平[2]。本研究中,針對50名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分析科研能力的培養措施。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采用數字隨機表法,對2018級桂林醫學院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50人分進行分組,其中對照組和觀察組均為25人。對照組:男18人,女7人;年齡21~28歲,平均年齡(24.61±3.65)歲;年級方面,研一6人,研二12人,研三7人。觀察組:男16人,女9人;年齡22~27歲,平均年齡(24.53±3.60)歲;年級方面,研一8人,研二11人,研三6人。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的培養模式,即在培養科研能力的過程中,未融入新理念,對科研能力的培養仍舊按照舊模式。觀察組為新理念培訓過的導師指導,具體內容及培養措施如下:1)加強對學生科研創新思維的培養。科研創新思維的內容中,主要體現在科研思維、設計實驗、論文與課題撰寫等方面。在培養學生的科研創新思維時,要求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問題并提出問題,尤其是尖銳性問題,使得學生能夠獨立地思考某一項因素與某一種疾病的關系,然后通過自身的努力和實踐,經試驗設計后解決問題,驗證其關系,最后撰寫論文,講述其關系。2)加強對學生科研實踐能力的培養。學生要盡可能地進入實驗室體驗和實踐,進入實驗室飼養動物,主動查閱文獻了解動物模型制作細節,并不斷練習思考。學生要盡可能地掌握一些試驗的技能,常見的如PCR、Elisa、免疫熒光技術、蛋白印跡技術等。3)加強對學生科研理論能力的培養。培養科研理論能力,要注重試驗的操作流程和機制的培養,同時還要注重培養學生論文的寫作格式、查閱文獻和實驗設計方法等,要求在培養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獨立、自主地思考和解決問題,進而作出相應的總結。
1.3觀察指標
評價兩組考核成績,調查兩組滿意度情況。1)考核成績:主要考核科研思維、科研實踐、科研理論,采用百分制試卷考核,每項100分。2)滿意度調查:采用自制滿意度問卷調查表調查,針對的內容是對培養模式和方法的認可。問卷滿分100分,≥90分、80~89分、60~79分、<60分依次表示非常滿意、滿意、比較滿意和不滿意。總滿意度為非常滿意度+滿意度+比較滿意度。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8.0軟件對獲取到的數據和資料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以(%)表示,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t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各項考核指標評分的比較分析
觀察組干預后各項考核指標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
2.2兩組滿意度的分析比較
觀察組研究生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2)。
3討論
科研能力是臨床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綜合能力的重要體現,在傳統培養模式下,由于對科研能力的重視不足,導致專碩生的日后發展受到一定的影響,這就要求在科研能力的培養方面下功夫,從科研創新思維、科研實踐能力和科研理論能力等層面出發,加強對科研能力的培養[3-4]。本研究結果顯示,在各項考核評分方面,觀察組干預后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了指導老師在培養學生科研能力的過程中,融入新型培養理念,注重對科研能力的培養,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考核成績,而這也間接體現了新型培養理念的融入,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為學生科研能力的增強奠定堅實基礎,而這與新型培養理念融入體現的全面性、系統性和專業性有著密切的關系[5-6]。學生對培養措施的滿意度,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對該培養模式的認可,也是評價該培養模式的重要指標,提高學生的滿意度意義重大。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在對培養模式的總滿意度方面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了新型培養理念的融入,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認可度,而這與新理念融入后取得的良好效果有著直接的因果關系。綜上所述,培養臨床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科研能力,采用新型培養模式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劉曉梅,王軍.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研究[J].基礎醫學教育,2017,19(12):111-113.
[2]徐宇倫,王磊,楊辰龍.新形勢下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科研綜合能力的培養[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10):7-9.
[3]徐昊,魯繼紅,于巖巖.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科研能力培養現狀與思考[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19,39(6):446-449.
[4]李萍萍,王鹿,陸梅華.醫教協同發展背景下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探究[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8,32(1):15-18.
[5]劉亮,張艷.“雙軌合一”模式下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養探析[J].衛生職業教育,2017,35(20):16-18.
[6]周超,許昌,王芳,等.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并軌模式的探討[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9,11(16):56-59.
作者:徐彤彤 趙位昆 覃秋語 彭麗 單位:桂林醫學院附屬醫院綜合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