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失敗因子下的高校創業教育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大學生創業熱情高、失敗率也高的現狀與現行創業教育中以成功為導向,忽視創業教育的“失敗因子”直接相關。因此,有必要理性審視創業教育中的創業失敗教育,使大學生能夠預警失敗,正視失敗,從失敗中學習。文章認為考慮失敗因子的創業教育應該包括高校創業人才培養目標的修訂、創業教育課程體系重構以及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創新等人才培養環節,多管齊下以提高大學生的創業成功率。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創業失敗;“失敗”因子;創業教育
一、研究背景
在“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以創業帶動就業”的國家戰略下,相關部委連續出臺全面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制度和辦法。在此背景下,各大高校紛紛推出各類創新創業課程、比賽和項目,大學生創業熱情不斷高漲。中國人民大學的報告顯示,有近90%的在校大學生有創業的意向,20%有強烈的創業意向。但報告同時顯示:在校大學生實際創業成功率只有2%-3%。麥可思的報告也表明:畢業三年后(即2015屆畢業生)僅有6.2%的大學生在自主創業,創業存活率下降。這些現象引起了學者們的關注,他們對創業教育與創業失敗的關系進行了研究,如何應林、陳丹(2013)、張敏(2018)等,研究結論表明,創業教育不可忽視失敗教育,大學生創業失敗的原因與現行創業教育中強調成功,忽視“失敗”因子直接相關。但是,現有文獻將失敗因子整體注入到創業教育目標、課程設置以及教學方式改革的研究寥寥可見。因此,研究大學生創業失敗教育,通過重塑創業教育理念,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創業價值觀,能夠正視失敗、從失敗中學習,進而避免創業失敗顯得尤為迫切和必要。
二、大學生創業失敗教育的內涵及特征
由于多數社會人都是風險厭惡者,“失敗”在現代漢語詞典里被解釋為“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亦指被對方打敗,輸給對方”。先前的創業教育研究者們更多關注創業成功,忽略了對創業失敗的研究價值。但隨著大學生創業失敗率的居高不下,部分研究者發現研究大學生創業失敗教育對于提高其成功率是有價值的。而且調研發現大學生們也認為進行創業失敗教育是必要的。從研究歸屬范疇來看,大學生創業失敗教育是創業教育的組成部分,是在大學生創業高失敗率的背景下,將“失敗”因子根植于創業教育體系中。施教者首先考慮如何使大學生創業者樹立正確的創業價值觀,然后考慮如何構建基于失敗的創業課程體系,創新和優化教學方式,使大學生創業者達到建立健康創業價值觀、擁有學習預防失敗、應對失敗等創業知識,提高其失敗學習和失敗修復的能力的培養目標。基于此,創業失敗教育是通過培養目標的重新定位和創業課程體系的重構,增強大學生理性創業的風險意識,培養大學生面對失敗的抗挫能力,提高大學生的創業能力,使大學生在自主創業或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夠“正視失敗、應對失敗、總結失敗”的創業教育模式。基于以上分析,大學生創業失敗教育的特征可以概括為:①前瞻性。將失敗因子納入到現實創業教育體系中,不僅僅是大學生高創業失敗率背景下必須解決的問題,重要的是對于完善和豐富現行創業教育體系具有前瞻作用。②繼承性。創業失敗教育屬于創業教育的研究范疇,教育中涉及到的目標定位、課程體系以及教學方法是現有創業教育體系的完善和優化。③動態性。創業失敗教育中涉及到的要素具有動態調整的特點,應該隨著受教者專業、年級甚至大的教育環境特點進行動態調整。
三、失敗因子在創業教育體系中的應用
1.創業失敗教育的目標。教育部曾明確規定,2016年起,全國所有高校都要設置創新創業教育課程。自此,各大高校紛紛開設了如《創業管理》等創新創業教育的普及課程,有的高校甚至新建“創業學院”或創新創業中心。但是,在創業課程已經增設的情況下,一些高校創業人才培養目標并未進行相應跟進,基于大學生高創業失敗率背景的創業失敗教育目標的更是缺失。課題組調研某大學創業學院創業管理2017版培養計劃,發現其培養目標定位于“培養具有內在創業動力,具備未來企業家精神、能力和素質基礎的人才,可以自主創辦企業、合伙創業和從事創業研究、創業管理等工作”,而并未將大學生創業極易遭受的創業失敗的能力納入其培養目標體系。此類培養目標與校大學生創業失敗率居高不下的現實、失敗學關于失敗學習的積極效應、反事實思維可以幫助人們明確目的、改善行為、緩解情緒等形成需求錯位。考慮“失敗”因子的創業教育目標下,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必須包括受教育者面對失敗的能力。其直接目標是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失敗,正視失敗,從失敗中學習,樹立健康的創業價值觀。其最終目標是培養符合國家創業要求、具有創業精神和能力的人才,特別是能夠正視失敗、利用失敗,最終獲得創業成功。
2.創業失敗教育的課程體系。失敗情境下高校創業教育的已有研究重點關注了其課程體系的建設,如于曉宇等(2012)[1]、黃兆信等(2014)、羅曉雨(2015)[2]。徐永波(2016)的成果明確表明,在校大學生居高不下的創業失敗率與創業教育課程體系設置直接相關。國外學者如Sharma和Madan(2014)發現缺乏指導也是阻礙青年創業的因素。創業教育是通過影響創業者的品質間接地作用于創業過程。Martin(2014)也認為創業教育可以增強大學生的創業意向。但是,目前很多高校創業教育課程設置更多關注創業知識的普及甚至僅為完成教育部任務而開設。課程設置中沒有很好地考慮學生的學習規律和認知水平,如將創業類課程作為個性選修課設置在大一下學期或者大二上學期開設,這對于對專業認知度低、沒有形成創業意愿的低年級學生來說,也許僅僅就是“獲取個性化課程學分”而已。或者將創業實踐類課程開設于理論課之前,在一定程度上違背了基本的教學規律,大大影響培養目標的實現。調研發現:部分高校的創業類專業或試點班都設置了具有創業特色的課程,但是并沒有包括受教育者創業失敗能力提高的課程,也沒有體現對受教育者創業失敗學習的教育思想。反事實思維可以通過解構分析過去的事件,對未來進行意義建構,促進經驗學習效果,因此,創業失敗教育中的失敗經驗的吸取和防范必須應用于課程的具體設置中。另外,由于創業失敗不僅具有多發性和常見性,而且具有實踐性和可操性,考慮失敗因子的課程增設實踐或實訓環節,以增強學生對創業失敗的感性認識。
3.創業失敗教育的教學方式和手段。創業失敗教育的目的旨在培養具備一般創業者應該具備的能力和素質,同時更加強調大學生創業者具有反事實思維能力、預警失敗、面對失敗、失敗學習和修復的能力。案列教學能夠通過具體案例幫助學生理解具有普適性的管理問題,而創業失敗教育更注重實際問題的解決,所以創業失敗教學中適宜采用案例教學法以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理論聯系實際的思考和探索。在教學案例的選用上,創業成功和創業失敗案例同時選用,幫助學生創業者而快速決策以及理性思考。在教學手段和工具的選用上,目前很多高校創業教育的教學方式仍然采用傳統的師教生學,這種教學方式明顯不符合創業教育的宗旨和目標,更不符合大學生創業者對主動學習、協同學習、團隊學習的要求。相比之下,教育部關于“雙一流教育建設”方案中“五大計劃”及“八大行動”提倡實施的課堂改革措施,如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等教學方式和手段則可以大大提高大學生創業者的學習效率和實現“以能力培養”為目標的創新創業教學目標。
四、研究總結
大學生創業教育中不能忽視失敗因子,將其貫穿于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目標定位、課程設置以及教學方式等環節中,將會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學生理性創業的理念。在創業前理性思考,在創業中正視失敗、理性對待失敗、善于從失敗中學習,整體降低創業失敗率。文章應用理論推演和邏輯分析的方法,根據大學生創業教育現狀和大學生創業者調研和訪談的基礎上進行,所得出的思考需要在創業教育實踐中驗證和糾偏。
參考文獻
[1]于曉宇,桑大偉,韓雨卿,等.基于創業失敗學習視角的創業課程設計[J].復旦教育論壇,2012(5):68-72.
[2]羅曉雨.基于創業失敗修復視角的創業課程設計[J].中國農業教育,2015(4):63-66.
作者:沈俊 單位:武漢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