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論體育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體育課程內容存在的問題
1.傳統的體育課程內容存在的主要問題
(1)由于體育課程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偏重運動技能的培養,而忽略了體育最本質的健身功能。
(2)在體育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味的進行灌輸式教學,忽略了學生的參與,使得學生的潛能不能更好的發揮,導致學生產生逆反心理,抵觸和厭惡體育,扼殺了學生的體育興趣。
(3)教師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偏重基礎知識的口頭論述,對課外體育活動不夠重視,使得學生缺乏動手和實踐能力。
2.體育課程內容改革的支點
(1)體育課程的內容要落實“減負”措施。1)為教師“減負”。①由于“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的轉變,使得教師很難適應。②老師既要上課、輔導,又要改作業等,對于多方面的工作,在時間上老師很難進行控制。③家長、教師、社會都有責任和義務對孩子進行教育,然而現代家長一味地把責任推給學校和教師,產生了極大的矛盾。2)為學生“減負”。由于每個學生的思維和接受知識的能力各不相同,教師應該因材施教,為學生減去心理負擔,不斷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創新性,使得學生全面發展。
(2)體育課程內容要強調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并重。教師在傳統的體育教學過程中只強調課程內容的學習,忽略了學生在學習環境中意志、價值觀念、習慣、興趣的培養。因此,在素質教育的號召下,在體育教育中應不斷完善學生的個性,鍛煉學生的意志,激發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的體育技能和素養,對學生進行全面教育,進而達到教學的目的。
二、體育課程改革的措施
1.體育觀念的改革
學校體育是以身體練習為基本手段,以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實踐,使學生掌握一定的運動技能和體育理論知識,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興趣、習慣和能力為主要目標的一種有計劃、有組織的文化教育活動。現代體育課程的改革是為順應素質教育和“健康第一”而提出來的,要使課程改革付諸于實踐,必須提高體育的觀念,把理論知識上升到一定的高度。
2.教育規章制度、體育法規的健全和完善
為了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和鍛煉習慣,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學生的體育技能,應該具有一套完善的教育規章制度,把學校的一些體育法規文件落實到位,促進學校的全面發展。在教學和公益勞動中,由于學生發生事故后,家長向法院提出控訴,體育規章制度和法規可以有效保護教師和學校的合法權益。
3.確立完善的評價標準
(1)建立完善的評價標準,對教師的教學活動和科研水平進行評價,使得教師在課堂上能夠把學術知識深入淺出的表達出來。對學生所學知識和實踐內容進行評價,使得學生熟練掌握專業的體育技能,養成良好的自覺鍛煉習慣,促進自己身心健康。
(2)在教育評價標注的過程中,教師給學生進行評級定分后,應對學生進行信息反饋,了解學生學習的現狀,制定更好地辦法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三、體育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
隨著我國科技的不斷發展,體育課程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是和國外的體育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相比,在我國體育課程改革過程中還存在一系列的問題:缺乏具體的教學計劃和詳細的教學規范要求,制定的課程主體地位不明確,因此,加大體育課程改革的力度是十分必要的。傳統的中國體育課程已不能滿足當前體育課程教學的要求,必須開展體育課程的改革,促進我國體育事業的不斷發展。
1.適應課程發展趨勢,改革單一課程模式
(1)綜合性原則:在我國基礎教育課程的改革中,對原有學校課程中的分科課程按照其內在的邏輯關系進行調整,使體育與健康課程有效的綜合起來,讓學生了解體育運動的基礎知識和運動形式,重在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生活技能和人際間交往的能力。
(2)均衡性原則:依照全面發展的理論和相應的規范要求,使課程類型和內容保持一定的均衡性,增強學生的體質,促進學生健康,培養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根據體育課程的標準規范,將學習內容有效的劃分,有利于打破傳統的課程理念,使體育課程在注重知識與技術培養的同時,引導學生體驗和享受運動,學會相互協作,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
(3)選擇性原則: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了解學校和學生的差異、經濟和文化的差異,提出課程學習的目標和建議,規定詳細的學習內容選取原則和范圍,選擇相應的課程類型和結構,適應不同學校的特點和文化特色,體現課程開發的思想;合理的增設選修課程,正確處理選修和必修的關系,合理正確的選擇對體育課程的改革有著推動作用
2.加強體育活動課程教學實驗,探索多種體育活動課程教學模式
目前我們的理解是學科類課程多側重于對學生共性發展的要求,在國家規定的課程計劃中是學校課程的主體;活動類課程多側重于對學生個體發展的要求,在國家規定的課程計劃中是學校課程的輔助形態。從課程的共性與個性關系看,兩者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從課程的主輔形態來看,兩者也是互補的;從課程的優劣來看,兩類課程又都有可以相互借鑒、吸收的長處。因此,只有實現兩類體育課程的優勢互補,才能更好地完成學校體育的目標。當然,為了對活動課程有比較清楚的認識,在看到它與學科課程的聯系時,也要看到活動課程作為一種課程形態還有它相對獨立的方面。認清兩類課程的區別與聯系,是搞好體育活動課教學的關鍵,體育活動課程與學科課程在總體目標上是一致的,在實施全面發展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兩者相輔相成。與此同時,應根據體育課的特點,對體育活動課程內容進行評價與分析,探索出適合學生的課程,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四、總結語
總而言之,我們應對傳統體育課程改革的發展進行詳細、認真的分析,總結出各種課程理論的優點,根據體育課程的特點進行進一步的改革,不斷完善改革措施,使體育課程滿足教學的需求,提高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認識,明確鍛煉目的,提高鍛煉自覺性,養成終身鍛煉的習慣,有規律的生活,做到鍛煉身體科學化、知識化、經常化,不斷促進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
作者:姚建明 單位:四川省廣漢市中國民航飛行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