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建筑抗震設計的現狀應對措施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地震是非常惡劣的自然災害,它的強力破壞性會對房屋、橋梁等建筑物進行毀滅性地破壞,給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帶來極大的威脅。隨著我國建筑行業的不斷發展,目前,建筑抗震設計的應用和發展已經越來越廣泛,建筑抗震設計的主要方式就是改變建筑物的設計結構,在建筑物上運用延性構件來吸收和傳遞地震的破壞作用,使用簡單實用的結構方式最大程度地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關鍵詞:建筑抗震設計;延性構件;建筑結構
近年來,我國發生了數次地震,雖然強度大小不一,但這已經對我國的經濟建設和人民的幸福生活造成了非常嚴重的損失。尤其是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成為了我國歷史上地震等級最高、死亡人數最多、破壞最為嚴重的一次。這一次慘痛的教訓也告誡我們,應該大大提升建筑行業的抗震設計水平。從多方面對建筑物的結構進行加固,使其在今后的發展中能夠對地震的破壞產生足夠的抵抗作用,為我國的經濟建設和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作出貢獻。
1建筑抗震設計時出現的問題
1.1房屋結構設計中出現的問題
①在工程結構中,由于橫向剛性的結構形式不夠穩定。在結構的分布狀態不斷改變的同時,地震所產生的內力分布也會跟著改變;從而使建筑物的結構分布出現比較大的變化,這會使垂直方向的結構分布出現薄弱的地方,對房屋的整體結構產生很不利的影響。②由于每次地震帶來的破壞形態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很難對地震的危害進行準確地判斷,更是無法及時做出應對措施。根據我國建筑的常規形態來看,通常會理解為,對填充墻進行處理就可以減少自然振動的周期。所以,從結構的整體上來看,垂直填充墻的分布對地震的作用是有影響的。③不重視填充墻的設計。填充墻對工程建筑的主體結構的抗震設計也會產生影響。如果不能對其進行合理的設計,就會埋下安全隱患,對防震工作產生很不利的影響。④鋼筋混凝土的結構在遭遇地震時,會利用自身的結構變形吸收地震所產生的能量,所以在一般情況下,如果利用鋼筋混凝土的結構的變形來釋放地震力是比較危險的。綜上所述,在房屋建筑中一定要注意填充墻的結構位置和剛度,從而確保地震時人們對地震的形式能夠做出明確地判斷,進而減少經濟損失。
1.2場地選址的不正確
對建筑行業來說,建筑物地基條件是影響建筑安全的重要因素。如果我們在選址的過程中,選擇了一些有軟土、液化土或者土壤分布不均勻的場地,那么地震時,這些場地的建筑物就會出現崩塌和下陷的情況,這會對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帶來很大的隱患,地下土壤中存在軟弱粘性的土壤、軟硬土層的分布不均勻。再加上如果有填土的地區,那么建筑物的穩定性很弱,發生地震時建筑物結構會瞬間被破壞,從而導致房屋的坍塌和下沉。如果在建筑的過程中我們無法避開這種特殊土壤和特殊土層,那么我們就應該對建筑物的地基和結構進行合理地加固和設計。
1.3建筑物結構設計不合理
在設計建筑物的結構時,我們應該考慮如何提高建筑物的延性。因為延性能力越強抗震效果越好,延性結構機制可以把地震帶來的破壞作用轉移到其他地方,產生非彈性的形變,使結構的次要構件來吸收地震能量對建筑物的整體結構進行保護。建筑物本身的抗震強度主要依托延性結構的抗震性能,當發生地震時,最先受到破壞的是鋼筋混凝土等的結構的框架,接著是建筑物的支柱受力變形,但是在設計建筑物的延性構件時往往會出現很多問題,如果不能夠合理地設計建筑物的延性構件,就會導致地震產生的破壞還沒有傳到延性構件就會消失,從而使其失去應有的作用。這樣也就無法保證建筑物對地震能量的消耗,從而造成對建筑物的破壞。
2建筑抗震設計采取的措施
2.1房屋建筑抗震設計的措施
①建筑的非結構構件。非結構構件也是抗震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設計房屋的抗震結構時,我們不僅要關注房屋結構的設計,同時還要對非結構構件進行設計。在其質量、變形能力、強度等方面都要進行深入地探討和研究,從而選擇適合建筑物的抗震結構。②梁柱等結構構件的變形會嚴重破壞建筑物的結構,如果梁柱等的變形能力超過自身的承受范圍,就會使建筑物的整體結構都會受到破壞。因此,我們在對建筑物進行抗震設計時,應該把塑性鉸放在梁端并合理設計柱子的破壞機制,這樣才會提升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2.2對建筑物的主體結構進行合理地設計
想要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最主要的就是對建筑物的主體結構進行設計。實踐表明,在復雜的平面布置上,建筑物通常會出現剛心與質心不重合的現象,這樣就會加劇地震的破壞,在設計時我們應該滿足結構豎向均勻性的原則,減少不同種類材料的使用,用最簡單的、規則的建筑形態來對建筑物的結構進行設計。
2.3增強建筑結構的延性能力
在設計建筑物的結構時,一定要注意對延性構件進行合理地設計。合理布置延性構件在建筑結構中的位置,使其更好地吸收地震能量。通過自身的吸收以及非彈性形變的特點,為建筑物的整體結構作出貢獻。
3結語
隨著建筑行業不斷發展,人們現在考慮的已經不單單是居住環境的溫暖與舒適,更多的是為了自身安全所考慮,人為的安全隱患我們還可以防范,但如果是自然災害帶來的危險,我們就無法預防了。近年來我國地震頻發,給我們民眾的生命及財產安全帶來了極大的危害。因此,建筑行業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如何對建筑物進行合理的抗震設計,成為了廣大從事建筑設計等工作人員必須思考的問題。
參考文獻
[1]羅開海,黃世敏.建筑抗震設計規范.發展歷程及展望[J].工程建設標準化,2015(07):73~78.
[2]陳國興.中國建筑抗震設計規范的演變與展望[J].防災減災工程學報,2003(01):102~113.
[3]裘民川.建筑設計在建筑抗震設計中的重要作用[J].工程抗震,1999(04):7~11+40.
作者:趙園園 賈培奇 王燕榮 單位:邢臺職業技術學院 山西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