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生態文明建設科學發展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中國共產黨關于“建設生態文明”的思想和理念,實現了對人類已有先進生態理論的繼承和創新,有助于化解改革開放以來出現的生態危機,有助于鞏固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也有助于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構建和諧社會的實現。因此,我們要想更好地完成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首先必須以科學的、完整的理論體系做支撐。
二、科學發展觀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指導作用
科學發展觀對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具體指導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科學發展觀蘊含了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任務。科學發展觀,把馬克思主義生態觀成功地應用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在實踐中始終堅持“以人為本”,追求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推進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科學發展觀進一步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發展的理論,認為社會的發展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以及生態環境協調推進的過程。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大計。”全社會“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的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這把社會主義建設的總體布局由物質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發展為物質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建設“五位一體”,生態建設被置于與物質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相并列的戰略高度,成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總體布局的一個組成部分,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科學發展觀揭示的社會主義建設的總體布局指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前進方向。很顯然,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目標已經內在地包含了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任務。
第二,科學發展觀指明了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要求。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發展是硬道理。只有緊緊抓住發展,才能從根本上把握全國各族人民的愿望,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本質,把握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關鍵。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雖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沒有變,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地位沒有變。發展對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仍然具有決定性意義。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前提是發展。只有發展,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物質基礎,才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良好生態環境的迫切需求。十八大報告強調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就是要著力把握發展規律,創新發展理念,破解發展難題,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實現又好又快的發展;要著力樹立人和自然的平等觀,把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緊密聯系起來,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發展,在發展的基礎上改善生態環境,做到發展經濟和保護生態相協調,兩不誤。可以說,建設生態文明的第一要義是發展。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要求我們緊緊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堅持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為“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創造必要的條件。
第三,科學發展觀提供了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價值導向。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以人為本,要求我們的一切工作要努力滿足人民大眾的物質文化需要,不斷為人民大眾謀取經濟、政治、文化、環境等各方面利益。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首要的目的是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就是要從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環境問題。環境問題是當前人民群眾普遍關注的重要的熱點問題,它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生活環境、生活質量和生存安全,應當得到切實有效的解決,要讓人民群眾喝上干凈的水、呼吸情節的空氣、吃上放心的食品,在良好的生態環境中生產生活。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終極目的是為人的全面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條件。人的全面發展,需要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的極大豐富,也需要政治文明的支撐,同時生態文明的作用也不可忽視。生態文明提供的良好環境會給人的全面發展提供最為基礎的物質條件,即為人的全面健康提供保障。人的全面發展是人們的現實追求,也是一種美好的理想,它的實現要通過人類社會可持續的不斷發展才行,而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必須以環境的保護,對自然規律的遵循和利用為前提。
第四,科學發展觀明確了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途徑。全面協調可持續和統籌兼顧是科學發展觀的主要內容,也是科學發展觀揭示的關于發展的方法論,它回答了“怎樣發展的問題”。首先,科學發展觀在發展理念上強調全面性,要求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推進社會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科學發展觀強調,發展不僅要考慮經濟指標的增長,還要考慮政治民主、科技文化的發展、生態環境保護、社會結構的完善和收入分配的改善。其次,科學發展觀在發展態勢上強調發展的協調性,要求不能單純追求經濟發展,唯GDP是從,而應統籌城鄉發展、區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人與自然協調發展、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生態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是協調的發展觀。再次,科學發展觀在發展戰略上強調可持續性,要求人類在開發和利用自然的過程中,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之路,實現經濟社會的穩定、持續發展。科學發展觀強調“統籌”與“全面協調可持續”。但無論是“統籌”,還是“全面協調可持續”,如果沒有生態文明,就會失去它能夠發揮作用的本質意義。可以說,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平臺,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和有效保障;“統籌”與“全面協調可持續”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國特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途徑。
三、結語
總之,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生態文明,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我們要想更好地完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首先必須以科學的、完整的理論體系做支撐。
作者:李弘國 單位:延邊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