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美術教育的價值取向與對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高校藝術教育范疇中,美術教育的地位至關重要,也受到了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廣泛關注,一些高校以此突出自身的辦學特點。高校美術教育要有正確的價值取向和良好的美術教育解決方案。改變高校美術教育中的內容、方式和評價模式,積極開發與地域文化相關的校本課程,在日常生活中融入美術教育教學活動,通過構建充滿審美趣味的高校文化氛圍和多種多樣的文化活動,以此促進美術教育中審美情趣和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美術教育;價值取向;對策;解決方案
1構建正確的高校美術教育價值取向
價值取向無疑是所有人思想與活動的指示標準,價值取向上的模糊會導致事務活動的不確定性和效果大打折扣。指導事務活動的指導價值取向的正確性與否是高等學校目前需要面對和破解的課題。事實上,教育主導者應不斷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和強化能力訓練,且要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喚起學生的主動學習愿望,愉悅地參與到所有與美術有關聯的活動中,變被動參加為積極主動參與。教育工作者要鼓勵和引導學生從美術視角來展現自己的主觀感受和實踐體驗,并且將此作為學術和人情感表達的主要模式,強化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新能力,以此達到美術教育最真實、最原始的目的。
2高校美術教育的解決方案
2.1選擇具有創造性的高校美術教育內容
教育內容不僅僅是教學部分的內容,還涵蓋了課堂課外的方方面面。在對內容進行選擇和處理的時候,教育人員首先需要對高校日常生活的材料進行歸納,找到能夠拓寬高校視野,強化高校實踐能力、創造力和想象力的內容。然后要對美術題材的教育作用與意義作深入研究,弄清楚適合賞析的主題、題材是什么樣的,可以進行面貌描繪與體現的又有哪些,有哪些題材能夠以實踐操作的形式出現等等。最后要對不同活動的內容和所要達成的目的進行周密的規劃和細分,同時內容要能夠對學生的想象力和表現力有引導觸發作用,且要便于今后開展的各項高校教育活動。
2.2構建形式多樣的美術教學活動
我們知道,教育目標最終是要通過教學活動來達成的,教學活動層次的高低影響著教育的最終效果。第一,高校教師要根據高校不同學科、專業以及不同年級、階段學生的特點和實際狀況,采取符合實際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美術教育教學方式,如常見的方式有意境想象法、探索法、主題聯想法、色彩欣賞法等,這些方式可以從不同層面來強化學生對美術教學活動的熱情,從而保證美術教育的順利實施與進行。第二,在開展相應的美術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不同的專業特點和未來發展狀況,采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讓學生能夠靈活地選擇適合自己的表現工具,從而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創造力,讓學生對有新意的創作積極響應。第三,教師要在美術教學活動中增加互動,在選擇美術教學材料和內容的時候,可以設置相應的互動環節,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逐步感受到美術活動帶來的快樂。
2.3在其他教學活動和學生日常生活中融入美術教育
美術活動的模式是豐富多彩的,如果只是正式的或是專業的美術教育活動,不能很好地體現美術的實際價值,有意義的美術教育需有機融合到教育過程的各個環節,因此教師在實際的美術教育活動中,還要在更寬泛的教學內容中和高校的日常生活中注入與之適用的美術教育元素。第一,以課程為基礎,在組織和實施課程教學和其他相關教育活動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把美術教育活動融入其中,并以此來拓展美術教學內容、充實課程的文化與美學內涵,這樣才能更好地在各課程中滲透相關的美術教育元素。并且在美術教學活動的時間安排方面要更加靈活多變。這樣雖然與教師所承擔課程的要求和規定有出入,但能更好地體現出教師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愿望。第二,高校除了常規的課堂教學之外,學生在學校還有很多自主支配時間。它包含了日常生活時間、自習時間以及團體組織的活動時間。例如,就餐娛樂的閑暇時間和各種社團活動等。一般來說,這些時間往往都被忽略了,實際上這些日常活動時間也可以融入相應的美術教育元素,這些舉措的逐一落實能夠使學生更多地接觸美術教育的相關內容,且能更好地強化學生的審美觀念,促進學生個人能力的提高。
2.4加強美術教育評價
高校美術教育的評價是為了讓學生獲得更好的知識拓展與延伸,收獲更多的教育教學經驗,并且有效地調動美術教育中學生參與創新創意活動的主動意識。教師對學生的創意評價首先不是簡單孤立的創意本身的技術性判斷與評價,而是在于思維觀點和想象力的超前與膽量,精于表達且善于表達。然后是教師的主觀經驗與固有意識要淡化,要積極倡導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的自我判斷與相互評價,使學生間能夠相互欣賞,并能夠發現他人的優點與長處,鼓勵學生積極進行溝通和交流。所以,教師對學生美術創意的評價不僅僅是在關注創意是否和實際評價標準以及教師個人主觀愿望相吻合,而是要切合實際地反映學生的實際感受,體會其中的趣味性,幫助學生積極健康地成長。
3構建積極健康的高校美術教育文化
3.1創建具有濃厚藝術氛圍的高校環境
高校硬件中的環境安排也可以是學生課程構建與參與的內容之一,構建形式多樣的美術教學環境,是為了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通過外界環境培養學生的藝術創作能力,有效地增強高校美術教育的實際效果。在構建美術教育環境的過程中,高校首先要衡量課堂內外活動的比例和取得的實際效果,盡量減輕高校平時教育教學管理的壓力。其次要提升學生構建環境的熱情,這樣不但能夠讓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強化,還可以把學生的與美術相關的成果作為高校環境裝飾的素材。最后還要強化環境意識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生和環境的互動是學生學習的方式之一,美術作品中的美學因素不但可以讓學生感受到美,還可以調動學生各方面的感知能力,提升學生參與美化環境的積極性。
3.2積極開發與美術和地域文化相關的校本課程
建設校本課程,不僅可以避免國家課程開發存在的不足,還可以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使教學活動具有地方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學生的個性特長展現出來,同時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學生創設出舞臺,使其可以更好地展現自己,使學校的教育工作也更具靈活性。例如,高校可以利用地區、城市特色優勢,在課程開發當中融入人文地域特點,也可組織學生到當地的博物館、美術館等文化展示場所參觀、學習。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還可以增強學生對家鄉和學校的歸屬感,獲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此外,高校還可以根據本地的優勢資源,開發校本課程。以鞍山地區為例,可研究設置玉雕文化、工業題材繪畫等課程。教師在教學活動的設計過程中要結合學生的興趣,鼓勵和倡導學生步入社會,開展社會調研與調查等活動。這不僅需要學生掌握活動的方式,還要學生增強自身活動技能。最終學生通過不斷突破自我,將活動成果展現出來。
3.3形式多樣的美術作品賞析活動
目前,在高校美術教學中雖然有相關的美術作品賞析環節,但基本上是小范圍的,而且基本上以學院為單位進行,存在規模和頻次上的諸多不足。所以,高校教師和管理人員要定時在高校舉辦美術作品與創意展覽,開展形式多樣的賞析活動以及相關的講座與論壇,以此營造輕松愉悅的賞析氛圍,讓學生對美術作品與創意有更好的理解,激發學生藝術創作的熱情。特別是學科之間關于美術知識的溝通交流,可以內化不同專業與藝術的貫通,不斷提升高校的教育活動水平。
參考文獻:
[1]李靜.淺談普通高校藝術教育[J].中國高教研究,2001(10).
[2]曾維華.對當前高校美術教育狀況的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04(5).
作者:高鴻武 單位:鞍山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