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國際會計準則的演變及對我國的借鑒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金融及其衍生工具能夠創造效益、規避風險,但同時也蘊藏著巨大的風險。因此如何正確地提供與金融及其衍生工具相關的會計信息,就成了現會計研究的重點。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理事會以及發達國家都逐步制定了關于金融工具的會計準則。這些會計準則的制定思路以及內容形式之間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并在其逐步演變和趨同過程中,都對我國金融工具會計準則的制定與修訂提供了借鑒。
關鍵詞:金融工具;會計準則;金融市場
一、國際金融工具會計準則的發展概況及差異分析
(一)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C)相關會計準則的發展概況
IASC關于衍生金融工具會計準則制定能夠分為兩個階段,首先是披露和列報,其次是確認和計量。IASC在1995年3月了《國際會計準則第32號——金融工具:披露與列報》(IAS32)這項準則使金融工具的分類、金融工具信息的披露以及金融資產和負債之間的抵消等問題得到了解決。IASC在1999年3月了《國際會計準則第39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IAS39),其要求企業必須在資產負債表中對所有的金融資產和負債進行確定,并盡可能使用公允價值對金融工具進行計量。
(二)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相關會計準則的發展概況
自1986年開始,FASB就開始對金融工具會計準則的制定進行研究,并陸續了十幾個關于金融工具及其表外業務的會計準則。FASB金融工具會計準則的制定也分為兩個階段。1990至1996年,FASB了8項準則,重點是規范金融工具會計的披露和列報。1998年,FASB了SFAS133號準則,標志著進入了規范金融工具會計確認與計量的階段,此后十年又了7項準則,修改并完善了SFAS133號準則中的一些細節問題。
(三)衍生金融工具會計準則之間的差異分析
IASC屬于國際會計的協調機構,其在制定衍生金融工具會計準則時,主要考慮的是該會計準則是否適用于所有的金融工具,沒有對金融工具會計準則的各個小項目進行考慮,其制定出來的會計準則在國際社會中是通用的。但是對于FASB來說,在研究會計準則的制定時,則會對美國特定的會計問題進行重點考量,制定出來的會計準則具有較強的針對性,但適用范圍較為狹窄,其的會計準則數量也較多。
二、國際金融工具會計準則演變及對我國的借鑒
(一)IASC與FASB對我國金融工具準則的借鑒
1.借鑒與吸取經驗
我國的金融工具會計準則不是照搬照抄IASC和FASB的會計準則,而是有選擇性地吸取其他準則的先進理念和經驗。在借鑒與吸取的基礎上,我國的金融工具會計準則沒有采取國際通用的制定模式(即:先制定披露與列報方面,再考慮確認與計量方面的模式),而是一次性完整涵蓋了金融工具的分類、確認、計量、列報和披露等各方面。
2.差異與趨勢比較
我國的金融工具會計準則主要是對標了IASC準則的理念,參考了FASB準則的部分處理方法,總體與國際準則(IAS39)趨近。
(二)IASB對我國金融工具準則的借鑒
我國金融工具準則的主要變化2017年4月,財政部了企業金融工具會計準則第22、23、24、37號的2017修訂版(簡稱“新準則”)。新準則與IFRS9、IFRS7保持高度一致,具體對應為新準則第22、23、24號對應IFRS9,新準則第37號對應IFRS7和IAS32。新準則的變化主要包括:(1)金融資產分類由四類改為三類。即:以攤余成本法計量的金融資產、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2)金融資產減值會計由“已發生損失法”改為“預期損失法”,強調信用風險損失的提前確認。(3)擴大套期項目和套期工具的范圍,引入原則導向的套期有效性評估,使套期會計更加如實地反映企業的風險管理活動。
三、結語
金融及其衍生工具能夠幫助企業降低經營風險和提升經濟價值,金融工具會計準則能夠幫助企業更好的平衡金融收益和風險。雖然IASC/IASB與FASB制定的金融工具會計準則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但是都經歷了由點到面、由淺入深的漫長過程。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快速發展,金融工具會計準則也加速與國際接軌,并將在今后三年內逐步推廣實施2017版新準則。屆時,金融工具會計準則必將會對我國金融市場健康發展和企業穩健經營,產生更大的積極作用。
作者:岳志強 單位:中國航空油料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