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寒熱并用在結腸炎臨床運用策略分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寒熱并用在結腸炎臨床運用策略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寒熱并用在結腸炎臨床運用策略分析

    摘要:潰瘍性結腸炎實為本虛標實之病,然常表現出寒熱錯雜、虛實相兼的病機特點。治宜遵“標本兼顧”原則,酌情運用寒熱并用法。從潰瘍性結腸炎的中醫病因病機、中醫辨證分型、寒熱藥物并用等方面進行總結,從清上溫下、溫通并行、平調陰陽3個方面分析其在該病治療中的運用策略,提示寒熱并用是潰瘍性結腸炎常見的適宜治療手段,只要辨證準確即可取得良好療效。

    關鍵詞:潰瘍性結腸炎;寒熱并用;清上溫下;溫通并行;平調陰陽

    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colitis,UC)是一種反復發作的慢性非特異性腸道炎癥性疾病,臨床多表現為腹痛腹瀉,黏液血便或黃、或白、或赤、或三色雜下,里急后重,嚴重時可出現全身并發癥,病情輕重不等,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甚至危及生命[1-3]。中醫學無“潰瘍性結腸炎”的確切病名,多見于相關病證中,如根據臨床癥狀,一般發作期多屬“痢疾”“腹痛”范疇,緩解期多屬“泄瀉”“腸癖”范疇[4]。歷代醫家運用中醫寒熱配伍之法論治胃腸病,常取得較好療效。筆者從中醫辨證的角度,對寒熱并用在潰瘍性結腸炎治療中的運用作一探討,以期開拓臨床思路、豐富治療方法。

    1病因病機

    古代醫家認為本病的發生多源于濕困,傷于飲食,本于脾腎。《景岳全書》曰:“夫人飲食失宜,勞逸失度,脾胃失充,腸胃虛弱,寒濕或濕熱之邪入侵而成痢疾也。”《景岳全書•雜癥謨》云:“炎暑大行,相火司令,酷熱之毒蓄積為痢。”王清任在《醫林改錯》中言:“瀉肚日久,方不效,瘀血過多。”從不同角度認識到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病是由于寒濕、濕熱、疫毒、血瘀等損及脾胃與腸所致。我國UC中醫診療專家[5]認為本病的基本病機特點是寒熱、虛實及氣血之間的相互轉化,這也符合多數醫家對本病病因病機的看法。現代醫家對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病因素目前尚未完全闡明,多數學者認為[6-7]其與微生物菌群失調、腸黏膜免疫調節異常、環境及遺傳因素相互影響有關。中醫學認為本病基本病變在腸,病機特點較為復雜,但概括起來不外乎寒熱錯雜、本虛標實。雖然寒與熱屬性相反,但大量臨床經驗證實寒熱錯雜普遍存在于諸多病證中。尤其在UC病程中,寒邪與熱邪互為因果,寒熱夾雜,反復發作,使潰瘍性結腸炎難愈。

    2辨證分型

    目前,關于UC的中醫辨證分型尚不統一,且在相關文獻中各醫家對于辨證分型的認識也很少完全一致。田瑩[8]將UC患者分為濕熱下注型、肝郁脾虛型、虛實夾雜型、脾腎陽虛型、脾虛血虛型。李毅等[9]總結了近65篇文獻,發現其臨床分型多達17個,其中出現頻率較高的有大腸濕熱、脾胃虛弱、寒熱錯雜等證。張聲生教授通過長期臨床實踐認為該病屬于寒熱錯雜之證,乃氣血凝滯之候[10]。殷勝駿等[11]采用聚類分析法總結臨床研究數據,發現UC主要分為脾胃虛弱、濕熱內蘊等6個證型。總而言之,UC臨床常見脾腎兩虛之證,純虛寒者或虛熱者極少,而寒熱錯雜、虛實互見者居多,如:以胃熱為主的寒熱格拒、寒熱互結證,以脾寒為主的胃熱脾寒證,以中、下二焦為主的胃熱腎寒、胃熱腸寒證等[12-13]。各證型皆可歸結為寒熱錯雜,其區別主要是寒熱比例和脾虛程度不同。

    3寒熱并用在

    UC中的運用寒熱并用的治療思想源于《素問•至真要大論篇》,書曰:“寒者熱之,熱者寒之。”其臨床運用成熟于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如外寒內熱證、上熱下寒證、上寒下熱證、寒熱錯雜證等,皆屬寒熱互見,為后世寒熱并用之典范。在隋唐時期,寒熱并用處處可見,具有代表性的方書有《備急千金要方》和《外臺秘要》。孫思邈言:“治療寒證不管是內寒外寒化熱夾熱與否,均佐以寒藥,其溫熱太多或取去性存用之意。”如:痢證擅用黃連、干姜,治療熱痢傷陰時常把干姜作為黃連的輔藥,治療冷痢時則把其作為赤石脂的輔藥使用;對于病機錯雜、陰陽失衡者,治宜“寒熱并治,陰陽并調”,以達陰平陽秘的目的。李時珍對寒熱相伍藥物運用也頗有體會,如:《本草綱目》中記載胡椒配伍綠豆可溫中下氣、和胃止痛;又以黃連之用為例,載“黃連作為治痢之要藥,方治痢,香連丸,黃連、木香;姜黃散,生姜、黃連;變通丸,黃連、茱萸”。總之,寒熱并用是在以寒治熱、以熱治寒的基礎上配伍寒涼藥與溫熱藥,以消除寒熱之邪,從而發揮療效的一種治法,正如《靈樞•官能》言:“寒與熱爭,能合而調之。”臨床上寒熱并用法常運用于胃腸道疾病、皮膚病、肺系疑難重癥等[14-16]。慢性疾病尤其是胃腸道疾病由于病中失于調養,病邪長期消耗機體氣血津液,令腸胃虛弱,倉廩失守,氣血難復,終致實證向虛實相兼證轉化;或初始為熱證,過用苦寒藥物導致脾陽受損,甚至累及腎陽,導致脾腎陽虛,從而更易表現出寒熱錯雜、虛實相兼的證候特點,如表現為下痢稀溏或夾少量黏凍、畏寒喜暖,甚則出現四肢不溫、形寒氣怯等寒證表現,同時也會見到胃脘灼熱、口干口苦、納少嘔惡等熱證表現。因此,治療時不能純用寒涼或溫補,當根據病證的寒熱虛實采用寒溫并用、標本兼顧之法治療。戴彥成等[17]認為:UC重在調和,通過“調和寒熱”能夠使正氣和外邪相互協調,則臟腑功能正常運轉。寒熱并調使人體達到陰陽平衡也是中醫學治未病的一種體現,對預防UC復發或許起到關鍵作用。

    3.1寒熱并用調治

    UC宜清上溫下潰瘍性結腸炎治宜清上溫下。白潔[18]運用數據挖掘法對泄瀉的核心藥物進行統計,發現清熱藥、補氣藥、溫里藥排在前三位,其中清熱藥中使用最多的是黃芩、黃連,溫里藥中使用最多的是干姜、附子。黃芩、黃連猶擅長清中上二焦之熱,附子、干姜擅長溫下焦之虛寒。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治療痢癥也擅用黃連、干姜,常把干姜作為輔藥使用,由此說明在泄瀉中上熱下寒證多見。清上溫下的治法早在《傷寒論》中就有記載,其中太陽病篇黃連湯證云:“傷寒胸中有熱,胃中有邪氣,腹中痛,欲嘔吐者,黃連湯主之。”表明了上熱下寒的病證表現,治療用黃連湯清上溫下、調和腸胃、散結消痞。成無己的《注解傷寒論》云:“此傷寒邪氣在里而下寒上熱也,胃中有邪氣,使陰陽不交……”黃連湯方中黃連之苦清上熱以降陽,桂枝、干姜、半夏之辛散下寒以升陽,寒熱并投,上下并治,陰陽相交。現代中醫常用烏梅丸治療UC也是這一用法的典型代表。如:李燕等[19]采用烏梅丸治療潰瘍性結腸炎及仲景烏梅丸治蛔厥,與主久痢吻合。烏梅丸加減治療UC,寒熱并用,清補結合,療效顯著。烏梅丸加減方中連、柏清上熱,附、桂、椒等溫下寒,酸、苦、辛并用,上下寒熱交融,既能安蛔止痛,又能澀腸止痢止泄,寒熱并調,性味雖反,功效相似,正如柯琴《古今名醫方論》言:“久利則虛,調其寒熱,酸以收澀,下利自止。”對于潰瘍性結腸炎難愈、寒熱錯雜、上熱下寒者,強調清上溫下合之,深符經旨。

    3.2寒熱并用調治

    UC可溫通并行UC病因繁雜,病機多變且常相互兼夾,在緩解期虛實夾雜證多見。江育仁提出“痢無止法”的普遍治則,但并非所有痢疾都不能用止法。“暴痢屬實”“久痢多虛”雖是基本規律,但不能奉為一成不變的定律。若久痢失治患者,中氣虧虛,邪毒內踞,胃陰耗傷,脾陽被困,邪積留于大腸,因病致虛,雖見大贏,但有大實,不用攻補,可投以溫通之法祛其邪積。溫通并用法其實臨床早有運用,如《金匱要略》卷上之大黃附子湯,用辛熱之附子制約大黃之苦寒,一寒一熱,溫通并行,以奏止痛之效。葉峰[20]在此基礎上加黃連清熱解毒、黃芪補氣升陽,治療UC力專效宏。都樂亦[21]認為UC致病因素多為正虛而邪熱尤存,臟腑本虛而復受邪侵,臨床常見寒熱錯雜、虛實相兼,采用溫清湯治療潰瘍性結腸炎40例,結果患者血清免疫學多項指標明顯改善。溫清湯方中黃芪、黨參健脾益氣,干姜、淮山藥、補骨脂補脾溫腎,防風、砂仁、木香健脾化濕,黃芩、川黃連苦寒堅腸。全方寒溫并用,標本兼顧,療效甚佳。徐景藩教授認為UC多以脾虛濕熱夾瘀、寒熱錯雜、脾腎同病為主要病機,治宜溫通并用、補瀉兼顧,創制了灌腸方、治瀉方、連脂清腸湯等系列方劑[22],配合灌腸、足療等措施,在UC的治療中獲得了顯著療效。由此可見,中藥寒熱并用、溫通并行是治療UC的有效方法。

    3.3寒熱并用治療

    UC意在平調陰陽歷代著名寒熱并用方如《傷寒論》之半夏瀉心湯、《張氏醫通》之連理湯、《丹溪心法》之左金丸、《保命集》之芍藥湯、《延年秘錄》之駐車丸、《景岳全書》之胃關煎等,皆可治療潰瘍性結腸炎。林燕等[23]認為半夏瀉心湯、連理湯皆屬辛溫配苦寒,辛開苦降,寒熱同調,用于UC久治不愈、反復發作,可最終達到標本兼顧、祛邪扶正、調和陰陽的效果。瀉心湯類方(半夏瀉心湯、甘草瀉心湯、生姜瀉心湯等)可治療寒熱錯雜引起的腸鳴下利諸癥,主要是由于太陽表證誤行瀉下使脾陽受損,寒濕內生,邪熱內陷,濕與熱合,困阻中焦,終致脾胃虛寒、濕熱中阻的寒熱錯雜局面。對于半夏瀉心湯,前人頗有記載。如《黃帝內經》云:“苦先入心,以苦泄之。”黃芩、黃連苦寒,君臣相伍,以降陽而升陰。又云:“辛走氣,辛以散之。”故以干姜、半夏辛溫為佐,以分陰而行陽。若陰陽不交則痞,上下不通則滿;欲通上下,交陰陽,必和其中。中氣得和,上下得通,陰陽得位,則諸癥得解。《傷寒本旨》中干姜黃芩黃連湯亦有異曲同工之妙:食入口即吐者,阻在上脘,陰陽不相交通,故以干姜、黃芩、黃連寒熱并用,通其陰陽;人參補正而升清,則中宮和而吐利可止矣。人體陰陽氣血互根互用,陽氣以陰血為物質基礎,陰血得陽氣而化生。若陰血虧虛,往往會引起陽氣不足,導致陰陽兩虛、氣血不足之證。UC由于反復發作,后期往往容易出現寒熱分爭、陰陽參錯的病機特點,故治療上更需兼顧寒熱、平調陰陽,使陰陽和合、生生不息。

    4小結

    臨床防治潰瘍性結腸炎的方法很多。近年來,中醫藥針對UC的治療手段也日益更新,并體現出明顯優勢。中藥主要用于調整而非對抗,主要是通過調整人體機能達到“陰陽自和”的目的,若治療時辨證準確、配伍得當,對人體幾乎無副作用。因此,臨床實踐中,通過辨清疾病特點,把握好藥物寒熱之性,合理配伍,辨證施治,可能具有意料之外的收獲,也可再次印證中醫調治疾病無論在其初期還是后期均有明顯優勢。

    作者:張曉云 周文 劉馥春 劉端勇 趙海梅 單位:江西中醫藥大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二本| 亚洲国产成人va在线观看网址|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专区|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播放| 国产亚洲欧美成人久久片| 久久婷婷成人综合色| 成人性生活免费看| 亚洲色成人WWW永久网站| 欧美成人全部免费观看1314色| 成人免费小视频| 久久成人福利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秒拍| av成人在线电影| 国产成人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 成人无码A级毛片免费| 亚洲国产成人99精品激情在线| 成人国产精品2021| 97色婷婷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三级在线| 成人午夜性视频欧美成人| 亚洲成人免费在线观看| 四虎成人精品免费影院| 成人免费在线看片| 成人性一级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成人亚洲午夜福利 | 国产成人手机高清在线观看网站| 日韩成人免费视频播放| 亚洲AV成人中文无码专区| 亚洲综合久久成人69|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一区| 成人窝窝午夜看片| 成人毛片免费观看视频大全| 欧美成人看片黄a免费看| 7878成人国产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精品成人片免费|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小说| 四虎影视永久地址www成人| 四虎成人免费网站在线| 依依成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