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2061計劃對我國科學教育的啟示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我國幼兒園科學教育的質量不容樂觀,科學教育活動也還存在許多問題。美國“2061計劃”實施了30余年,其許多先進的科學教育理念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在課程目標上啟示我們應該重視科學素養,尤其是科學方法和科學精神的培養,內容上應該進行精簡和融合,實施上尤其要重視師資的培養和教學方法的優化,而評價上應該及時進行分析性和建議性的評價。
關鍵詞:科學教育活動;“2061計劃”;啟示
一、對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目標的啟示
我國幼兒園科學教育的目標從層次上來看,包括幼兒園科學教育領域目標、年齡目標、單元目標和活動目標,自上而下,越來越具體和具有可操作性。從維度上來看,又包括知識和技能維度、過程與方法維度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維度。要培養學前兒童的科學素養,意味著三維目標要全面實現。但是不難發現,現實的幼兒園科學教育未能改變傳統的以科學知識為主線的狀態,忽視了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的培養。美國“2061計劃”早已認識到科學素養的重要性,認為科學素養應成為未來美國公民的一種內在品質。先后出版了《科學素養的基準》《科學素養的設計》《科學素養的導航圖》和《科學素養的資源》,而目前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科學教育改革的目標。雖然科學素養的概念也被引進并肯定,但我國科學教育的目標受傳統和現實的影響,還停留于科學素質層面,即便如此也還沒能完全實現。未來社會對人們科學素養的要求之高是現行科學教育所無法完成的,重視并全面提高公民的科學素養,在我國現行教育制度下,學前教育階段是阻力最小的。根據目前幼兒園科學教育實施現狀,其中最需要重視的是對幼兒進行科學方法的教育,并逐步培養科學思維。
二、對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內容的啟示
我國幼兒園的教師常常會對科學教育該教什么感到困惑,到底什么是適宜的內容?內容深度上又如何把握?無奈之下只能是依靠教材,盡管很多地方行政部門明確規定幼兒園不許使用統一的教材,但如果沒有教材,老師們更不知道該教什么?!?061計劃”創建的一套文字和電子出版物中詳細論述了從幼兒園到十二年級在掌握一定的知識和技能方面應達到的具體目標,以及教育體系和課程方案等,《科學素養的導航圖》更是清晰地闡釋了這些知識主題之間的內在聯系。顯然,目前我國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缺乏這樣一份指導。我們知道幼兒園科學教育內容十分廣泛,涉及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從天文到地理,從生物到非生物,從自然現象到社會現象,從科學到技術等等。幼兒園的許多教師也對組織科學活動感到吃力。美國經過多次科學教育改革,但是學生學習的效果不盡如人意,科學教育質量也難以提升。對課程內容的精簡與優化便是“2061計劃”的一大舉措,他們將科學發展史總結成了10個里程碑式的重大事件:地球中心論的覆滅、萬有引力說的提出、相對論的誕生、時間的延伸、大陸漂移說的提出、物質守恒、原子的分裂、生物進化論、疾病的細菌理論以及對動力的利用,經刪減改編后的教材,內容豐富,難度適中,這對于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有重要作用。我國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的內容中有許多已經顯得陳舊,跟不上時展的潮流,雖然以大概念理念進行科學教育已經被提及很多年,但在學前階段并沒有得到很好的重視。此外,我們幼兒園的科學教育主要由科學活動和數學活動組成,兩者分開進行教學,科學領域活動偶爾也會滲透到語言、藝術等領域中。由于看到知識間的學科界限越來越模糊,軟化學科界限也是“2061計劃”的目標之一,這樣便于學生打通各科知識,讓學習內容更加深入,也有利于打開學生學習的視野。我們需要反思,是否該對目前這種狀況做出改變,要積極與其他領域融合,多開展整合性活動,減輕活動內容中的重復。
三、對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實施的啟示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又囿于我國幼兒師資數量不足,大班額是禁錮我國幼兒園教育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盡管我們認識到小組教學有助于提高教育效果,但從效率上來講,采用集體的方式進行教學才是良策。小組式、非正式的,隨機的科學教育都缺乏一定的實施條件,只能偶爾為之。“2061計劃”也提倡實行小班化的教學,減少教師講授的時間。此外,師資力量薄弱、教學資源貧乏和陳舊,活動實施的過程顯得生硬。比如認識材料的不同特性和用途,教師通常是提供不同材料供幼兒進行觀察或實驗,為什么不能讓活動生動有趣一些呢?比如可以利用大家都很熟悉的《三只小豬蓋房子》的故事,可現實中我們看到該故事常被用于教育孩子要學習老三的勤勞、要把目光放長遠一些,或者要樂于助人等等。美國“2061計劃”在科學教育的組織方面,不僅有頂尖的科學家、教育家、學者,還聘請了全國400位中小學的教育工作者,不但對科學教育的內容進行精簡,難度也十分適中。還提出了教師是改革的中心,十分重視科學教育師資力量的培養。從教學方法來看,我國幼兒園雖然已經認識到觀察、實驗、討論等方法的重要性,也努力嘗試在活動中使用這些方法,但是在看似忙碌的活動中,每個孩子能參與和表達的機會和時間又有多少?他們又從中獲得多少自己的發現呢?所謂的科學概念是否真的被幼兒所理解呢?比如在《認識沉浮》的實驗活動中,教師一再強調樹枝是浮在水面上,但很多幼兒仍然堅持說是“飄”在水面上,可見幼兒受語言習慣等的影響并不能接受“浮”這個新的概念。“2061計劃”倡導教師進行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要求淡化需要記憶的知識,重在理解,尤其是不要單純的灌輸,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懷疑的精神。
四、對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評價的啟示
評價是教學工作的重要一環,但由于時間的限制,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經常在幼兒的操作中匆匆結束,雖然部分活動可以在區域或家庭活動中加以延伸,但及時的反饋更有利于提升學習效果。并且我們經??吹剑處熈晳T于只是用“你真棒”、“你真聰明”等口頭語言來進行鼓勵?!?061計劃”的重要出版物《面向全體美國人的科學》中就強調“反饋應該是分析性和建議性的,并在學生感興趣時獲得”。而對于幼兒階段到底在科學、數學與技術方面能達到什么水平,這在《科學素養的導航圖》上可以找到答案。有了圖作為框架,對學生的評估便可設計為在理解能力增長的過程中,學生處于何種位置,具體而一目了然。當今社會科學技術在高速發展,它還將以更快速度向前進步,提高各階段科學教育水平已是迫在眉睫的事業。學前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時代在呼喚高質量的學前兒童科學啟蒙教育,而這不僅是學前教育工作者的責任,教育管理部門應該予以支持、指導和監督,學者們也需積極展開相關研究,唯有迎難而上,不斷學習,不斷總結,才能為將來科技人才的培養打下牢固基礎。中國和美國的國情確有不同,如果只是簡單效仿“2061計劃”的實施既是不現實的,也是難以出成果的。但是我們不得不肯定美國在此次改革中的決心和恒心,這份精神本身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參考文獻:
[1]代建軍,謝利民.中美科學教育目標的比較研究———基于《普及科學———美國2061計劃》和我國《2049行動計劃》的思考[J]外國中小學教育,2005(9)
[2]李槐青.當前幼兒園科學教育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06
[3][美]美國科學促進協會著,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譯.科學素養的導航圖[M]北京:科學普及出版社,2008
[4][美]美國科學促進協會著,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譯.面向全體美國人的科學[M]北京:科學普及出版社,2001
[5]許彤.《普及科學—美國2061計劃》中的科學教育思想研究[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13
作者:錢曉玲 單位:河南科技學院教育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