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電大開放教育計算機技術課程教學改革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文從當前國家開放大學開放教育計算機本科專業《微計算機技術》這門課程在教學過程中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出發,結合教材的特點、教學的方法和學員的實際,經過作者幾年的教學實踐,對本門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支持服務改革等進行探討,總結出一套比較行之有效的教學辦法。
關鍵詞:微計算機技術;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支持服務
一、課程介紹
1999年,國家開放大學的前身中央廣播電視大學進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開放教育試點”,自試點以來,作為工科主干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便一直開設。《微計算機技術》作為該專業的基礎課程,主要是為了計算機專業本科學生學習微計算機原理、接口技術等相關課程而編寫的教材,主要內容是:1.對微計算機系統進行綜述;2.講述Intel 8086微處理器內部結構、總線周期及其操作過程;3.介紹匯編語言程序設計;4.概述輸入輸出系統的基本概念;5.介紹微處理器常用的接口芯片;6.介紹微計算機的接口技術;7.介紹總線系統;8.介紹高性能處理器。通過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學懂簡單、完整的單臺計算機的基本部件和整機系統組成,以及計算機部件連接關系和運行機理,了解計算機系統結構的入門性知識,掌握使用和簡單維護計算機系統的基本技能。為學習本專業后續課程和進行與硬件有關的技術工作打好基礎。
二、教材特點
電大開放教育《微計算機技術》這門課程文字教材為清華大學馬群生主編;實驗指導書《微計算機技術實驗與輔導教程》為清華大學仇玉章主編。整套教材內容多、知識點多、專業術語多,對開放教育學生來講,難度較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對抽象思維能力要求高,作為基礎不牢靠的開放教育學生,理解起來難度較大;2.教材處處無重點,處處是重點,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難以完成教學任務;3.實驗條件差,動手能力弱,導致整個教學只能停留在理論講授上,不能達到應有的教學目的。
三、學生特點
首先,電大本科計算機專業學生在進行大專層次的學習時,并非一定是計算機專業,因此,學員基礎參差不齊。其次,《微計算機技術》這門課程在開設時間早,一般會選擇在第一學期開設。第三,電大開放教育絕大多數學生是在職學習,存在著嚴重的工學矛盾。所有這一切,都導致《微計算機技術》這門課程教師難教,學生難學。
四、教學內容的改革
通過分析《微計算機技術》教材發現,雖然課程整個教學量是非常大,但是總結出來,全書實際由三個部分組成:掌握微型計算機的基本體系結構和匯編語言程序設計基礎;理解常用的簡單計算機外部設備和計算機總線;了解計算機接口技術和先進的微型處理器。所以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我刪繁就簡,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去做:1.考慮到電大學員的特點,課程教學重點放在通過教學軟件動態演示和介紹微處理器最基本和最主要的內容;2.匯編語言程序設計以能讀懂,能明白程序運行過程為重點;3.在有限的實驗條件下,通過實物進行講解,盡量變抽象為具象。
五、教學形式改革
1.根據開放教育學生的特點,結合《微計算機技術》這門課程的實際教學情況,在學習形式上,提出了以章節為主開展教學活動,根據章節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分別采用集中面授輔導、定時網絡答疑、小組討論學習、個別化輔導等多種方式組織教學。2.積極進行主要教學環節改革。制定和完善了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管理制度;更加注重教學過程中的全程指導,努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以期末考試“雙及格”為抓手,建立學生學習過程的監督與評價機制,全程監控每個學生的學習過程,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3.注重課程教學形式的探討。在后期的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學習能力的強弱,將一個教學班分為三個教學小組,分別采用“導學網絡型”、“導學網絡面授型”、“導學面授網絡型”三種課程教學課型。4.不斷堅持完善教學支持服務。通過自身經驗,逐步建立了信息助學、條件助學、方法助學、解難助學、服務助學為主要內容的教學支持服務體系,更好地為學生提供有效的支持,使他們能夠增強信心,順利完成本門課程的學習。
六、體會
雖然《微計算機技術》這門課程教材知識點多且難,實踐環節不易進行,學生基礎較差,但通過老師的不懈努力,還是使學生學習到了一定的微處理器和匯編語言程序設計知識。電大開放教育的課程教學模式改革決不是簡單的調整課時量,改變考核方式那么簡單,它涉及到學生報名門檻設置,課程教學計劃安排,線上線下教學手段改變,理論課程如何在現實工作中有效利用等方方面面的問題,希望通過自己在《微計算機技術》這門課程的實踐活動,能給電大開放教育的教學改革提供一點參考意見。
作者:蘭奇 單位:陜西廣播電視大學延安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