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對策建議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對策建議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對策建議

    摘要:科技創新平臺是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創新成果轉化的有效途徑。本文對椒江區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調查分析,提出進一步加快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對策

    科技創新平臺是集聚創新要素、推動企業創新、提升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載體,是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創新成果轉化的有效途徑。椒江作為臺州的主城區,正面臨著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帶來的雙重考驗,近年來全面啟動“科技新長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加大引進建立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的力度,加強科技資源的高效配置和綜合利用,有效地推進了全區科技進步。

    一、椒江區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現狀

    (一)企業創新平臺建設發展迅速

    近年來,椒江區從產業集群特色出發,通過政策引導,大力發展企業研發機構,不斷加強企業自主創新,逐步建立了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紐帶,以高校、科研院所為技術依托,自主創新與引進消化相結合的企業科技創新體系。目前,全區擁有市級以上企業科技研發平臺254個,其中省級以上企業科技研發平臺占比32.68%。全區建有各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9家,院士專家工作站9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3家,省級重點實驗室1家,省級重點企業研究院3家,省級企業研究院12家,省級工程技術中心1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9家,市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研發中心203家(其中省級研發中心43家),市級博士后創新基地3個,市級重點實驗室1個。區科技局積極堅持筑巢引鳳,集聚創新型人才,探索科創園區市場化運作模式,2017年區科技創業服務中心被認定為臺州市縣市區中首個綜合性省級孵化器,園區內企業產值達6.98億元。同時不斷推進區域內星星、飛躍、方遠等民營企業建設科技孵化器(眾創空間)。今年1月,先鋒創客空間被認定為市級眾創空間,這是椒江區繼臺州青年創客空間后的第二家市級眾創空間。星星科創園正式更名為星谷孵化器,計劃今年申報省級孵化器。民間科技創新平臺的蓬勃發展為椒江區科技創新注入了強大的鮮活動力。

    (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勢頭迅猛

    2017年全區工業企業實現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12.58億元,同比增長16.48%;R&D經費支出占GDP比重2.28%;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70.402億元,同比增長16.6%;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46.5%;規模以上新產品產值216.87億元,同比增長18.26%;占規上工業總產值的30.2%。智能馬桶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入圍浙江省首批創建名單;椒江綠色藥都小鎮入選首批省級高新技術特色小鎮(培育類)名單;國家火炬“臺州椒江智能縫制設備特色產業基地”通過科技部復核。全區新增省級創新型領軍企業2家,省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首批示范單位4家,且均為全市獨有。去年27家企業通過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累計63家,其中新認定14家,同比增長35%,高新技術企業占規上企業比重達16.71%。新增省科技型中小企業65家,累計達到287家;全區累計擁有省高成長科技型中小企業29家,市高新技術企業223家。近3年,區內企業累計承擔省以上各類科技計劃項目96項,獲省以上科技進步獎10項,市級科技進步獎23項。3年來累計獲得省、市項目資金支持6000多萬元。

    (三)科技成果產業化全面加速

    為了彌補椒江科技、人才資源的不足,椒江區大力實施產學研工程,加強企業與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的聯合與協作,先后引進了各級各類科技創新平臺,不斷引進省內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到椒江創辦各類科技創新平臺。截至目前,全區建成具有基礎性、開發性、公益性特點的高校技術轉移中心、公共科技創新平臺、省級區域行業創新平臺、軍民融合平臺等創新型科技成果平臺20余個。浙江工業大學、寧波大學等5所高校技術轉移中心一直組織科技攻關、提供技術服務、實施成果轉化、開展人才引進,3年來組織團隊科技對接活動60次,成功簽約55個項目,合同總額達1259.244萬元。與航天科工集團共建的航天軍民融合成果轉化基地(椒江)和與西安交大共建的椒江區增材制造(3D打印)創新公共服務中心于今年6月正式掛牌運營。這些引進的平臺和產學研活動與椒江區的產業發展有緊密的契合度,有力地提升了椒江區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

    (四)科技創新生態持續優化

    一是知識產權保護能力明顯提高。2017年專利申請總量4834件;授權總量3210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1071件,增長40.74%,發明專利授權量364件,增長16.29%。發明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均為全市第一。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19.338件,居全市第一。星星冷鏈成功評為“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二是創新服務能力不斷提升。2017年8月通過了《中共臺州市椒江區委關于科技新長征的決定》,重新印發《科技創新政策匯編》,不斷提升企業的創新能力。針對椒江區產業發展特點、企業創新需求,按照專業化、市場化、品牌化的要求,不斷提升創新服務能力,推廣應用“科技創新券”,2017年創新券兌現總金額為98.37元,同比增長12.9%,企業累計接收服務199次,兌現率達99.73%。三是創新人才加快集聚。進一步貫徹落實《臺州市人才新政三十條》,相繼出臺《高層次創業創新人才引進扶持實施辦法》等相關制度,積極打造“500精英”創業園,2017年新增省領軍型創業創新團隊2家,市級領軍型創業創新團隊2家,包攬了臺州市全部名額,全區累計擁有各級人才團隊10個。四是科技金融加速融合。充分發揮科技型中小企業信貸風險補償基金作用,加大科技型小微企業擔保基金,對科技型小微企業提供30~200萬元不等的授信額度,近年來共為科技型小微企業發放貸款1785萬元。2017年出臺《椒江區專利質押融資管理辦法》,專利權質押貸款1.74億元,發放金額居全市第1位,全省第11位。五是科技中介日益活躍。臺州(椒江)科技大市場以“互聯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為核心,梳理企業技術需求261項,科技政策110多項、科技成果1207項,組織對接會6次,促成網上技術交易4846.2萬元。2017年全區累計實現網上技術市場交易總額16.5億元,超額完成市對區考核任務,完成率達709.77%。引進專利中介評估機構——北京中恒正源資產評估有限責任公司入駐椒江。區內藍天、維正等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等項目申報服務機構蓬勃發展,10余家科技中介為區內企業提供知識產權、項目包裝、檢驗檢測等多種服務。

    二、科技創新平臺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不足

    (一)科技創業孵化平臺品牌效應尚未形成

    椒江區創業服務平臺建設數量雖然位居臺州市各縣(市、區)前列,但規模效益尚未凸顯,未能打造出創業孵化品牌。同時,椒江區創業孵化平臺與先進地區提供的融資服務、項目推廣服務、人才培育服務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二)企業研發能力還有待加強

    全區企業科技研發機構數量偏少,產業分布不均勻,多集中在少數龍頭企業,缺乏國家級研發機構和行業共性檢測平臺,在承擔大型的科研項目能力上還存在不足,創新能力不強,整體發展水平不高,缺少“獨角獸”企業,對帶動行業整體進步貢獻依舊不夠。

    (三)缺乏技術人才強有力支撐

    椒江的區域優勢不明顯,院校人才不集中,行業頂尖人才和學科領軍人才依舊十分缺乏,創新平臺在緊缺型專業人才引進服務方面還不能跟上企業創新需求的步伐。雖然與不少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但運轉成效不明顯,提供的實際服務較少,科研人員落戶椒江的更少。

    三、進一步加快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的措施與對策

    作為臺州市的主城區,椒江區必須根據地方產業特色和發展優勢,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平臺建設,促進產學研更加緊密結合,吸引更多的高水平科技成果向椒江轉移、轉化,全力推動椒江區六大產業集群向千百億能級邁進,促進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引領民營經濟再創輝煌。

    (一)以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建設,壯大區域創新實力

    依托浙江大學臺州研究院為智能馬桶產業服務綜合體創建平臺,進一步推進臺州智能馬桶研究院的建設,不斷集聚上海交大、華南理工、中山大學等高校資源,匯聚50多名高層次人才服務智能馬桶產業發展的力量支撐,依托產品創意設計中心、集成電路研發中心、新材料研發中心、關鍵零部件研發中心、數字化制造研究中心、人工智能應用技術中心、生物傳感與健康監測技術中心等7個技術研發中心并聯合智能馬桶企業開展協同技術攻關,配合EMC監測服務中心、人才引進與培訓中心、科技金融服務中心、路演中心等開展檢驗檢測、項目路演、人才引育、金融投貸、知識產權等公共科創服務。在智能馬桶特色小鎮建成后,將研究院遷至特色小鎮內,實施關鍵零部件和本體新材料的攻關,推進關鍵技術創新突破,實現企業裂變擴張、趕超發展,促進全產業協同發展。

    (二)以企業研發機構為主體,激發企業研發潛力

    緊貼椒江區“三千三百”行動,推動傳統產業和產業集群轉型升級,加大高新技術企業扶持力度,支持企業申報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加快落實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和企業研發投入加計扣除等優惠政策。鼓勵企業設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院士工作站、企業重點實驗室等研發機構,健全激勵機制,對企業各類研究開發和成果轉化項目優先予以安排立項或申報立項,優先安排各類科技經費予以支持,建立高新技術企業評價體系,激發企業技術創新的內生動力,提高企業畝均產量,使其真正成為研究開發投入的主體、技術創新活動的主體、創新成果應用的主體。

    (三)以科技合作為抓手,提升科技服務能力

    強化行政推動和政策引導,積極探索“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的平臺建設模式。加大財政科技投入,建立財政科技投入穩定增長機制,盡快出臺《關于加快區科技創新主體培育和平臺建設的實施意見》,激發企業自主創新意識,增加企業科技研發投入;突出科技專項資金的有效整合,使有限的人力、財力和設備集中用于重點行業、專業領域的科技攻關和服務,最大限度地發揮現有創新要素的作用。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各種專業性和綜合性的產學研合作活動,落實“一月一主題”科技成果對接活動,引進高校的科研人才,實現椒江區一個產業對接一所高校、科研院所,為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人才合作互動機制,助推企業破解技術難題,攻克科研瓶頸,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加強與國內一流院校特別是臺州市現有的八大研究院所的交流合作,實現錯位發展;對接省內外各高校協同創新資源,吸引復旦大學、東華大學、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來椒建立產業研究院。采取飛地模式,在杭州高校建立政產學研用合作基地,充分利用高校資源優勢,搭建兩地科技人才交流合作平臺。

    參考文獻

    [1]姚志宏.著力完善工作機制,助推定遠科技創新“彎道提速”[J].安徽科技,2014(10):21-22.

    [3]趙艷杰.朝陽市產業技術創新平臺建設的對策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6.

    [3]劉建武.以創新驅動提升競爭層級——寶坻區人大常委會視察提升企業核心創新能力情況紀實[J].天津人大,2017(8):35-36.

    作者:尹貴龍 單位:椒江區科學技術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国产成人三级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无码成人AAAAA毛片|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 成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老年人|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软件|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99| 免费国产成人高清在线观看麻豆| 亚洲国产一成人久久精品| 精品欧美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成人777777| 日本在线高清视频日本在线观看成人小视频| 成人在线手机视频|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影片 | 欧美成人午夜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久久久久| 狠狠色成人综合首页| 国产成人精品免高潮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午夜在线观看| 成人18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久成人AV| 亚洲精品成人图区| 成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国产成人资源精品视频 | 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app| 国产成人涩涩涩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黄a级成人毛片| 8x成人永久免费视频| 亚洲成人动漫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欧美精品久久| 成人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成人|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成人|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高清视频| 麻豆成人久久精品二区三区免费| 免费看一级淫片成人| 亚洲精品成人a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av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