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制度下財務審計淺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2019年1月1日財務部為貫徹我黨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建立權責發生制的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重大改革舉措,印發了《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財務會計科目和報表》,新規定要求行政事業單位取消對之前制度的執行,實行事業單位財務會計改革的新制度。本文對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制度下財務審計的重點進行了深入分析與闡述。
【關鍵詞】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制度;財務審計;重點
近幾年,隨著國家大力推行財務會計新制度的方針政策,給財務會計的發展提出了新要求,為提高事業單位的影響力,貫徹黨中央綜合財務報告制度,勢必要將原有的財務會計制度進行改革,加強對財務審計重視度,完善和優化財務會計制度,在保證正常開支的前提下,降低鋪張浪費的現象,確保事業單位在未來發展中有足夠的儲備資金更好地運營。
一、新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制度的特點
1.建立獨立的體系。早期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制度會忽略突出市場經濟的特點,造成事業單位屢次改革成效不顯著,大大影響了改革的推進實施。通過總結以往經驗,可以得出新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制度想要有所轉變,就必須在自身體制上下工夫,建立獨立的體系,不斷完善優化。即預算會計收付實現制度的建設,對新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制度的推動作用意義重大。
2.財務會計記賬方式。一般來說,財務會計記賬的方法有單式和復式兩種。但在具體執行中,更多時候并沒有按照財務會計制度改革的要求,對相關的職責和義務進行完善與優化。而面對這種情況,第一,要對制度中的權責發生制進行調整;第二,要制定一套合理的記賬規則和財務賬目制度,兩者相互配合,將事業單位本該具有的市場經濟屬性以及對成本核算的要求完整的體現。
二、事業單位財務審計工作的重點
1.對期初余額的處理。關于財政部印發的制度中明確規定,在執行新制度前,務必將原始賬目重新分類歸檔,并以此作為銜接新制度的期初余額,統一歸納到財務會計科目中。在財務審計實施過程中,對于期初余額的審查科目要加倍重視,盡量避免在新舊制度交替、混亂時局的背景下,帶來主觀上營私舞弊、徇私枉法的現象,或客觀上常規存在的細微問題。這就要求財務審計人員對該單位新舊制度調整的具體情況有深入的了解,針對具體的問題,通過準確的辨識和深層次的分析,加以行之有效的對策進行調整和處理。
2.核對固定資產折舊與無形資產攤銷科目。新制度對固定資產折舊與無形資產攤銷進行了嚴格的規定,并分別設置了“固定資產”與“固定資產累計折舊”“無形資產”與“無形資產累計攤銷”“公共基礎設施”與“公共基礎設施累計折舊(攤銷)”等長期資產及其調整科目,如此變革,其一,可以體現出長期資產的初始規模;其二,可以反映出資產自身的賬上價值,同時提升會計反映資產信息的質量,所以,務必高度重視。對于固定資產折舊的核對,舊制度時期對固定資產從采購之初的原始價格到使用年限等信息都需要進行全面的監督審查,從而進行折舊清算。新購置的固定資產從采購當月開始記錄,折舊被計入相關科目;無形資產同理。在審計人員審計過程中,必須確保固定資產與無形資產相關信息載入的真實性及追溯階段是否按規守理,盡量認真仔細,嚴令杜絕弄虛作假。
3.“在建工程”的核算。對比新舊制度,新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制度增設了“在建工程”科目,并在此下設“基建工程”科目,將兩者整合,通俗地講就是“基建賬并入事業單位大賬”。這一制度的實施,不僅縮短了財務會計人員的工作環節,提高了科目計入的準確度,更重要的是方便了對財務工作的審查和監管。
4.內部控制環境的建設。建設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對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制度的順利開展至關重要,它能調控控制目標實行程度的增進還是減弱。若財務會計人員的工作經驗不足、能力欠缺,加之控制目標薄弱的情況下,就會使流程無法正常進行或產生無效控制的情況。這就需要事業單位領導對內部控制環境提高關注度和重視程度,為后續工作的執行做好鋪墊,提供保障。另外,事業單位要大力推行財政集中收付制度,將公開支出權限放寬,提高財務人員的業務能力和職業道德素養。
5.“應收應付”科目核算。面對新制度的更替,作為重要審計工作的績效審計,勢必要受到推陳出新的沖擊。績效考核是對工作成果認可的一種體現,部分領導因一時的“面子工程”,小范圍利益,會在“應收應付”核算上“做功夫”,用不實的績效蒙混過關。基于這種情況,就需要審計人員從根本情況切入,掌握整個財務數據的真實情況,并仔細核算“應收應付”是否符合程序規定。
三、新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制度下財務審計執行方案
1.同步于新財務會計制度下的財務審計理念和審計方式。新制度的理念便是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在國家財政體制改革的基礎上,將事業單位財務審計工作和現行市場經濟的發展需求完美融合,利用以往財務審計的工作特點,進行科學合理的改善和調整,再結合績效審計、資產保值增值審計和內部控制審計的優勢,進一步對事業單位的全面工作給出最精準的測評。
2.設立財務審計工作的保障制度。眾所周知,財務審計工作對于任何單位的正常運轉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旦財務賬目出現了問題,作為為風險把關的審計工作來說,勢必要對其進行糾錯改正,力求將脫軌的財務鏈條及時修補。而事業單位作為我國高重視、高關注度的群體,財務審計工作必須被規劃到年底工作核算的計劃中,并在年底審查中,合理調配好財務人員和經費的使用情況,按規執行,仔細核查,對得出的審計結果進行合理分析,確保無誤后,將其備案并作為素材提供給紀檢監察,并以此完善內部風險控制建設,促進提升領導的管理層次。3.強化財務審計人員的業務水平,定期培訓。定期對財務審計人員培訓,是促進專業審計人員不斷提高學習意識,牢記財務相關的法律法規,掌握最新財務審計制度的相關規則,及時更新自身知識儲備的一項重要且有效的手段。只有定期對審計人員進行培訓學習,從根本上提升審計人員的綜合能力,才能滿足現行事業單位的財務審計工作的新發展,對其日后的穩定運營起到積極的作用。
4.安排審前調查、內控測試、風險評估環節。因事業單位存在內部機構多、人員編制多樣、工作流程煩瑣的特點,在此環境下,財務審計工作應該制定合理的規劃,事先在審計工作開展前做周密的調研,精確掌握被審計方的財務內部控制制度情況,即被審計方的財務收支、現金走向、專項資金管理等制度建立情況,隨后利用內部控制的測試,來判斷該制度的建立和實際執行情況可信程度有多大,然后,再對審計風險進行綜合評估,把握好審計工作的重點。新制度實施后,對事業單位財務審計人員來說,在綜合業務水平上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要以突破自我、勇于進取的精神,加深對政府會計制度的認識,確保學以致用。在開展審計工作時,通過具體的著手點,如強化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的核算工作,提高財務工作的審計效能,確保審計工作順利開展,全面提升審計工作的綜合業務水平,為事業單位未來的發展提供有利支撐。
【參考文獻】
[1]李偉.新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制度下財務審計重點淺析[J].財訊,2019-05-20
[2]郭紅梅.新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制度下財務審計重點探討[J].財務學習,2020-01-01
[3]王西.新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制度下財務審計的重點分析[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6-03-01
[4]吳惠民.劉艷婷.胡洪艷.財務審計要突出重點[J].農村財務會計,2002(07):17-18
作者:孫嘉蔚 單位:哈爾濱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