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可持續發展原則下小流域綜合治理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關鍵詞:可持續發展;小流域;綜合治理
1引言
針對小流域當前存在的環境污染問題,要立足實際,針對水污染以及水土流失等問題展開綜合防治。秉承持續發展之原則,提高生態資源的利用效率,利用水利工程以及水污染等治理工程,合理設置農業生產用地,對于小流域的生態加以改善,不斷提高土地資源利用效率,發展小流域綜合治理價值。
2小流域綜合治理價值分析
在持續發展原則之下,對于小流域的生態展開綜合治理,不但能夠保護水資源,而且還能高效展開環境治理,對于由于周圍生態環境實施保護。顧名思義,綜合治理屬于持續發展觀念之下全方位治理模式,通過對水資源的保護以及水污染的治理,打造良好生態系統。因此,小流域的綜合治理有助于生態環境的改善。與此同時,水資源屬于生命的源泉,生態環境保護過程當中,結合持續發展原則,需要持續加大力度研究水資源改善和水污染治理等問題。現如今,我國工業、農業等領域的發展十分迅速,工業生產污水排放,農業生產方式不科學等,都會導致小流域周圍生態受到嚴重破壞,加之水資源短缺問題嚴重,因此,需要高度關注水土流失以及水體污染等問題的治理。上述問題也是小流域生態問題治理核心內容。采取有效地治理措施,可改善小流域生態,轉變傳統發展模式,嚴格按照可持續發展這一原則,建立生態修復、污染治理以及水體保護等“防線”,統籌規劃,從整體上完成生態治理,關注高新技術的應用,使用綠色治理手段,促使小流域生態與經濟能夠協調發展,滿足持續發展要求[1]。
3小流域治理水土保持措施作用
3.1提高攔沙效果
小流域周圍泥土經歷雨水沖刷,變得疏松,容易被雨水沖走,導致地面形成溝壑,水土流失問題嚴重。在晴朗天氣,細沙隨風飄在空中,影響空氣質量,還可能出現沙塵暴天氣。對此,需要通過水土保持治理措施的運用,對小流域采取治理措施,恢復植被、修整坡面,降低泥沙向河流當中流入量,提高攔沙效果。
3.2提高抗災能力
小流域周圍的水土流失嚴重,可能導致低洼地區出現雨水積蓄問題,引發洪災,不利于人們生活安全性的保證。干旱季節,農業生產需要灌溉農田,如果地表溝壑現象嚴重,就會影響灌溉效果,不利于農業生產,對于干旱、洪災等問題抵御能力較弱。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對于水流采取綜合治理,能夠減少流域土壤外表泥沙流失,還可修建水庫,將地表徑流加以匯集,干旱時節開閘放水,以雨水澆灌農田,興修水利工程,不斷提高自然災害抵御能力。
3.3促使經濟發展
水土流失可導致土壤肥力下降,不利于農業生產,導致作物減產。同時,為恢復水土環境,需要投入大量財力、人力。對此,對于小流域采取水土保持的綜合治理措施,能夠提高流域周圍土地利用效率,促使生態良性循環,提高土地生產力,但有利于農業經濟的發展,而且具有良好的環境效益。經過治理的小流域,可對土地資源、水資源更高效地利用,提高糧食的產量,有助于農民增收。
4小流域綜合治理應遵循的原則
4.1可持續發展
小流域生態在綜合治理過程需要結合流域水體、土壤等特點,按照地勢以及氣候環境對于環境要素關系加以協調,合理布局森林、草地以及農田,通過斜坡治理、開發農田等多種方式,提高農業產量,將林地面積不斷擴大,發揮水土保持以及綜合治理的經濟效益。同時,為實現共同發展,還可聯合其他行業共同治理,基于持續發展原則,利用主體產業,帶動小流域周圍其他產業,打造區域特色,將環境治理以及產業開發相互融合,不斷優化農業結構,使得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雙重提升[2]。
4.2以人為本
小流域的綜合治理過程存在人為因素的影響,無論是水土保持,還是水污染治理,都離不開人力支持。因此,需要以人為本,強化人員管理,對于流域治理工作加強宣傳,強化對于群眾的教育,防止其產生破壞環境的行為,保證綜合治理工作效率更高。
5可持續發展原則之下小流域綜合治理策略
5.1強化水源治理
對于小流域的污水治理,需要分析污水來源。通常而言,為工業生產、農業生產以及人們生活產生污水,因此,需要結合污水源頭,確認治理目標,因地制宜,制定治理方案。從可持續發展角度分析,對于資源合理配置、優化利用,提高污水治理質量。如果流域主要的污染來自工業生產,可由環保部門聯合環境監測機構,對于工業廢水進行檢測,若含有毒害物質,需要經過處理,合格之后才能排放。同時,還需對廢水內部可再用物質,進行提取,經過處理變為可用資源。為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還可修建蓄水池,對于自然雨水進行收集,用于灌溉農田,節約利用水資源。對于生活污水進行收集,運送到污水廠統一處理,還可設置水溝、池塘等,種植水生植物,凈化水體。通過上述措施,對污水進行綜合治理。
5.2做好水生態治理
秉承持續發展這一原則,建立人工濕地以及污水處理系統,對于小流域產生的水污染問題全面治理。治理措施應用之前,需要結合小流域污染現狀,從實際出發,制定治理措施。如:建設濕地需要按照污染物種類選擇植物類型,打造濕地系統,并在周圍種植綠植,利用綠化系統保護濕地,防止濕地內部水體流失,導致二次次污染問題發生。與此同時,濕地建成以后,還可結合施工情況,完成治理方案的制定。可向濕地當中添加適量營養鹽,防止出現富營養化問題。此外,還可打造人工濕地,對于污染進行治理的同時,還能美化環境。
5.2.1無害化處理對于小流域水體污染問題,采取有效處理措施,解決污染問題,使水污染治理以及生態保護能夠協調發展。采取無害化處理措施,制定完善的處理系統,強化處理流程監管,適當采取截留操作,保護流域下游的水體,以免其受到污染。無害化處理,使用環保的方式治理水體污染問題,能夠使生態保護和水體治理同步進行,符合持續發展要求。
5.2.2自然修復使用自然修復的方式,利用生態系統清潔功能,對于小流域周圍生態環境高效利用,通過自我修復,提高水土保持效果。小流域周圍通常會存在特定面積的林木資源,不同植物存在生長周期各不相同。同時,如果林木、水體等受到破壞,需要特定時間才能修復,此時,需要加強管理,預防自然環境如氣溫、病蟲害等問題或者人為因素導致的環境破壞問題,提前制定防護措施,保護水土。按照持續發展原則,從小流域生態角度出發,制定綜合治理規章制度,加大監管力度,向民眾廣泛宣傳,建立生態管理組織。結合國家法規,對于流域內部生態環境加以改善。例如:可使用封山育林措施,未經過審批,禁止在小流域周圍林地進行放牧、垂釣或者砍伐,規避人為因素造成的環境破壞。同時,還須定期對于林區環境進行清理,制定火災、洪災預警機制,管理農田水利,營造優良的環境,快速恢復生態,提高環境治理效果。
5.2.3人工修復如果小流域周圍草地、林木等面積較小時,可采取“水保林”以及“疏林補植”等措施,通過勘察,結合當地生態特點以及植物生長特點,秉承生物多樣化原則以及可持續發展原則,選擇合適的苗木。針對坡度陡、土層貧瘠的區域,可采取人工修復的方式,將植被覆蓋面積不斷增加。還可使用小坡度地塊種植果樹,便于管理,保證林木成活率,經濟效益良好,將小流域生態有效改善,治理水土流失。人工修復期間,應該嚴格按照植物特點以及小流域水土流失情況選擇植被,修復過程需要避開農田以及水利設施區域,嚴格按照作物種類,采取修復措施。修復之后及時除草,做好病蟲害的防治以及管理等工作,提高小流域植被修復質量。
5.3落實水安全管理
水安全管理,主要應從防洪角度出發,預防山洪,結合小流域中山洪溝主要特點,因地制宜,將小流域作為重點治理單元,使用如下幾種措施:第一,巖土工程,主要包括設置攔擋措施、排洪涵洞、防洪堤、排洪溝或者排洪渠等;第二,生工工程,在溝道和溝頭等位置采取生物工程治理措施,削減洪峰;設置疏導工程或者攔擋工程,降低對堤壩的沖刷;第三,其他措施,如:建設山洪預警系統、通信系統,制定防災、減災措施和緊急預案等。
5.4水景觀治理
為加強小流域的水景觀治理,還可在流域周邊的水景觀溝道或者美化水庫周邊環境,種植具備觀賞價值的榆樹或者松柏,還可種植具有經濟價值的果樹,或者種植花卉、草皮等,打造水清岸綠的河道景觀,配合溝渠清淤和整治工作,強化景觀治理效果。從持續發展角度出發,對于原有破面的生態及時修復,既可植樹種草,也可建設田間工程,具體可結合坡度大小,選擇坡面治理措施。如果坡度小于5°,對于斜坡、順坡壟等位置,可使用橫坡壟的治理方式;對于坡度在5°~15°的坡面,如果土層性質以及土壤環境適合作物生長,可將其改成地耕植物區,可沿等高線展開整地,并挖設排水溝,打造梯田。如果坡度大于15°,可因地制宜,配置林木植被,保證植被在河邊上能順利成長,降低坡面水土流失問題。特別是在雨季,能夠有效降低雨水對于地面的沖積,導致地表被侵蝕或者地面裸露等問題[3]。
5.5落實產業運營管理
針對小流域的展開水經濟管理,需要從產業的運營角度出發,明確污水管網以及處理廠等運營期間存在的不足,由相關部門對于污水管網展開全方位調查,掌握其運行情況,制定改造計劃,將管道老化等問題有效解決,提升管網收水的功能。與此同時,還需強化污水管網相關工程建設質量控制,防止出現管道運行問題。除此之外,還需強化水污染產業的管理,秉承“誰污染,誰負責”的治理原則,設立污染物排放和治理等收費制度,優化產業運營,提高小流域的污水治理工作成效[4]。
6結束語
總之,小流域水體污染以及水土保持的綜合治理,需要從區域發展以及環境現狀綜合出發,結合不同治理目標,采取差異化措施,全方位治理水體污染以及水土流失等問題,秉承持續發展原則,合理運用生態修復、污染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措施等,將小流域生態有效改善,提高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改善生態,土地資源,加速小流域經濟、生態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利超,劉窯軍,湯崇軍,楊潔,段劍,張杰.紅砂巖侵蝕區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設計研究——以寧都縣還安小流域為例[J].中國水土保持,2019(9):19~23.
[2]齊實,李月.小流域綜合治理的國內外進展綜述與思考[J].北京林業大學學報,2017(8):1~8.
[3]張穎.小流域綜合治理體系下政府與公眾協同機制研究[D].廈門大學,2017.
[4]王立華.多目標優化法在小流域綜合治理中的應用[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4.
[5]劉原.小流域綜合治理研究[D].西華大學,2014.
[6]鄺高明,劉超群,范建友,王敬貴.小流域綜合治理對水土流失強度的影響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3(3):19~22.
[7]方健梅.石漠化區小流域綜合治理可持續發展評價[D].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2013.
作者:王麗賢 單位:中邦匯澤園林環境建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