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企業合并會計稅務處理及稅務籌劃工作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企業合并現象逐漸普遍,但由于企業合并存在一定的特殊情況,企業合并相關法律流程非常復雜、企業合并會計稅務處理、稅務籌劃等業務都具有鮮明的特點,所以,基于企業合并會計稅務及稅務籌劃處理工作如何有效開展是企業財會人員首先要克服的難題,同時企業合并對于財務人員財務安排與合理籌劃也產生一定的積極作用。對此,本文基于企業合并重點分析研究該過程中會計稅務處理及稅務籌劃工作如何有效開展,提出相關意見,僅供參考。
關鍵詞:企業合并;會計稅務處理;稅務籌劃
社會經濟發展,帶動市場經濟快速發展,企業在市場經濟快速發展作用下,重組、并購等現象非常普遍,而企業想要確保合并過程中會計與稅務工作有序開展,需嚴格按照國家頒布的相關稅務政策與法律法規。企業合并過程中產生的任何存在利益關系的流程形式都會關系到企業能否順利合并,諸如企業合并過程中出現對企業信譽和形象的負面損害、企業出現債務危機、企業投資管理出現問題等,都會對企業合并產生影響。因此,企業會計稅務處理及籌劃就是為了防范相關風險隱患,加強財務管理工作,優化資金成本管控,提升企業并購的成功率,減少資金損失。總而言之,企業合并業務的成功能達到雙贏效果,為雙方企業帶來最大化的經濟利益,對此財務部門需做好會計稅務處理及稅務籌劃工作,為合并的完成提供有力保障。
1企業合并稅務相關概念
國家稅務局頒布的119號文件與59號文件,是當前企業并購處理工作稅務規范的主要參照依據,正是由于這兩個文件的頒布使得我國稅法在企業合并的認識上更加成熟。119號文件明確定義了什么是企業合并:企業合并是被合并企業將所有資產、負債全部轉入企業新設企業或現存企業,被合并企業股東與合并企業股權進行換取,以確保企業合并依法有效。同時119號文件還包含吸收合并與控股合并兩項內容。59號文件中針對企業合并制定了詳細的規范標準,以企業重組為主體,業務包含企業合并。59號文件對于企業重組有了明確的定義:除日常生產經營活動之外,企業在經濟、法律結構等方面出現重大變化的交易,具體表現為企業法律形式的變化、資產或股權收購、企業合并、分立以及債務重組等。資產收購指企業購買實質性經營資產轉讓股權;股權收購指被收購企業股權被收購企業購買,然后對被收購企業所有交易進行控制;企業合并指被合并企業轉讓自身所有資產、負債給新設或現存企業,而企業股東則需與合并企業股權或非股權支付進行換取,最終保證企業合并合法完成。
2企業合并會計處理方法
2.1企業合并中會計權益結合法
會計權益結合法主要有兩個特征:第一,企業合并過程中產生交易費用并不納入會計處理流程中,而是根據企業管理體制或相關應對機制來單獨進行統籌管理,以便于區分企業在并購期間仍然存在利益項目產生的資金和債務關系。這樣一來,能夠使得在企業完成并購前獲得的收益和社會效益更加清晰。第二,企業合并作價處理,是站在甲方立場上看待企業的剩余價值,明確企業完成并購后的發展方向和戰略用途,從而使得相關價格與企業資產相協調,即參與合并的企業股東直接控制所有凈資產,但會承擔相應的責任,通過形式上的資金股份分配來轉變企業資產與債務的價值,能夠在外部環境和經濟局勢的變化中不被影響。這種方式的使用在企業合并過程中會影響前后資產與負債價值不會產生任何變化,所以也不必將企業合并作為出售或購買進行會計處理。另外,假設企業合并過程中又出現了新的情況,則需要考慮到企業現狀的債務情況和新設的財務支出關系,結合市場形勢和經濟局勢來統籌規劃,不僅要考慮到企業內部的利益分配,還要考慮到外部環境下匯率、市場等諸多情況,比對差額,調節企業資本來提高收益。通常還會出現企業合并各方在會計處理政策方面的差異,對待這種情況需嚴格合并方企業會計政策展開各項工作,并更具雙方會計政策的異同點,對合并方財務報表進行合理處理。
2.2企業合并會計購買法
從本質上來看,會計購買方處理方式與權益結合法差異明顯,從字面意思理解購買法像是將企業合并作為一種交易行為,合并企業就是購買行為中買賣雙方,不是同一控制方的企業合并,就可根據購買法完成合并。企業財務購買法在合并過程中的資產、負債等都會轉讓到另一企業,也有一些企業會通過股票發行方式實現合并,但最終都要對企業資產負債以及證券價值進行計量,充分了解被收購企業實際公允價值,并對比資產公允機制與賬面價值,二者之間產生的差額即可作為當期合并損益的會計處理。但是該部分工作必須建立在可信基礎上進行。合并過程中,如果出現支付金額與公允價值差額現象,通常表現以下兩種情況:第一,支付金額大于實際資產公允價值,產生差額可作為商譽處理,商譽持有期間,應每年對減值情況進行測試,確保商譽期間不得出現攤銷現象。第二,支付金額小于資產公允價值,產生的差額需作為檔期損益。合并過程中產生的所有費用都要計入合并成本中,如合并法律咨詢費、合并會計處理、升級以及各種評估費用等。權益結合法為合并雙方提出資產價值計量,所以在合并完成后不會產生并后利益。但權益法合并在報表中會產生合并收益,可見合并法為制造利潤報表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而購買法要求合并企業需以公允價值和資產交易作為收益結構,而在合并報表中,就會出現增值和商譽提升現象。又在合并企業資產價值的攤銷下以及資產轉移等問題的產生,導致企業后續各項經濟效益收入不良。由此可見,企業合并最好采取權益結合法,盡可能的回避對購買法的使用。
2.3稅務處理有效措施
增值稅專用發票在企業管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增值稅專用發票產生的經濟案件概率相對較高。加之企業合并對發票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企業要強化發票管理工作。如發票管理工作不到位,很容易出現經濟風險或違法現象。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開展:第一,為了確保開具發票及時性與準確性,企業要及時了解開具時間與地點。對現有發票管理制度進行調整或更新,便于及時了解發票開具流程、進項發票納稅管理流程等。并且完善收取、申請開具發票的流程。確保發票管理工作有效落實,保障各項工作有序開展。第二,審核工作的加強。具體從以下幾方面展開:(1)合理調整或修改合同條款,合同審核工作有效開展,為后續工作順利開展打下堅實基礎,確保三流合一。簽訂合同之前必須做好審查與管理工作,以此保障增值稅納稅人身份可靠,專用發票稅率與開具發票合理與科學。同時對入庫錢的材料發票、價格與合同簽訂收復條、單位進行對比,如有差別嚴禁入庫,并及時處理,確保三流統一(三流指物流、發票流以及資金流)。(2)加強內部管理,強化發票流轉流程,確保投入資金成本降低的同時,為企業帶來最大化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我國在專用發票等扣稅憑證上延長了認證實踐,最大程度的減少了逾期無法抵稅問題的發生。但要求企業領導人提高對扣稅憑證的認識,將其等同于資金,所以要采取科學合理的方式降低企業稅負,規范抵扣流程,爭取最短時間內做好抵扣工作。
3企業合并稅收籌劃
3.1企業合并出產權交換支付稅收籌劃處理
對于企業合并來說,不同合并類型的企業所要繳納的費用也不同,所以在稅務政策標準方面來說就體現出較強的多樣性、復雜性和差異性。企業想要各自能夠獲取最大的經濟效益,在合并后能夠以最低的成本維持最長久的發展目標,需要合并企業雙方能夠對支付方式、合并方式、合并成本等方面進行統一分析和規劃,采取最佳符合雙方發展的稅收籌劃處理方案。如企業在合并款項支付方式上選擇超過80%的股權支付方式,則無需對所獲股票進行繳稅,但在出售企業股權時需繳納資本利得稅。資本利得稅與所得稅相比要少的多,這種方式的試用下,不僅有利于企業實現降低納稅的根本目標,還能為企業收益提供有力條件和充足準備。企業的收益越高,其所需繳納所得稅的標準費用也會隨之提高,而收益好的企業通過與收益差,甚至虧本的企業進行合并時,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業所得收益,從而有效籌劃企業稅收金額。可見,企業合并是稅收籌劃工作合理開展最有效的途徑,而企業則需認真研究分析相關稅務政策和法律法規,不斷優化企業合并方式,從而實現對企業稅收科學合理的籌劃。
3.2企業合并免稅合并稅務籌劃處理
企業免稅合并過程中,被合并企業想要彌補虧損金額可利用評估增值額實現,簡單來說就是當評估增值額大于企業彌補虧損額時,合并方式采取繳稅方式更加有利。相反,評估增值額小于企業彌補虧損額時,就可采取免稅合并方式合并企業,這種方式更加有利。
4結語
綜上所述,企業并購首先要提高對會計稅務處理及稅務籌劃工作的重視,并在嚴格遵循、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前提下,根據企業自身的運營情況、稅務工作內容、我國發展目標等方面進行深入分析,對稅務處理相關措施及方案進行優化改進,確保在實際工作過程中以實現企業并購價值最大化的提升,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文章首先闡述企業合并相關概念,其次分析企業合并處理方法中的會計權益結合法、合并會計購買法、指出合并稅務處理方法。通過對企業相關事項的所得稅處理方法進行分析,提出企業合并業務所得稅處理方法和企業股權收購業務所得稅處理方法,最后從企業合并出產權交換支付稅收籌劃處理、企業合并免稅合并稅務籌劃處理兩方面分析企業合并稅收籌劃方法。已知企業合并為財務人員在財務安排與稅務籌劃等方面帶來便利的同時,還為合并雙方企業產生極大地經濟效益。所以,合并企業雙方在合并過程中一定要做好會計稅務處理與稅務籌劃工作,才能保證企業合并過程穩定進行,最終合法完成。
參考文獻
[1]張紅.非同一控制企業合并的會計與稅務處理[J].中國農業會計,2014(08).
[2]陳生同.談乳品企業合并重組的會計與稅務問題處理[J].財經界(學術版),2014(05).
[3]阮芳.企業合并稅務處理和會計處理的比較與借鑒[J].企業導報,2012(05).
[4]趙慧芝.企業合并的會計和稅務處理差異[J].商業會計,2011(21).
[5]陶淑貞.企業合并會計與稅務處理差異分析[J].財會通訊,2010(31).
[6]徐新華.淺談企業合并會計方法及稅務處理[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0(08).
[7]林楠,陳燕麗.淺談企業合并會計及稅務處理[J].現代商業,2010(23).
[8]彭方成.企業合并會計與稅務處理[J].冶金財會,2010(06).
作者:穆遠聚 單位:鄭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