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初中數學的課程改革想法探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課程改革的步步深入,更多的問題和困惑也隨之出現,教師應該理性地思考課程改革的本質和精髓,文章從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核心素養、傳承發展四個方面提出了對初中數學課程改革的一些想法,以期引發其他教師更深入的思考。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程改革;一線教師;理性思考
課程改革的腳步一直在不斷前行,面對課程改革的全面鋪開和推進,教師由于學習時間、途徑、方式、內容等多方面的局限,難以系統把握課程改革的主旨,有些教師甚至發現自己做了幾十年的教師,竟然不會教了。筆者不禁思考:教師應該怎樣看待和理解課程改革,領會課程改革的精神,才能更好地服務于教育教學實踐?下面,筆者就從課程改革中的幾個關鍵詞談談自己的認識,以期解開長期縈繞在教師心頭的結。
一、教學方法
在課程改革中,對教與學、探究式學習與接受式學習這兩個方面的關系討論得非常多。課程改革的一個導向就是要求教師實現從“教”到“學”的轉變,但是不少專家在教學指導與點評時通??桃夥穸ㄇ罢?,肯定后者,太過于強調探究式學習。尤其強調教師要從講臺上走下來,不要居高臨下,師生之間保持零距離,課堂氣氛要活躍、熱鬧,認為這樣就是合作、就是探究。事實上,這些指導大多是套話、空話,被指導的教師覺得聽起來有些道理,但是實際操作起來卻很困難。對于數學教學,如果教師不能根據自己的教學需要,精心選擇探究內容,并給予適當的學習指導,就不能有效地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思維活動,那就是假探究,以至于課堂教學中學生思維的含金量很低。筆者認為,教與學都是服務于學生高效學習知識、培養能力、砥礪品質,只要能更好地達到這個目標,無論什么樣的教學形式都可以。在數學教學中,大部分知識性內容采取接受式的學習方式是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的,也是一種高效的學習方式,而與重要概念、方法、能力、思想、素養形成有關的教學內容,應該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在探究過程中逐漸深入理解,實現多維教育功能。因此,教學方法的選取應該考慮實際教學內容和學生認知基礎,兼顧效率和效果,既要做好示范,又要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
二、教學手段
信息技術的發展推動了課程改革。先進的教學手段帶來極大方便的同時,導致課堂容量增大、節奏加快、密度提高,可以使抽象的數學教學變得直觀、形象,易于理解。很多優秀課評比活動都要求使用信息技術手段支持教學,以促進教師學習、掌握多媒體教學技術。但是,輔助手段的使用應該服務于學生理解數學問題本質,是輔助教學,不能本末倒置,為用多媒體而用多媒體。筆者認為,課堂教學不應該丟棄傳統手段,優秀的教師自身就是一門課程,其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在影響著學生。一手好字、一口標準的普通話,是對學生最好的教育,教師板書的過程能更好地配合學生思考,為質疑創造空間和時間。選用什么樣的教學手段要根據學生實際和教學需求,因此引導學生真實思考、生成智慧,才是課程改革的初衷。
三、核心素養
教育部2014年印發的《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首次提出“核心素養體系”的概念。核心素養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事實上,現實的教育工作一直都突出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更加注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團隊意識、創新實踐的培養和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形成。就數學教學而言,數學抽象、邏輯思維、數學建模、直觀想象、數學運算、數據分析等能力也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著力培養的。文件提出的核心素養,一方面,正是來源于一線教師教育教學工作成果的高度概括與總結,順應教育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可以引導廣大教育工作者由自發工作狀態走向自覺。因此,揭開核心素養的神秘感,落實培養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人才是教師的工作目標,也是時展的需要。四、傳承發展從應該試教育到素質教育、核心素養,許多教師感覺應接不暇,難以跟上課程改革的步伐。筆者認為,課程改革不是全盤否定已有成果,而是在傳承中不斷向前發展的,認識這一點,有利于教師以積極的態度參與課程改革行動。同時,教師也應該思考:如何既能提高學生的素質,又能幫助學生獲得更好的成績?課程改革總是對當前教育工作中的一些偏差和不足進行修正和彌補,這是一個永遠沒有終點的改革。課程體系也是在已有的教育實踐中逐漸建立、豐富起來的,提出了明確的課程開設方案和教育目標。由此可見,新課程與傳統課程并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將傳統教育實踐進一步細化、優化。課程改革永遠在路上。理解課程改革的源起、方式和目標,堅持立德樹人的宗旨,教師既要踏實走好腳下每一步,又要有仰望燦爛星空的自在與自由。
參考文獻:
[1]郭智靜.對初中數學新課程改革的幾點思考[J].學苑教育,2013(1).
作者:秦奮 單位:安徽省安慶市開發區實驗學校安徽省安慶市開發區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