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事業單位會計基礎規范工作問題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我國改革發展的不斷深化,我國事業單位會計基礎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開展著。然而,目前一些事業單位的會計工作中存在著不少規范化問題。事業單位要積極解決會計工作中出現的問題,讓會計工作更具規范性,不僅可以提高會計工作效率,更有助于推進整個社會會計發展進程。
關鍵詞:事業單位;會計基礎規范化;問題及對策
一、事業單位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會計核算存在的問題
1.賬目處理不規范。會計核算的主要環節就是賬目處理。我們知道,在發生一項經濟業務時,我們要先將這項經濟業務分類填入指定的會計科目,保證會計等式的平衡。而現在一些出納、會計人員賬務處理不規范,會有用錯科目或者填錯金額現象的出現。這可能就會導致試算不平衡,或者記賬憑證錯誤的情況的發生。還有就是一些會計人員對于原始憑證中金額大小寫問題不夠重視,這很有可能造成人為的篡改原始憑證的現象。所以,在進行會計賬務處理的時候,要注意規范性填寫,保證金額和科目的正確性,減少不必要的麻煩。2.會計憑證填制不規范。我們看到,原始憑證會出現不規范的現象,而現今有的事業單位,同樣存在著記賬憑證不規范的現象。我們在對原始記賬憑證進行處理后,將其分類匯總在一張記賬憑證上,而現在很多記賬憑證的摘要審核欄的負責人填制不夠準確,對于出現錯誤的賬務修改也不準確,出現問題時找不到直系的負責人,這可能在將來匯總賬簿時出現一些核對的麻煩。3.賬簿登記不規范。現在有一些事業單位在編制賬簿時,沒有設置相應的賬簿,或者賬簿設置不符合要求。再者,還有一些單位沒有設置特定的主管人員負責賬簿登記審核,導致很多會計人員圖方便而忽視了賬簿登記的規范性。4.會計報表編制不規范。在每年年末,事業單位要匯總賬簿信息,將各個科目的信息繪制成一張會計報表,目的是反映單位這一年的情況。而現在一些事業單位不重視報表的編制,報表填制不夠完整,或者出現為了更好反映單位業績,在會計報表中虛高資產,降低負債,惡意篡改報表中的數據,這些都是不符合會計管理規范的行為[1]。5.分析能力薄弱。在年末分析報表時,按規定,事業單位應該向業主管人員提供相關數據,及時準確地反映單位情況。而現在很多事業單位領導忽視了分析能力的培養,面對年度財務報表,不能及時發現問題,準確地得出結論。這對于單位將來發展十分不利,甚至阻礙了單位未來發展方向。
(二)會計監督存在的問題
1.缺乏會計監督人員。現在一些事業單位僅設置了會計人員,卻沒有設置專門負責監督會計工作的監察人員。會計人員在進行會計工作時,面對復雜的數據,難免會出現錯誤。在出現錯誤的時候應該有專業人員及時糾正。而現在一些事業單位沒有設置專門的監督人員去監督會計工作,將出納或會計人員的賬務處理數據直接填入會計報表,這樣會導致錯誤不能及時被發現,造成一系列問題的產生。所以,會計監督工作的首要任務就是設置專門的監督人員監督會計人員工作,保證工作的效率和質量。2.監督人員缺乏內部牽制制度。現在有各別事業單位出現一種情況,會計人員公款吃喝或者違規報賬,這種監守自盜的現象發生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內部牽制制度。在單位設置多名會計人員分管不同部門,這些部門的工作是相互制約,相互監督的。在這種情況下,有平行人員的管理監督,可以一定程度地減少單位人員出現不規范的情況的發生,提高單位監督管理效率。3.會計人員自我規范意識不強。其實會計人員鉆管理的漏洞從本質上來說是會計人員的規范意識不強。事業單位的管理人員有限,有時很難做到面面俱到。這就要求會計人員在賬務處理時要保證遵守會計處理標準,用單位的規章制度嚴格要求自己。自覺抵制虛假發票或者虛報金額等違規行為的出現,讓單位會計監督更加規范。
(三)會計管理存在的問題
事業單位在會計管理方面也存在著不少漏洞。比如會計審批過程不嚴,對于單位專用章的管理疏忽。這些行為滋生了會計人員監守自盜行為。還有一些事業單位,對于會計賬簿和會計報表的管理也做得不到位,在對于一些舊賬查詢的時候存在不小的障礙。會計管理問題是會計工作的重要保障,只有做好對人員和會計資料的管理工作,才更有利于單位會計工作的開展。
二、會計規范化問題的原因分析
第一,會計操作人員缺乏專業性。現在有的事業單位在招聘會計人員的時候,只重視經驗和成績而忽視了會計人員真正的操作能力和學習能力。我們知道,隨著社會政策變化,行業對會計人員專業要求也會不斷發生變化,這對會計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會計不再只是簡單加加減減賬務處理,更要求過程的規范化。很多員工粗枝大葉,認為只要處理好賬目即可,殊不知很多被他們忽視的細節會在接下來的工作中為他人帶去不少麻煩。我們知道,會計工作要不斷更新知識,為自己的工作注入新鮮血液,然而現在有的會計人員專業性不強,思想知識老化,觀念不夠與時俱進,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不強,這些原因都會造成事業會計工作不夠規范,賬務處理方式很難跟上時代腳步。在我們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的今天,及早提高會計人員的專業性,讓會計工作更加具有規范性。第二,管理人員對規范化工作不夠重視。會計工作缺乏規范性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單位領導對此不夠重視。會計工作比較瑣碎,一些小的問題,比如計量單位不規范、金額要填寫至小數點后兩位等細節,會計人員不重視,管理人員就更不重視了。這可能會給一些品行不端正的人員以可乘之機。如此惡性循環,事業單位會計處理規范化很難建立起來。所以要完善單位的會計規范化體系,首先領導要做好帶頭作用,規范自己的工作,注重細節,以身作則,這樣下級人員才會心服口服,做事更具規范性。只有上下級一同做好這項工作,這才有利于事業單位會計基礎工作的開展。第三,單位缺乏規范化標準。我們上面分析主要側重于從單位人員方面考慮缺乏規范性的原因。而如果從單位內部制度方面來考慮,我們可以看到,有的單位在會計規范制定上存在缺失。不少事業單位僅僅制定了籠統道德會計準則,而對于一些細枝末節的東西卻沒有很明確的規定。還有就是一些單位雖然制定了會計規范性標準,但是在實際執行方面效果并不好。個別單位的規范只是被當作一紙空文,會計人員在工作時只是為自己謀求便利,并沒有真正落實規范。所以,事業單位不僅要制定規范,更要制定監督機制,保證規則標準的執行效果[2]。
三、實現規范化建設的對策
第一,會計人員提高專業性。通過以上分析,我們知道,會計人員只有先提高自身專業水平,才能將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3]。那么會計人員應該如何提高自己的專業性呢?首先,會計人員在專業學習和實習培訓時要夯實基礎。對于一些剛剛入職的一些新人來說,對于很多工作流程還不夠了解。這時候,就需要會計人員多實踐,從實踐中獲取經驗,找到自己身上的不足。多向他人求教,虛心聽取意見。會計人員要不斷更新自身知識體系,不斷學習新的會計制度和相關知識,這樣才能更好地應對不斷出現的新問題。其次,會計人員要積極遵守事業規范。我們知道規則的約束力在于人本身對于規則的遵守情況。所以,會計人員要想在工作中提高自身專業性,就要自覺遵守事業單位的制度,加強自身工作的專業化,不能尸位素餐,更不能監守自盜。最后,會計人員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面對不斷變化的知識體系,不斷豐富自身,跟上時代的變化。第二,領導轉變思想認識。領導作為單位的管理階層,對會計工作具有宏觀領導作用,所以要規范事業單位會計管理工作,領導起著重要作用。首先,領導轉變思想觀念,做好自己的本質工作,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其次,領導者要將單位規范準確地傳達給下屬。很多會計人員尤其是新人對于單位的規章制度不夠熟悉,這就需要領導將單位的規范正確地傳達下去,保證每名員工對事業單位的制度有深刻的認識和了解。第三,強化監督機制。要強化事業單位會計基礎規范,管理者要注重監督機制的建立,保證規則標準的實施。要強化監督機制,首先,要建立內部控制制度。在單位設立專業的監督部門,應用配套的責任追究制度,充分發揮好單位職能和權利。其次,要加強員工對于規范性的思想認識。只有切實提高員工的素質,才更有利于事業監督機制的實施,提高監督管理水平。再次,不斷完善監督立法建設。現在很多會計監督規定不夠細化,考慮問題大多從宏觀方面,而忽視了細枝末節。所以,對于監督機制的建立,一定要宏觀微觀相結合,明確分工不斷推進立法建設,對于違反規章制度的人員一定要嚴肅處理,絕不姑息。最后,監督機制要不斷適應新環境的變化。隨著社會不斷的變化,事業單位的會計管理也會不斷發生變化,所以監督流程也要跟上時代的腳步。
四、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事業單位會計基礎規范化工作中存在不少問題,究其原因,無非就是會計人員專業性不強、領導對其不夠重視和單位缺乏嚴格的規章制度。要解決這些問題,不僅要改變事業單位中會計管理的機制體制,更要加強人員對于會計規范性的思想認識。只有不斷完善事業單位中會計工作質量,才能提高單位會計的工作效率,推進整個社會會計規范化進程,以適應目前國家改革發展需要。
參考文獻:
[1]蔡新娟.事業單位會計基礎工作中的問題和對策[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7,(1):124-125.
[2]陳浩.淺析當前事業單位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5,(11):133-134.
[3]辛偉堅.關于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基礎工作規范》若干問題的思考[J].財經界:學術版,2015,(7):242-243.
作者:周飛 單位:長春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