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科技創新集聚農業綠色發展動能淺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以創新的思維謀發展,以改革的舉措破難題
過去五年,西寧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內涉農高新技術企業達58家,省級科技型企業達117家,市級科技型企業達95家;通過省級以上審定植物新品種14項;引進新工藝、新技術156個;認證地標農產品6個……一組組實在的數字,直觀展現著西寧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十三五”時期發展的亮麗成績單。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農牧業的戰略支撐。作為我省首個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十三五”以來,西寧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依托青藏高原獨特的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強化創新鏈、支撐產業鏈、激活人才鏈、提升價值鏈、分享利益鏈,探索出一條極富高原特色西寧特點的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新路徑。五年來,一項項科技成果在園區“落地生根”,科技創新助農興農的種子正從小小園區輻射至高原西寧,成為西寧現代農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硬核支撐”。
二、創新驅動示范帶動
科技創新邁上新臺階黨的十八大以來,“創新驅動發展”成為國家戰略,科技創新被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農業科技創新,強調農業的出路在現代化,農業現代化關鍵在科技進步和創新。農業是基礎產業成長和穩定社會經濟發展的“壓艙石”,科技創新則是傳統農業邁向現代農業的強大“內核”。為此,高原西寧一直在實踐中探尋科技助農的現代化產業之路。五年間,以西寧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為“范本”的有益摸索,示范帶動我市涉農企業實現自主創新發展,提升農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水平,促進周邊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使農業科技逐步成為現代農業核心競爭力之所依、內生后勁之所在、轉型升級之所系,一系列示范帶動成果碩果盈枝。五年來,農業科技創新成績斐然。青海大學農科院相關技術團隊完成的“高產抗病廣適馬鈴薯新品種青薯9號選育與應用”獲得2019年度青海省科技進步一等獎,“高海拔地區特早熟高產優質甘藍型油菜雜交種的選育與應用”獲得2020年度青海省科技進步一等獎。金訶藏藥股份有限公司、青海康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被評為全國首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青藏高原特色生物資源與中藏藥創新型產業集群入選國家第三批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青海央宗藥業自主研發的梓醇片取得中藥一類藥物臨床試驗批件。金訶藏藥安兒寧顆粒二次開發項目獲中國民族醫藥協會科學進步一等獎。一組數據,直觀顯現出科技要素聚集,助推園區激發自主創新力的成果:“十三五”以來,園區內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事業單位承擔省部級以上科技研發項目58項,獲得資金支持3.60億元;取得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300余項;獲得發明專利授權261件;園區產值年均保持7%以上增幅……此外,園區不斷引導省內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與園區企業加強產學研合作,集成技術、人才、金融等要素入園,以技術創新帶動產業升級,以創新平臺建設促進創新資源要素聚集,支持企業自主創新和成果轉化,園區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
三、搭建平臺突出特色產業競爭凸顯新優勢
科技興農,創新固本,注入科技驅動力的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越走越寬廣。五年來,園區加大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和產業化示范力度,通過引進新品種、新技術、新機具、新模式,筑牢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前沿地”。五年來,打造生物科技產業園、大通設施農業科技園、湟中現代城郊畜牧業科技園三個核心區。創建各具特色、互為補充的十個農業科技創新示范區。以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等為重點,加強農業科技創新主體培育,創建省、市級農業科技園,園區“三核十區百園”發展新格局初具雛形。五年來,科研、示范、推廣一體化發展的不斷強化,直接帶動園區實用技術研發和推廣效率的提高,科技成果轉化作用明顯增強——“十三五”末,園區內建成專家工作站5個,省級院士專家服務中心1個、省級人才小高地4個;園區內共有各類科技創新平臺66個。建成青海譜測、青海韻馳等檢驗檢測平臺10余個,建成省部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6個,創新創業基地8個。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競爭優勢,是高原西寧打好“特”字牌的必由之路。“十三五”期間,園區重點培育壯大青藏高原特色生物資源精深加工產業、中藏藥產業、高原特色種業、高原果蔬產業、城郊現代畜牧業以及現代服務業等六大主導產業集群,產業集聚帶動能力不斷提高,逐漸成為支撐園區產業持續發展的“金名片”,對培育農業高新技術企業和高新技術產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以及服務農業增效、促進農民增收和助推鄉村全面振興發揮了重要作用。
四、強化合作培育主體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農業科技創新及其成果決不能僅寫在論文里,而要面向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轉化為現代農業發展第一推動力,為農民群眾謀福祉。五年來,園區持續加快農業科技成果應用轉化。立足涉農企業發展的需要,充分發揮產學研合作橋梁作用,大力支持涉農企業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產學研合作關系,不斷提升科技創新水平,幫助園區企業、合作社、農戶申請省、市科技計劃項目,以農業技術集成化、勞動過程機械化、生產經營信息化、良種良法配套化為技術重點,支持涉農企業開發、引進一批可以在同類型區域大規模推廣應用的新品種(系)、新產品、新技術,加快推動現代農業產業發展。園區內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事業單位取得的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中達到國內先進水平以上的有168項;獲得發明專利授權261件;通過省級以上審定的植物新品種14項,引進新工藝、新技術156個,豐碩的創新成果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注入了強勁動能。五年來,園區不斷加強農業科技創新主體培育力度。入駐園區的600余家企業中,涉農高新技術企業達到58家,省級科技型企業117家,市級科技型企業95家;2020年起,園區啟動了市級農業科技園培育認定工作,截止目前24家產業特色鮮明、創新成果突出、設施裝備先進、生產方式綠色、輻射帶動有力的農業科技園脫穎而出,為加快全市傳統農業轉型升級,加速推進農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推動現代農業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促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方面發揮重要的示范帶動作用,也為今后加快全市現代農業發展,促進城鄉一體和鄉村振興,推動西寧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向著高端化、集聚化、融合化、綠色化發展方向前進增添了生動案例。科技創新永遠在行動、永遠在路上。“十四五”時期,西寧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將以高新技術引領、創新資源集聚、聚焦特色產業、深度融合發展為理念,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和產城鎮村融合,促進園區由單純追求經濟增長向依靠科技進步的高質量發展轉變,將園區打造成為青藏高原現代農業科技創新中心、特色農作物良種繁育中心、特色生物資源精深加工中心和青海省中藏藥全產業鏈發展示范區、綠色有機農畜產品重要輸出基地,為我市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建設現代美麗幸福大西寧賦能,高姿態譜寫新時代西寧現代農業發展新篇章。
作者:王瓊 單位:西寧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