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公園中的兒童交往空間設計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文章以兒童作為研究主線,從兒童在公園中的心理與交往行為特點出發,分析公園設計與兒童交往行為的聯系,并以此為設計交往空間的依據,分析公園中兒童交往空間的設計原則與交往空間的布局方法。
關鍵詞:兒童;公園;交往需求;交往空間;空間設計
1目前我國城市公園中兒童交往空間現狀
在我國的城市廣場設計中,很多的設施都是按照成人的審美來進行設計,很少有從兒童的角度出發進行設計的公園,這樣的設計在兒童眼里缺乏趣味性。另外,還有很多公園為了盈利會建設很多的盈利設施,擠占了兒童的交往空間和活動空間,空間的減少就限制了兒童的交往行為。而且,在活動設施周圍缺少駐足和休息的空間,這樣,當兒童數量多的時候就沒有空間休息,減少了兒童之間交往的機會。
2兒童交往心理特征與行為特征
兒童交往行為是兒童表達內心情緒的媒介,是兒童與兒童、兒童與社會、兒童與環境之間交流的通道。當兒童初次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會有些膽怯,所以在陌生的環境中會進行一系列的觀望,觀察別的小朋友,觀察游戲的環境和氣氛,經過觀察之后才會大膽地參與。在參與的過程中有的兒童可能因為性格和個人的習慣影響會產生退縮退避的行為,這就屬于個人的特殊交往行為。隱蔽行為也是兒童普遍的行為之一,兒童很喜歡找一個大人尋找不到的隱蔽空間。在空曠的廣場上,人們往往不喜歡在廣場的中心逗留,而更喜歡去廣場四周的休閑空間停留休息或娛樂。這種情況就是邊界效應,邊界效應表達了人們的三個交往心理需求:交往的心理需求、交往中需要有個人空間領域、交往過程中需要保持距離。同樣,兒童也適用這一心理。除此之外,兒童還有其特有的天性,如好奇心強,看見新鮮事物會好奇,會去觸碰、圍觀、把玩。兒童對自然的喜愛也更甚于成年人,在一片場地中兒童更喜歡具有神秘色彩的空間,他們更喜歡探險,善于發現一些成年人容易忽略的“驚喜”。
3兒童交往心理的影響因素
3.1游樂設施對兒童心理的影響
兒童的心理需求與公園中的游樂設施有著極大的聯系,兒童更喜歡豐富種類多的游樂場所,而且不同的兒童所喜愛的游樂設施也不同,有些兒童更喜歡偏向于自然環境的游樂設施,有些更喜歡冒險題材的設施,如攀巖、跳木樁等,有的兒童則更喜歡滑梯秋千等設施。滿足不同兒童的娛樂需求,在這樣的條件下,兒童的交往行為會更順暢、更自然。
3.2空間環境對兒童心理的影響
兒童的心理會隨著環境的不同而受到影響,在不同的空間下兒童的交往行為也有區別。在一個公園中一般會存在三種不同的空間模式,分別是開敞式、半開敞式和半封閉式。在開敞的空間中,空間的邊界不受限制,兒童的視野更開闊,有更大的活動空間,這種場地更適合兒童的群體交往行為;半開敞的空間模式下,空間的邊界會有一定的限制,兒童的視野會受到阻礙,這樣的空間具有一定的領域感和安全感,這種模式對于兒童的群體交往和自由交往都適用;而半封閉的空間模式,兒童的活動空間較小,領域感很強,讓兒童有更安全、更私密的環境。
4公園中兒童交往空間設計原則
綜合以上對兒童交往心理的分析,在設計公園時應當充分考慮這些交往行為特征,適應孩子的交往行為。在保障兒童安全的前提下,按照一定的原則進行兒童交往空間的設計。
4.1根據不同的空間環境設計交往環境
提供不同的空間環境,并根據空間環境的不同合理設計交往空間。公園中兒童的交往行為是多樣的,因此在空間布局中應當提供不同的交往環境,并合理運用空間的劃分,在開敞空間、半開敞空間、半封閉空間中,依據兒童交往行為的觀看、參與、退避和隱蔽這一系列連續的特點,在不同的環境中進行合理的布置。例如,在開敞的場地中提供適合兒童群體交往的設施和娛樂空間,同時在娛樂設施附近提供足夠的休息空間以供家長和兒童圍觀休息;在半封閉和半開敞的空間中,營造適當的神秘氣氛,為兒童的個人交往創造良好的環境。
4.2注意色彩的匹配
眼睛是心靈的窗口,兒童的心理與視覺密切相關,在視覺的沖擊下兒童能更好地感知周圍的環境。明快鮮艷的色彩和整體統一的明度高的顏色更能滿足兒童心理需求,這樣符合兒童心理的顏色會像一把鑰匙一樣輕易打開兒童的心扉。因此,在交往空間的設計中盡量運用兒童更喜愛的豐富明亮的色彩,在視覺上吸引兒童的興趣,打開兒童的內心,使兒童身心愉悅地進行各種交往活動。
4.3合理利用自然元素
相比于冰冷的建筑,兒童更喜歡自然的環境,在公園設計中綠化與自然環境也是設計的一部分。兒童更喜歡花草、樹木、假山、水池等自然的因素,在與自然交融的過程中,兒童可以通過視覺、觸覺、嗅覺等多種感官去感受自然并且心情會變得輕松,從而更好地去進行交往。同時,在設計中也要合理利用自然光,創造出適合孩子玩耍和交往的光環境。
4.4豐富的游樂設施和娛樂項目
在公園的娛樂設施設計中應該提供開敞和私密等不同的空間環境,在群體性活動設施中提供兒童觀察的過渡空間,在設施附近也應該提供有掩飾的空間為兒童退避等情況創造環境,從而保障兒童交往行為的完整性。兒童的游樂設施應當具有童話氣息,用有趣的娛樂項目為兒童創造出一個完整的童話王國;設施的內容要盡可能豐富從而滿足不同兒童的需要,喜歡冒險的兒童,可以給他們提供合理的攀爬探險主題的設施;還要提供一些沙地,淺水池等偏向于自然的娛樂設施,讓家長和兒童能夠有良好的互動。
5結束語
文章就目前我國公園兒童交往空間的現狀,從兒童的交往需求出發,分析出兒童交往的心理特征和行為特征,探究空間、色彩、娛樂設施等因素對兒童交往空間的影響。以此為基礎提出設計公園的兒童交往空間的原則,總結出兒童交往空間設計應該利用空間的變化、色彩的應用、自然環境的鋪墊和娛樂設施的設置等,從而設計出能為兒童提供更具吸引力、更加有利于兒童活動戶外交往的空間。
參考文獻:
[1]丁宇.城市兒童游戲空間研究與規劃思考—以武漢兒童游戲空間為例[A].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和諧城市規劃—2007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C].北京:中國城市規劃學會,2007:1257-1264.
[2]董娟.營造新住區環境中的兒童交往空間[J].華中建筑,2008(7):103-105.
[3]高橋鷹志.環境行為與空間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9.
[4]蔡永潔.城市廣場[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
作者:孟祥龍 單位:遼寧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