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會計核算風險的防范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高校的財務管理工作也日漸復雜,而如何通過科學的會計核算,明確資源類型與規模,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則成為高校財務管理的重點。風險防范是會計核算中的必要環節,對于高校自身的發展而言,深入分析會計核算風險類型與原因,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也是保證高校教育教學工作順利開展的必然選擇。
關鍵詞:高校管理;會計核算風險;必要性;防范措施
引言
會計核算風險是指在會計核算過程中,由于會計信息錯報、誤報等問題而導致損失的可能性。近年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不斷完善,高校獲取資金的渠道也逐漸拓寬,而這也為會計核算工作帶來了新問題,并增加了核算風險。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高校會計核算一旦出現問題,不僅會為國家、投資者以及高校帶來經濟損失,也會影響高校在教育領域的信譽度。因此,相關部門應根據當前會計改革的實際情況,依照法律法規對高校會計核算過程做出嚴格監督,同時高校自身也應加強內部控制,為會計核算風險防范創造良好環境。
一、高校加強會計核算風險的必要性
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社會各界對高校的支持力度也不斷增加,除了政府的財政撥款,社會各界也對高校運行也形成了多元化投資,這推動了高校的投資主體逐漸從單一化形式向多元化形式的轉變。而作為投資對象,高校要想保證長期而穩定的資金支持,必須要真實客觀地反映自身的發展狀況,其中會計信息則是說明資源配置的基本依據,但是會計核算風險的存在使得會計信息失真成為困擾高校財務體系建設的關鍵問題。針對此,高校只有不斷完善會計管理制度,確保會計核算過程中相關報表以及憑證的完整和準確,才能夠提高信息質量,為高校的運行提供依據,降低風險出現的可能性,并增加投資者的信心,為高校的長遠發展提供動力。
二、高校會計核算風險的原因
1、內控制度不規范
與企業的管理而言,高校在內控建設方面一直比較松散,而缺乏規范,這對于會計核算的風險防范是十分不利的。在高校的內部控制中,管理者缺乏對財務會計核心地位的認識,缺乏建立規范核算流程的主動性,在固化思維中不斷重復傳統的核算模式,使得會計工作缺乏調整與創新的動力,風險控制能力不斷削弱。此外,在高校的內部管理中,各環節缺乏良好的信息溝通,協調合作的能力不足,使得會計核算工作缺乏及時、完整的信息支持,影響了核算結果,造成了核算風險。
2、會計核算風險防范機制不健全
高校會計核算工作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內外因素的影響,并出現復雜而多樣的風險類型,而針對不同的風險類型建立相應的防范措施也是必然要求。所謂“防患于未然”,高校應根據會計風險的客觀性,對防范機制進行系統構建,但是從當前的風險管理來看,會計核算風險防范機制存在明顯不足,如將風險控制重點放在了核算后,缺乏對風險的預判,難以有效控制風險造成的損失。
3、監督體系不完善
監督體系是保證財務會計工作有效運行的必要環節。但是在當前高校的運行管理中,監督環節卻流于形式,難以及時偵測會計核算中存在的問題,如對于內部監督而言,各環節之間存在利益制約,影響了監督工作的獨立性,使得監督結果難以真實反映會計核算內容,失去了風險防范的力度。
4、信息系統運行缺乏效率
在信息化管理背景下,高校在會計核算中也逐漸滲透信息化內容,但是由于缺乏對會計工作轉型的系統規劃,信息系統的構建不僅沒有實現對核算風險的有效防范,甚至衍生出了新的風險形式,如會計人員在操作中業務不熟練,造成的信息失真;信息系統自身防御能力不足,出現信息安全問題等等,影響了會計信息質量,增加了會計核算風險。
5、會計核算人員綜合素質不高
隨著會計事業的不斷發展,會計人員的知識結構與能力水平也需要不斷更新。但是目前高校的會計人員更多的是來源于傳統的會計環境,對于風險管理缺乏深刻認識,尤其是在信息化環境下,對會計核算風險的預判與防范能力明顯不足,使得學校的財務管理工作遲遲得不到改善,影響了風險防范能力的構建。
三、高校會計核算風險的防范措施
1、健全內控制度,優化會計風險防范環境?
健全完善的內部控制環境,是規范會計核算流程,保證會計信息質量的基礎。在當前高校管理環境不斷變化的情況下,學校管理部門應抓住財務管理的關鍵環節,對內部控制制度進行優化與完善,以推動會計核算工作逐步走向規范化、法治化軌道。《會計法》是市場主體建立財務管理制度的法律依據,高校在內部控制建設中,應嚴格根據《會計法》規定,對核算過程進行梳理,對于其中存在的違規操作做出糾正與處理措施,以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為核算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與企業相比,高校的會計核算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內部控制制度建設中,高校應積極開展實踐與調查,不僅要從宏觀上建立專業的財務管理制度,還應該根據自身的管理需要做出調整,提高風險防范能力,確保會計核算工作正常、有序進行。
2、協調內外監督,打造強有力的財務監督體系?
在高校會計核算工作中,會涉及到會計科目、記賬、成本核算、制定報表、財產清查等內容,基于教育教學工作過程,各項核算工作相互交織,構建了相對復雜的核算環境,而要想確保各個環節都嚴格按照國家法律法規以及學校自身的財務制度規范進行,監督工作是必不可少的。通過健全完善財務監督體系,高校會計核算人員能夠自居提高風險意識,主動對會計核算中可能存在的風險項目進行排查,并不斷確認會計信息的準確性,進而推動了核算工作的順利開展,降低了財務風險。對于高校會計核算工作的監督需要內外結合,即首先高校應不斷完善自身的內部管理機制,設置專門的內部監機構,對會計崗位的職責履行情況做出系統分析與評估,明確記賬、審核、復核等環節的落實情況,并排除核算風險;其次,政府相關部門也應該發揮調控職能,對高校會計核算工作實施外部監督,及時發現內部監督中存在的漏洞,檢查相關法律法規的執行情況,利用外界的威懾力提高監督效果,有效防范會計核算風險。
3、注重人才培養,規范會計核算工作
會計人員是會計核算工作的實施者,而人為因素造成的核算風險是高校財務管理中的重要表現形式,因此,通過對會計人員的培訓教育也是實現風險防范的重要思路。在會計工作中,保證會計人員專業知識過硬、核算能力突出、職業道德高尚是實現風險防范的前提。基于此,高校應根據會計工作的發展需要,對會計人員進行全面培養與管理:首先,加強對會計人員的業務培訓,提高其業務熟練能力,尤其要適應信息化條件下的會計實務操作,避免人為造成的會計信息失真;其次,積極開展會計培訓活動,如開展會計知識競賽、組織業務研討等,激發會計人員的學習熱情;再次,注重對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培養,不僅要通過培訓實踐提高其對國家相關政策、法規的認識,更應該明確會計職業道德,滲透道德教育,提高其在會計核算中的責任感和法律意識,以主動規避會計風險;最后,完善制度考核體系,對會計人員的核算工作效果做出全面分析,做到獎優懲后,激勵會計人員提高風險意識,并通過專業操作合理規避風險。
4、搭建信息平臺,利用技術手段防范核算風險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會計核算工作的信息化建設也成為當前會計事業發展的重要趨勢。而高校在防范會計核算風險的過程中,不應忽視信息化實現過程中出現的新的風險類型,以及信息技術在風險防范中的作用。基于此,高校首先要注重對財務部門的信息化建設投入,通過增加硬件設備,引入軟件系統,實現對傳統會計核算方式的顛覆,構建信息化管理環境;其次,利用系統模塊,建立“預算、核算、決算”一體化的風險管理方案,實現無形資產、固定資產的有效管理,并實現與報賬系統、日常核銷系統、賬務處理系統的對接,并利用平臺收集、整合數據,做出大數據分析,以提高風險防范的智能化水平;再次,加強對系統平臺的管理與維護,完善安全管理系統,避免會計信息遭到破壞;最后,注重對信息化人才的引入與培養,優化當前會計核算人員的知識結構,利用專業化的業務操作防范核算風險。
結語
總之,高校在日常財務管理工作中,應正確認識會計核算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各類風險,并對風險形成的根源進行探究,進而制定相應的會計管理措施。根據當前高校的會計管理實際來看,通過優化內部控制環境,提高內部監督效果,培養專業會計人員,構建信息化財務管理平臺,能夠有效防范核算風險,提高高校的財務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韓蕾.基于如何防范高校會計風險策略的探討[J].財會學習,2018,(19).
[2]張玉玲,何亞坤.高校會計核算風險的防范及管控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8,(18).
[3]李洪濤.淺談我國高校會計風險防范途徑[J].財會學習,2017,(08).
作者:張鑫睿 單位:吉林廣播電視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