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企業財務會計信息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會計制度不夠規范
與世界上的大多數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會計制度還不夠規范和完善,財務會計工作的新問題不斷出現,致使財務會計工作中出現了諸多影響信息可靠性的問題。由于我國的會計準則以及相關法規制度都比較之后,在實際的財務會計工作中,很多問題都無從解決。在不健全的規范制度下,監管部門的監管作用也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加之沒有統一的計量方法,致使企業經營者有時可以對會計信息進行操縱。因此,當務之急就是要時刻保持前瞻性,對將來可能出現的問題提前預防,并進一步加快會計制度的建設,規范和完善我國會計核算方法。
2.委托關系的存在
所有權與控制權的分離使得企業的所有者和經營者之間因信息不對稱而存在著委托關系,進而產生了委托成本。企業的所有者希望實現企業價值的最大化,而經營者則希望企業規模不斷擴大,從中獲取私人利益,二者的個人利益不同使得追求的目標也大相徑庭。造成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就是所有者和經營者對企業內外部所掌握信息的不對稱性,尤其是內部財務會計信息,使得經營者可以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會計信息來操縱企業的經營行為,影響了會計信息的可靠性。
3.監督機制不夠健全
我國已經建立起了國家、社會、單位內部三位一體的會計核查和監督體系,但是只有健全的會計工作監督機制才能保證會計信息的可靠性,我國部分企業存在對不同部門、對內、對外所提供不相同會計信息的情況,這不僅是企業的不負責任、違反規定,也是各部門各行其是、缺乏溝通交流、各自為政、各負其責行為的后果,這就無法真實的反映會計核算結果,認為控制會計信息的行為越來越猖狂,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可靠性、合法性都得不到保障。要想避免這種人為控制現象,就要進一步完善監督體系,使國家、社會、企業單位各部門之間協調一致、有序配合,加強溝通交流,才能有效保障監督行為的實施,才能更加有效的保證財務會計信息的可靠性。
二、保持會計信息可靠性需堅持的其他原則
1.相關性原則
所謂相關性就是指財務會計信息能夠幫助使用者對過去和現在的信息進行評估,對未來的事項進行預測,進而影響使用者的投資決策。因此,企業財務會計信息相關性的重要標志就是預測價值和反饋價值,前者是指對未來事項進行預測,而后者是指對評價和預測的結果進行糾正。由此看來,相關性和可靠性是相互聯系、相輔相成的,共同構成財務會計信息的質量特征。如果企業的會計信息不具備相關性,就會導致經營決策脫離會計信息,降低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引起使用者的懷疑,所以相關性是可靠性的前提條件。在保證可靠性的基礎上盡量提供相關性,但是,絕不能為了一味的追求相關性而犧牲可靠性。相關性和可靠性的關系處于一種矛盾之中,同時也是相互制約的,有可能提高了可靠性的同時相關性就會被減弱,兩者的變化方向是不同的。總之,只有根據具體情況做出理性的判斷,才能有利于企業的健康發展。
2.全面性原則
財務會計信息不能夠只反映有利的財務狀況,而是要將全部財務狀況如實反映,尤其是對企業不利的財務狀況,不能以會計人員的主觀判斷而改變或取舍,這就是財務會計信息的全面性特點。當前一些企業對財務信息反映不全面,出現不利時含糊其辭,取得成績時就大書特書,上市公司財務信息使用者對企業經營狀況盲目樂觀,影響企業長期和持續的發展。因此,不全面的會計信息是不可靠的,一旦企業的會計信息不可靠就會導致錯誤的財務狀況,企業必須保證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只有這樣才能夠反映企業真實的財務狀況。
3.重要性原則
不同的企業經營的主要業務不同,因而要區分會計核算事項的重要程度,即為重要性原則。例如涉及重要資產、負債、權益的、對企業經營狀況有重大影響的、對經營者做出決策有重要影響的,要采取慎重的核算方法,處理過程中要根據合理的會計方法和程序進行。而一些對企業經營狀況影響不大的次要會計事項,可以在不影響使用者正確判斷的情況下,進行相對簡化的處理,但不能夠影響企業財務會計信息的真實性。重要性原則的關鍵環節就是對某項會計事項重要程度的判斷,作為一個相對性的概念,重要程度會在不同的會計主體中呈現中不同的變化,例如,同一個會計事項如果在規模較小的公司中,可能是很重要的,但是在大規模的企業中,重要程度就要小很多了。同時,作為一個整體概念,重要程度也會因為會計事項發生的次數而有所不同,例如,一個會計事項每次發生的金額都比較小,但是如果發生的次數很多,就會對企業產生比較大的影響。
4.實質重于形式原則
除了依據法律形式,會計信息最重要的就是根據實質和經濟現實來進行核算,從而如實的反映該會計期間內的交易事項,即為實質重于形式原則的宗旨。早期,西方會計就對實質重于形式做出了要求,我國是在后來的《企業會計制度》中提出了該原則,但是當時沒有更多的將其運用于實際操作中。為了使企業財務會計信息更具有可靠性,就要真正的把該原則運用于會計操作中,使會計信息更符合實際。
5.謹慎性原則
在處理會計信息時,不能虛增盈利,避免為領導者帶來樂觀情緒從而影響投資決策,這是謹慎性原則的要求。例如,要選擇較低的價格對資產進行入賬處理,而要選擇較高的價格對負債進行入賬處理。尤其是對應收賬款、存貨、固定資產等方面,在計提減值準備時,要保持謹慎性原則。
三、提高會計信息可靠性的對策措施
1.進一步加強法制建設
會計行為是需要法律的支撐的,進一步加強法制建設是企業會計系統的正常運行的基礎,會計行為只有通過嚴格的執法程序,以及各種相關規范守則制度的約束,才能有法可依,只有通過法制建設,才能有力的打擊違法行為,引導會計人員更加嚴格的要求自己和自己的工作,才能在記錄、分析和處理會計信息時,避免不正當行為,客觀、真實、準確的進行操作,保障財務信息的良好運行。
2.進一步加強會計信息約束
為了確保財務會計信息能夠更加充分的被領導者利用,就要通過進一步加強會計信息的約束,來嚴格約束高管等的行為,提高會計信息的準確性和可靠性。主要通過以下方式:首先,努力規范會計行業和企業內部的會計行為,對不合符規范的行為要進行嚴懲,加大內部監管力度,不斷完善監管部門結構,有效提高辦事效率。其次,要建立規范的交易環境,形成健全的、高效的、科學的會計信息系統,使企業內部各個部門能夠協調起來,共同監管會計信息。
3.進一步加大部門管理力度
為了保證企業財務會計信息的可靠性,進一步加大各部門的管理力度也是不可少的環節,同時,有些管理人員會通過不可靠的財務信息獲取自身利益,所以要通過完善財務方面的法律法規來避免財務欺詐,,使其受到應有的懲罰。尤其是在一些上市公司,這種狀況經常出現,因此,健全法律法規就顯得更加重要,可以有效的約束財務欺詐行為,監督管理的實施離不開健全的監督體系。
作者:樓眉之 單位:國網浙江富陽供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