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科技創新發展加速度淺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激活魔都科技創業基因,營造申城科技創業氛圍,助力上海科創中心建設……已經10歲的“創·在上海”國際創新創業大賽,再次拉開大幕。7月7日上午,2022“創·在上海”國際創新創業大賽暨科技助企系列活動啟動會,在上海市科技創業中心舉行。
一、超7000家企業參賽
“創·在上海”大賽自2012年啟動以來,已經成為科技創業者展現創新實力的大舞臺、科創資源匯聚的大平臺。10年間,超過5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參賽,連續7年保持地方賽報名數全國第一、獲獎數全國第一,涌現出一批科技領軍企業。站在新十年的起點,2022“創·在上海”大賽自今年4月6日啟動報名以來,受到疫情封控的嚴重影響,不少企業不能及時完成報名,或是遇到了諸如蓋章等操作困難。針對這些情況,大賽不僅延長了報名時間,還放寬了相應要求。此外,今年大賽還特別設置了疫情防控專題賽,在全市范圍內組織了近400場賽前云講座,為參賽企業答疑解惑,共吸引超過10萬人次參與,取得良好效果。最終,今年共有7000多家企業報名成功,其中成立5年內的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占比超過65%,他們將在未來的幾個月中,參加生物醫藥、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疫情防控等專題賽和常規賽,獲勝者將代表上海賽區參與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全國賽。值得關注的是,為助力企業盡快渡過疫情難關,市科委將擴大與大賽掛鉤的本年度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資金支持規模,今年支持企業數將突破2000家。活動中,科技部成果轉化與區域創新司陳宏生巡視員在線致辭,市科技工作黨委徐楓書記為歷屆大賽涌現出的優秀企業頒發“科創之星”榮譽。和元生物潘謳東董事長、盛美半導體王暉董事長以“創·Talk”形式分享了創業經歷和參賽心得。潘謳東說,“創·在上海”國際創新創業大賽加速了和元發展的進程,鑄就了公司奮斗拼搏道路上的關鍵里程碑。“作為一家聚焦基因治療領域的生物科技公司,企業得到了市區級政府及相關部門的信任與支持。如今,越來越多的扶持政策讓我對行業的發展更加充滿信心。”王暉表示,半導體是個長周期、高投入的產業,盛美雖然前期有上海科創投、張江科投和浦東科投的資金投入,但對這個行業來說遠遠不夠。“在此過程中,政策支持,特別是國家02科技重大專項、上海市科教興市項目、創新創業大賽對盛美的持續創新起到至關重要的支撐作用。”
二、科技助企提增信心
上海疫情對科技型中小企業帶來了不小的沖擊。為加快落實《上海市加快經濟恢復和重振行動方案》有關要求,更好發揮科技創新政策作用,全力幫助科技企業渡過難關,市科委和市財政局共同實施“科技助企專項行動”。為推進專項行動落實,借助大賽啟動,本次市科委發布了5項科技助企系列活動內容。一是擴大資金支持規模。加快市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資金評審立項,支持企業預計>2000家,資金超過4億元。二是引導載體幫扶企業。鼓勵全市500余家雙創載體主動減免企業房租、增強抗疫投入,預計直接惠及企業萬余家。所有國有載體一律為小微企業免除6個月房租,預計減免租金將超6億元;鼓勵非國有載體對最終承租經營的小微企業給予房租減免,并按照減免租金總額的30%對載體進行補貼(最高300萬元)。對載體新增疫情防控、數字化轉型、供應鏈構建、應用場景搭建等,按照投入的50%補貼、最高給予50萬支持。三是強化科技創業帶動就業。聯動全市雙創載體、創新企業等機構,發布面向應屆高校畢業生的崗位1000個,累計發布崗位不少于10000個。會同各高新區、相關機構等,陸續推出科研助理崗位3100個。四是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通過搭建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平臺,發展約50家央企、國企、上市企業,與1000家中小企業“大手拉小手”融通發展。對于聯動有效、中小企業帶動明顯的大企業開放式創新中心,擇優予以不超過200萬元的資金支持。微創、阿斯利康、海爾等206家企業在活動現場發布了307項需求。五是市科委與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共同發布“高企貸2.0”。在雙方于2019年簽訂的“高新技術企業綜合授信服務方案1.0”中,首批試點的8家商業銀行需提供總額505億元的專項授信額度,而實施3年來累計為5478戶企業提供授信金額已達5404億元。為助力企業渡過疫情難關,市科委與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對“高企貸”授信方案進行升級,“高企貸2.0”將增加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興業銀行、光大銀行,新增總額不低于500億元授信規模。同時,由13家合作銀行每年提供不低于2000億元的授信規模,滿足高新技術企業創新發展的需求。“高企貸”2.0方案的優化升級作為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發展的重要舉措,合作銀行紛紛付諸行動,為高新技術企業在研發投入、創新產品應用、推廣等方面提供更多資金保障,推動高新技術企業成為率先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生力軍。
作者:耿挺 單位:上海科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