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羌族建筑形式表達探究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羌族建筑形式表達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羌族建筑形式表達探究

    本文作者:焦鳳 單位: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羌族人解除了戰亂,到達岷江上游羌人逐漸由游牧向農耕過渡時,白石作為一種易于打造的材料用于制作生產勞動工具,并在打造這些工具或農具的過程中人們驚訝地發現了白石在碰撞打磨中會迸發出的奇異的火花。由此“白石擊火”使人類結束了飲血茹毛的野蠻生活,因此羌人將火認為是神的恩賜。這可以從羌族民間故事“燃比娃取火”和敘事詩《木姐珠與斗安珠》中找到佐證。其間既反映出羌人從白石中獲得火種的喜悅,也反映出木姐珠與斗安珠因白石而繁衍人類的生動傳說。

    伴隨著羌族進入階級社會以及民族間矛盾的加劇,其崇拜的內容也復雜化了,例如對于有功于民者,羌人均視之為神而予以崇拜,這又使白石成為天神、地神、樹神、火神及祖先神靈等的綜合象征,成為在羌區代表著普遍意義的群體神靈圖騰。如:新生命的誕生,孩子的長輩們此時都要向白石跪拜,點燃香燭、放上酒肉供品,感謝神的恩賜,祈禱孩子健康成長;新人在結婚那天都要在白石面前盟誓,以示愛情的忠貞,并祈求以后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滿;羌人死后,都會以白石作為陪葬品,希望亡靈能安息,在彼岸獲得重生。由此可見羌人在一生中,始終都伴隨著羌族神秘的白石崇拜。

    “白石崇拜”的文化習俗現象在建筑中的表現

    “建筑”是文化的主要空間支撐體,而且以其真實性面對社會、影響城市形象與文化體系,而城市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形態也以這種空間支撐為背景,文化與空間互補、互動。羌族的建筑群存活了兩千多年,在漢代就發展成為“壘石為室”“高者十余丈為邛籠”的成熟石砌建筑文化,直到2008年5•12大地震前,基本上保持著漢代就存在的“壘石為室”“高者十余丈為邛籠”文化風貌與特色,跨越年代如此長久的民居建筑群的存在,明確地確證了羌族石砌建筑與自然共生共存的生態契合性。

    “雪山頂上捧白石,白石供在房屋頂正中。”(《羌戈大戰》),在羌寨建筑布局空間的選址問題上,無論羌寨是何種空間構成形式,羌寨的朝向都是同一的,其中包含了物質和精神的雙重意義,從物質層面上講,朝向要解決避風和御寒的問題;從精神層面上講,要朝向神的地方。在羌族人的風水觀中,大門的方向是“門對槽、墳對包”。所謂“包”,是村寨旁的山頂或山梁子,而“槽”是山間的空隙。透過山間,可以遙望遠處連綿的雪山。因此,“開門見山”實現了羌族人對雪山、白石、天神等神的崇拜。

    《蜀中廣記•風俗記》中曾記載:“威茂古冉氓地……壘石為巢以居,如浮圖數重,門內以梯上下,貨藏于上,人居其中,畜囤于下……”。羌族民居建筑中多為三層半的結構,在建筑的屋頂都會供奉白石塔,羌語稱為“那夏”,羌族人用漢語稱為碉碉神,在羌族建筑中白石必須選擇潔凈石塊,由巫師作法安置,淋以雞羊血或牛血,方能表征神靈,供奉在房頂的塔子上。如汶川地區塔子上多供奉5塊白石象征天、地、山神娘娘、山、樹五神;理縣地區多供奉9塊象征天、地、開路、山、建筑、祖宗、天門、工藝、地藏、保護諸神九神;茂縣地區為供奉若干神。各地各家信奉的神不一樣,5作為“九五之尊”中的中間數,以5為基數有增無減。除了屋頂的白石塔供奉白石外,在白塔下也會有一圈白石圍砌在碉樓的頂端形成白石帶,屋頂的四角也會安放白石,并且在門窗的橫檔的位置都會鑲嵌白石。

    建房被羌人看作獨立成人的標志,從房屋的建造到竣工,要經過一系列的儀式,上梁、釘梁等重要時刻,都要向白石扣拜,以祈求工程的順利完成,房屋工程完成,還需放置供奉的白石,并經過一定的拜祭儀式后才算正式完工。

    “白石崇拜”與羌族建筑形式的符號表現

    “符號”是文化記憶的必然結果,也是必須性產物。然而,人類透過符號的辨識中群組出之間的溝通管道復雜的記憶,也傳達出“符號”背后的象徵意涵,任何一個民族都有著該民族所延續與繼承的文化符號。建筑作為文化直觀外顯形式,就像我們各地區的語言一樣,如果我們都說普通話沒有方言的存在,我們必不能感受到各地之間的文化習俗差異,即特點。一個地方的建筑代表著當地的文化,區別于其他地區,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標志性的建筑語言。從某種含義上來說,羌族建筑形式與人之間已經形成了一種“約定俗成”的穩定關系。“形式”在造型藝術中常常表現為一定的結構秩序,這種秩序是藝術家對自然生活的提煉與抽象,是對其內在規定性的把握。它在形式要素的對比與調和、節奏與韻律、對稱與平衡以及主與次、虛與實、局部與整體的相互關系中表現出的美的意蘊。其傳達的意義往往比文字語言的描述更為直接、簡潔、更有說服力,試想一下,一面國旗中直接閱讀到的信息難道不比文字語言的描述更強烈、更復雜嗎?

    大面積簡樸的石砌屋面的運用,是建筑的另一種構成形式,一般來說,羌族工匠在建設這種石砌大型建筑時,不放線、不繪圖全憑經驗,就地取材使用羌山遍地都有的片石作為建筑材料,這就使造成巨大的石砌直接的裸露的效果。我們知道所謂藝術,它總是集中、強化、突出某些物體的某一特征,在這一特點中包含深刻的含義,像美學家貝爾所說“美是有意味的形式。”無數的分散的石頭不被注意,把它隨便地砌集起來或修砌,也不會引人注意,但是把它集中、整齊地砌成高達數十米、寬六七米的長幅石壁時,它經過人對石頭的梳理,重新組合,而且按一首極整齊的面來加以強化集中,石頭的自然色澤和它們的越過人的想象的筆直、齊斬的壁面,便產生了強烈的藝術魅力。但大面積的石青色極易將建筑與大山背景融合在一起,缺乏對比與節奏美。因此,白石作為鮮明的對比色,運用到建筑中能夠很好的調節由單色帶來的視覺疲勞。在大山當中“白石”就像是一抹靈動的精靈圍繞保護羌族人民,繁衍生息。“裝飾”的概念是指對事物表面的修飾與完善,其概念的界限是以不改變事物的性質或功能為原則,是在這個前提下運用技術、物質手段對其施加的影響力。在羌族建筑中,白石正是起到了這種“裝飾”的作用,升華和加深建筑形式的表達所傳達出的凝重,古樸、靜穆的美感。

    “建筑形式”是文化的象征,隨著時代的進步我們已經拋棄了石砌土夯的建筑手段,采用了新型的建筑材料,但我們仍然可以在新時代的羌族建筑中發現“白石崇拜”的因素,雖然大多數已經不在是白石而被“白色”的墻面漆所取代,在強調功能的現代的羌族建筑中,這種羌族崇拜內涵依然得到充分體現。

    羌族建筑形式,通過對點線面和結構規律認識,羌族建筑上窄下寬墻面又下至上逐漸向內傾斜,形成強大的向心凝聚力,具有強的節奏感,整個建筑采用分層構筑法,每砌一層,便在隔梁上放置樓板,依次而上,戶戶相連,就地取材石砌土夯,這是從表層結構來分析。而建筑的深層結構是指人與外部世界構成的基本關系,這些關系總是制約表層結構的內在力量,即建筑與文化的關系。那么在這種形式中“白石”就是識別羌族建筑的“符號”,在漢族建筑中我們不會供奉白石、在彝族、藏族、回族等民族中我們也不會發現這種“崇拜現象”或是“裝飾現象”,也就是說這是羌族人所獨有的,它具有唯一性。這就是人們常談的“建筑的可識別性”,而指的正是“符號”(形式語言)的結構關系。這種關系的確立雖然具有某種任意性,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形式的生成可以隨心所欲,它受到深層結構結構的影響和制約。

    供奉在建筑高處的“白石”是羌族人民最自然的、最神圣、而又最樸實,簡略的精神符號。它作為傳承了千年的建筑“符號”,表征了羌族信仰精神的無限指向。文化人類學家蒂里希說:“宗教是人類精神生活所有機能的基礎,它居于人類精神整體中的深層”。在不同的民族文化體系中“信仰的表達”成為各自不同文化表達秩序、體系、形式,在物化層面上建構其精神表達之符號。羌寨是羌族的精神世界,信仰世界的標志性建筑體,而“白石”則是的建筑文化的“外顯性符號”,是羌族神靈的核心聚居域界與祭祀的中心點。

    精選范文推薦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在线观看国产精成人品| 成人3d动漫网址在线观看| 成人综合国产乱在线| 粗大黑人巨精大战欧美成人| 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色欲产成人 |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综合欧美精品久久| 四虎成人免费观看在线网址| 日韩av无码成人精品国产|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热| 成人狠狠色综合| 免费看欧美成人性色生活片| 青青草视频成人| 亚洲欧美成人中文日韩电影| 成人毛片免费播放| 欧美成人全部免费观看1314色| 国产成人免费片在线视频观看| 成人自拍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 国产成人yy精品1024在线| 成人免费观看网欧美片| A级毛片成人网站免费看| 四虎成人精品无码永久在线| 成人毛片18女人毛片免费|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日韩|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久久网站| 成人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国产网站v片免费观看| 老司机成人精品视频lsj| 青青草成人免费|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网站| 国产成人无码综合亚洲日韩| 在线观看成人网站|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亚洲精品| 成人影片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高清视频免费播放|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不卡| 国产成人无码免费视频97 |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狼人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