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供應鏈下的庫存管理轉型升級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前,企業的庫存管理中存在多方面的問題,如占用企業大量資金,增加企業管理成本,掩蓋企業如計劃不周、采購不力、生產不均衡、產品質量不穩定及市場銷售不力眾多管理問題。解決以上問題的關鍵在于充分借助供應鏈管理理念對現有庫存管理結構加以升級,提升綜合倉儲效果。因此,論文立足企業庫存管理的基本情況和發展桎梏,提出基于供應鏈的庫存管理轉型升級舉措,分析其落實的必要性,并對具體舉措進行細化,從不同角度闡述基于此種理論企業可作出的轉變。
【關鍵詞】供應鏈;庫存管理;轉型升級;策略
1引言
隨著企業逐漸發展及管理理念的不斷優化,革新管理機制及模式是必然選擇,企業應結合目前在庫存管理方面所遭遇的發展瓶頸,積極引入先進的理念,重新審視本單位所制定物資供應方案的科學性和可行性,注重策略的落實效果,生成動態化的反饋機制,不斷優化供應鏈模式,進而為企業庫存管理探索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2基于供應鏈的庫存管理轉型升級的必要性
2.1減少呆滯庫存及資金占用
對于企業來講,大量庫存積壓不僅占用既占用采購資金,所需的倉儲設施、設備、人員規模巨大,倉儲場地租賃、二次運輸等綜合運營成本高,對企業帶來極大的資金壓力。基于供應鏈轉型升級庫存管理能夠區別于過去的管控方式,突出了用戶的核心主導位置,通過各個專業聯合管控,有效解決了傳統管理機制中獨自為政的弊端,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溝通和信息傳遞的成本,將用戶主體的積極性充分激發,整體成本輸出降低,自然使得企業自身和物流均獲得高額的利潤[1]。
2.2提升庫存管理水平
部分企業運用過去的庫存管理模式,其與現代化和集約化社會結構間的差距逐漸增大,說明已經很難跟得上時代行進的腳步,落后于經濟的發展進程。在此種不科學的理念的作用下,很容易帶來集中于短期利益、成本提高的問題,進而將導致供貨不及時的情況,例如,斷貨缺貨等,均隸屬于延遲交貨的范疇,對供應商自身形象和市場地位的影響明顯,并且不利于開展長期的合作活動,反作用于企業自身,致使出現管理水平低下的情況。而將供應鏈管理理念充分運用到企業庫存管理中,強化供需管理,引入JMI等模式,既能夠降低企業自身的庫存壓力,又能夠維持穩定的運行狀態,使得企業的庫存管理朝著良性的方向發展,保障了多方主體的利益,對于構建長期的合作機制也能夠起到促進作用。因此,在后續的管理模式轉型升級中,要細化JMI模式的應用流程,協調企業和供應商之間的利益關系,從而降低運營成本,實現整個供應鏈的優化。
2.3助力企業優選管理模式
基于供應鏈的管理模式可基本圈定為CPER、JMI、VMI,但并非以上模式均適用于我國的企業庫存管理工作中,在應用前可深度研究以上三種模式的基本特征,為企業匹配對應的模式。就CPER模式而言,其尚處于理論階段,對實際工作和方案的設定所起到的實際作用不大,仍需要在實踐中找出適用點和作用機制;就VMI模式而言,其所設定的核心是供應商,較為適合大型超市等運用,但與我國機械生產的近況不匹配;就JMI模式而言,其將企業作為核心,更為契合我國企業發展的情況,可有效提升主觀能動性和管理的積極性,進而達到科學管控、高效益產出的目標。
3基于供應鏈的庫存管理轉型升級的舉措
供需管理、采購、倉儲、配送等工作是供應鏈管理模型的組成環節,也是影響庫存管理的重要模塊,各環節間既獨立存在,又相互影響。圍繞供應鏈管理理念,企業應著力平衡各個環節的關系,圍繞影響庫存的主要因素,采用專業技術手段,通過專業細分、專業聯合,有效降低庫存管理成本,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2]。
3.1整合用戶需求,實現精準供應,最大限度降低庫存
基于供應鏈的庫存管理要確定各主體的分類和定位,分別將供需雙方作為共同發出動作的責任人。企業應設置專門物資供應部門,將需方復雜、分散的需求集中進行整合、加工和處理,應用需求臺賬、供應臺賬、差異臺賬、處理臺賬四賬管理技術,提前明確需求內容、節點,及時將需方信息傳遞到供應方,提前安排生產、采購、物流、倉儲等節點工作,實現精準供應,進而降低企業的庫存。
3.2優化采購技術,有效管控庫存
第一,隨著企業的不斷發著,許多大型企業的采購職能逐漸從“保證供應”升級到“成本管控”。物資供應部門將物資供應管理延伸至計劃端、采購端、制造端、用戶端。用戶端提前提報年度需求計劃,預估次年物資年度用量;計劃端負責處理需求單位年度需求計劃,編制年度采購計劃;采購端結合通過集中采購形成年度戰略采購框架協議;制造端根據每月、每季的實際生產進度安排,指導廠家排產和催交催運。各環節相互配合,達到過程管控的目的。第二,利用先進的采購模式或技術,結合市場供應情況和物資的不同特性,達到降低庫存、儲物于商的目的。代儲代銷模式:通過“現場端安全儲備+供應商端(梯次滾動)供應”兩環節實現庫存控制。單點結算模式:與供貨方的結算以雙方簽訂的買賣合同作為結算依據,以物資使用后作為結算節點,減少庫存資金壓力。二八采購原則:與供應商簽訂年度框架合同后,供應商根據年度需求計劃總量的80%進行備貨或原材料備料,有效減少工程尾料和供應商的庫存占用。退換貨機制:擬定物資退換貨目錄,將部分一次性使用且尚未結算的物資納入退換貨范圍,與供方簽訂退換貨協議,對于項目完工后未出庫或已出庫但未使用的目錄物資實行退貨管理[3]。
3.3完善倉儲布局,運用倉儲管理技術,提升倉儲保障能力
在整個供應鏈管理中,倉儲不僅占用較大部分成本,而且管理水平直接影響著資金效率、總體決策和發展,建立最優的庫房布局和最小的庫存設計,以最優的庫存齊套率滿足生產建設最大的需求,從占有倉儲資源向控制倉儲資源轉變,提高庫房使用率和庫存周轉率,這是企業發展的必然選擇。第一,構建庫存管理體系,從庫點、庫容、管理等方面重點提升庫存管理水平。整合資源,完善倉庫布局:根據生產建設區域位置和大宗物資物流流向,按照“綜合物流成本最低、保供時效最高”的原則進行倉庫布點。統一集中儲備,共享庫存:根據區塊生產建設年度計劃和進度計劃,按照物資屬性分類分庫,統一集中儲備,共享庫存,減少重復儲備,實現區域整體利益最大化。優化庫容結構:在庫存滿足安全儲備條件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制造廠和途中加工廠的庫存資源,形成“廠家庫+途中庫+現場庫+自有庫”的庫容結構保供,實現從占用資源向控制資源轉變的“零庫存”管理目標。第二,運用庫存控制技術,采取降存量、控增量的方式控制庫存。降存量:及時提供庫存信息,建立預警機制,配合設計和采購端平庫利庫。控增量:收料時對入庫物資嚴格把關,實行無動態物資報告和預警制度,防止積壓的產生。定期對各類庫存報表進行全面、科學分析,及時反饋庫存積壓、工程余料情況。
3.4完善物流布局,提升配送效率
整合運力資源,提升物流保障能力:根據貨源的分布區域和配送服務形式建立和完善運力資源庫,確定運力資源庫的規模、保障運力的質量、降低運輸成本,從而減少庫存當量。優化配送流程,確保及時高效配送:提前踏勘配送線路,擬定定點、定時、定線的配送工作模式開展服務工作,通過運行流程的優化、多種配送技術的運用與各專業的聯動形成共享區域內及時物流圈,提高物資配送效率。
4結語
綜上所述,基于供應鏈管理的庫存管理模式具有時代價值,該模式以供需管理為基礎,通過打通供需雙方及采購、倉儲、配送專業間的信息孤島,將各方深度融合,保障信息數據的真實性、及時性,實現庫存管理的升級轉型。
【參考文獻】
【1】丁妍.淺談庫存管理在石化企業物資管理中的重要作用[J].中國物流與采購,2020(18):74-75.
【2】趙敏.供應鏈環境下企業存貨管理研究綜述[J].營銷界,2020(33):75-77.
【3】黨偉滔,唐羿,魯宇杰.現代供應鏈庫存控制模式研究[J].物流工程與管理,2020,42(7):115-116+106.
作者:郭本濤 單位:西南油氣田物資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