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會計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對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引言
市場化經濟的發展必須要求會計信息保持真實度,因為這會影響到國家的宏觀調控決策的科學性和正確性,如果會計信息失真度高,勢必會影響到正常的經濟秩序,導致社會和經濟管理的風險,同時也會影響到投資人以及債權人的相關利益。如果會計信息存在著虛假粉飾,那么企業的真實財務狀況就難以獲取,正是如此,隨著市場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化,對于會計信息的真實度要求越來越高。本文將對會計信息失真的成因進行分析,并提出解決措施。
二、會計信息失真的成因分析
(一)會計人員綜合素質相對較低
會計工作人員綜合素質對于會計信息質量產生最為直接的影響,因為會計信息的產生就是通過會計人員來實現。然而當前我國會計人員的整體綜合素質還處于低位。這體現在業務素質和道德素質兩個層面。當前很多會計人員甚至沒有相關的財務會計知識基礎,有很多僅僅是通過短期培訓而獲取的相關會計資格證書,對于會計專業知識并沒有非常系統的認知,而且也沒有熟練掌握。另外會計人員也缺乏后續教育的動力,一些從業人員會計知識開始老化,并不能夠適應現代化財會管理需求。對于道德素質而言,有些會計人員的法制觀念不強,有時會存在著故意制定虛假會計信息,對于已經產生的虛假會計信息也會聽之任之。
(二)利益驅動導致會計失真
從經濟層面,國家與企業之間對于收入的再分配工作主要依據的就是會計信息,對于企業一方,自然會盡可能的利用會計信息,使得自身盡可能獲得最大的利益。正是由于這種分配利益關系的存在,導致了會計失真問題很難徹底解決。此外當前國家執行的績效考核制度也是導致會計失真的一個重要因素。一些國有企業單位為了追求所謂的績效,部分領導會通過虛報利潤,使成本下降等方式來改變會計信息,從而達到期望的目的。
(三)不完善的會計法規體系
我國經過多年的市場化改革,會計法規制度建設在過去的相當長時間里已經取得顯著成績,可是相對于發達國家而言,起步晚是事實,所以當前的會計法規制度體系還是存在著很多缺陷,比如會計準則制定相關內容滯后明顯,這讓有關會計事項的確認以及計量和報告等信息都帶來很多彈性,于是為會計造假提供了渠道。另外當前會計政策有的設置太過寬泛,信息產生單位能夠在這個范圍里通過合理選擇,使最終的結果有利于自己,這也導致了會計信息的客觀公正性消失。
(四)失真的成本低
雖然我國開始加大了對企業會計信息造假處罰的力度,但是執行力還相對較差,有些僅有條款,但是難以執行,對于造假者的懲處力度顯然不夠。造價成本過低這必然會讓越來越多的企業鋌而走險,以身試法。不過隨著《會計法》的實施。近年來有關會計信息造假的問題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僅僅依靠一部法律來遏制造假行為顯然還不夠,更何況這部法律還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
(五)會計監督體系相對缺失
目前有關企業的會計監督主要包括內部和外部兩個環節,其中內部監督主要誰到對會計自身職能的監督以及單位內部審計部門的監督。會計職能主要是核算以及監督,可是目前很多會計從業人員并不注重監督職能,更多去做核算工作。而對于企業的外部監督而言,則主要包括社會中介機構的審計以及政府部門的審計。其中政府審計主要是有關稅務、審計以及財政等行政機關對企業會計信息的審計工作,這些部門通常僅僅做的是相關的專項檢查,由于分屬不同部門,以此相關的監督標準存在著不統一性,再加上事后監管的局限,以及受到人力和物力等因素的影響,難以發揮出整體的監督效果。而社會中介的審計機構,主要是由會計師事務所或者審計事務所構成,這些審計單位往往會結合自身的利益,存在迎合企業的現象,這必然會影響到監督效果。
三、解決會計信息失真的主要對策
(一)強化單位領導的法律意識
當前我國會計失真問題相對突出,這和領導有著密切的關系,根據修訂后的《會計法》。單位負責人需要對會計信息的真實性以及完整性負責,這已經從法律的角度對領導的責任給予了明確,所以作為企業領導,必須要具備強烈的法律意識,對于企業的會計信息要提綱掣領的堅持真實性,這樣才能夠從領導決策層面確立會計工作方向,從而有助于消除會計信息失真問題。
(二)增強會計人員綜合素質
會計人員綜合素質包括業務和道德素質兩個層面,事實上業務素質的增強還相對容易,畢竟只需要加強相關的培訓和激發會計人員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就能夠完成。對此相關單位要積極組織培訓,引導會計人員不斷增強自身業務能力,尤其是要積極的和國際會計準則加以接軌,而且還需要不斷學習心得會計政策,從而適應會計領域的現代化發展。而對于道德素質而言,想要提升難度往往更大。
(三)不斷完善監督體系
想要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性,缺乏強有力的監督體系顯然不行,對此只有通過不斷完善監督體系來實現。只有將內部監督、外部監督進行緊密結合,才能夠充分發揮監督職能。對于內部監督而言,需要嚴格制定企業內部的會計控制制度,并對會計核算程序進行嚴格制定,相關的工作職能和權限都要加以明確,對企業內部控制和監督機制進行不斷完善。另外還要加大內部審計制度的建設,提升審計部門的權利范圍,增強審計部門工作積極性,在企業單位內部要善于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做到將問題扼殺在搖籃中。對于外部監督而言,需要大力培養注冊會計師,提升會計事務所的監督職能,同時要對注冊會計師的相關法律責任。此外國家相關職能部門如稅務、財政等也需要擺脫門戶之爭,將相關的監督標準加以統一,真正去做好監督工作。此外還可以建立相關的監督信息網絡,并及時的監督結果,確保信息及時披露。
(四)不斷完善會計法制建設
會計法制是否完善對于會計信息是否真實存在著重要影響,對此需要不斷完善會計法制建設,確保法制環境良好。對于會計準則以及制度加以完善,提升會計準側以及制度的更新速度,有效縮小會計政策可能帶來的選擇空間問題。另外還需要對會計選擇方便加以具體的規范,同時對會計信息的管理者的法律責任加以明確,對于會計信息質量的相關細則以法律形式進行明確,并讓會計法規具有顯著的可操作性,從而徹底解決會計信息失真的渠道。而法制的完善也必然會不斷提升會計人員以及領導的法律意識,進而能自覺的遵守相關法律,如果一旦違法,就能夠做到有法可依,執法時需要違法必究,執法必嚴。
(五)提升會計信息造假成本
對于惡意會計信息的造假者必須要提升他們的造假成本,對此可以通過建設會計誠信平臺,通過互聯網將那些造假的企業或者會計人員以及領導等相關資料公布出去,并為他們建立相關的誠信檔案,如果不遵守職業操守,就需要遭受社會輿論的譴責,同時對于違法行為還要給予相關的懲處,而且懲處的力度也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加以提升,不斷提升他們的造假成本,從而削弱造假動力。
(六)創設良好的經濟環境
政企要明確各自職責,政府對于企業的經營管理不能夠進行干涉,另外對于企業領導的業績評定體系要加以優化,不能夠只注重對眼前利益的考量,而是將企業的長遠利益和短期利益進行結合,將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加以結合,這樣才能夠提升對領導業績評價的科學性,這也能夠有效消除企業領導業績造假的動力。另外政府需要對自身職能加以轉變,強化自身的服務意識,促進廉政,堅決打擊腐敗行為,從而為企業發展提供良好社會環境。
四、結語
總而言之,消除會計信息失真問題,就必須要從多個方面著手,不斷提升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不斷完善會計相關法律法規制度,完善相關的會計監督體系,尤其是創設良好的經濟環境,讓會計信息制造者能夠主動的提升會計信息真實度,這樣才能夠真正實現會計信息的真實。
作者:王峰 單位: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