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框架剪力墻結構特征及建筑施工方法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引言
近年來,因為地震等自然災害頻發的因素,人民群眾非常重視建筑結構的穩定性,并且非常看重科學施工。框架剪力墻是一種常見的結構形式,高質量的框架剪力墻作業是工程項目開展過程中非常關鍵的一個環節,要求作業人員能辨識框架剪力墻的具體類型,并采取正確的作業方式。本文旨在研究框架剪力墻的結構及其相對應的作業技術,并研究其實際運用價值。
2框架剪力結構特征
框架結構建筑使得室內布置具備較大的靈活性,空間相對較大,但不能有效地抵抗水平荷載;剪力墻結構抵抗水平荷載的性能相對較高,但所形成的空間相對較小,使得房屋的空間性弱化,靈活性較差。可見,2種結構的優勢與劣勢恰恰相反。而框架剪力墻結構可以實現優勢互補的效果,將此2種結構的優勢都充分發揮出來。于框架之間增設剪力墻,框架與剪力墻分別承受垂直、水平、水平荷載,不僅能在很大程度增強結構原本的承載性能,也能使結構原本的空間性及靈活性得到保留[1]。由于框架剪力墻結構具備上述優勢,使其在層數相對較多,建筑層高較大的工程項目中得到廣泛運用,能夠實現空間上的按需設置,滿足個性化的建筑功能需求。
3工程概況
高速公路G569線北山至仙米寺,連接內蒙、甘肅、青海3省,是連接華北與東北2大區域的重要通道。項目工程長352.237km,投資成本大約207.74億元。項目中的房建部分沿線K175+500~K280+600,長104.9km。其中主要包括:路政綜合樓,總面積3335.8m2,地上4層,框架結構;路政宿舍樓,總面積4201.20m2,地上5層,框架結構;交警綜合樓,總面積1277.54m2,地上3層,框架結構。還有養護工區設備庫、收費站門房、收費大棚、車庫等。
4框架剪力墻結構施工技術
4.1測量放線施工
施工開始之前,應該進行測量放線,此階段的數據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項目工程的施工質量,并且會直接影響施工圖紙的繪制。鑒于此,測量放線的技術人員一定要具備豐富的經驗,并且要有相關的上崗資格。實際測量期間所運用的設施及器材都要達標,并且在使用之前需進行設備性能的檢查,妥善落實設備的計量工作,使得測量所得數據具備可靠性與真實性。測量結束之后,詳細記錄所得數據,之后再次測量,如果2次所得數據沒有明顯差異,就表示數據可靠,反之則要重新展開測量放線工作,直到發現數據出現明顯差異的緣由所在。
4.2鋼筋施工
建筑項目通常會選擇框架剪力墻結構形式進行施工,而這種結構形式中鋼筋的設置非常重要。鋼筋節點在布設時具備較大的密集性,在實際安裝與澆筑過程中容易出現節點位移的問題,因此,一定要采取方式實現箍筋框固定的目的。換言之,在鋼筋施工的環節中,應該根據建筑工程的實際情況展開放樣施工,或是憑借模具展開鋼筋加工[2]。柱筋與柱筋框在放樣定位環節中,要采取豎直、水平墻體梯格筋的方式來有效緊固鋼筋,如此便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鋼筋位移率。同時,還應該確定各梁柱節點,在計算機上進行鋼筋布設圖樣的繪制,然后基于繪制圖樣進行模擬樣板的設置,使得各節點實際所處位置的清晰性得到增強,工作人員在施工與建設過程中也能更加明了。
4.3混凝土施工
混凝土在施工中非常重要,其施工質量是框架剪力墻質量的重要影響因素。因此,務必做到下面幾點以保障混凝土施工的水平與質量:1)在地基中適當加入防凍害的物質,防止產生凍害地基基礎的事件,保障施工效率2)在采購混凝土時,應該在其中添加一定量的防凍液,避免產生凍害混凝土的現象。3)在配置混凝土時,可以適當添加粉煤灰,進而有效降低水泥的水化效率,使得混凝土內部與表面的溫差減小,保持內部與表面壓力處于相對穩定的狀態,防止產生混凝土溢出現象。4)在配置混凝土構件時,應在模子內置入混凝土,之后放置于防潮防水的地方,成型之后進行檢測,構建的強度與牢固度達到相應標準之后才能夠進行拆模作業,如此,能有效降低構件變形率。5)在使用混凝土材料前,要進行砂石含水量的檢測,并且基于特定的結構選擇合適的配合比。6)在攪拌作業環節,應該按照一定次序添加石子、砂與水泥等,充分混合均勻之后才能夠運用到施工環節中去。7)混凝土澆筑環節中,應該根據施工流程開展,首先施工強度高/高等級的部分,之后才安排強度小/低等級的部分進行作業,如此就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整體澆筑的質量。
4.4結構轉換層施工技術
在實際施工過程中,應該將工程建筑的第3層當成是轉換層,梁和梁兩者的跨度最大值控制在8.3m,梁高范圍是0.8~1.7m。由于在第3層結構中,需要較多的混凝土,并且轉換層內存在較多的鋼筋穿插現象,需要嚴格控制結構的整體性,鑒于此,應該選擇連續施工技術進行作業。在第3層進行混凝土澆筑施工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作業難度,應該基于建筑項目的實際情況進行施工流程的設置,有效選擇施工技術,如此能有效保障施工的安全性。此外,要運用適當的支持體系:梁板、模板、膠合板大概為20mm,如此方可達到項目設計與作業的實際需求;厚膠合板同樣是20mm,如此方可使得梁側模板的支撐性能得到有效增強,進而提升轉換層作業的安全性與可靠性,并且使得轉換層結構的質量得到極大保障。在實際施工過程中,首先應該配置模板豎向支撐架構,并且選擇組合門式的鋼架架構配置大梁底模板,以方木作為模板的底座,沿梁長進行門架的布設,門架與門架應該相距大概500mm,如此便可使得支撐體系的穩定性與剛度得到保障[3]。同時,因為在轉換層作業環節中采取的是連續施工的方式,所以側模部位需要承受巨大的作用力,故而在澆筑施工開始之前應該借助方木與拉螺桿實現側模的緊固,防止產生爆板的現象。本建筑項目中運用的方木,寬度與長度分別是50mm、100mm,拉螺桿直徑是12mm。
5結語
綜上所述,框架剪力墻這種建筑結構模式結合了剪力墻結構與框架結構這2種建筑結構的優勢,其荷載、抗變形、靈活性、空間性等性能均得到極大的提升,可是在高層工程項目中所運用的建筑技術與方法始終處于優化、改進的狀態,因此,在建筑工程項目中運用框架剪力墻結構進行施工時,應該不斷提升對作業技術的要求,而這就要深入研究、分析框架剪力墻這種建筑結構形式,并基于此選擇合適的施工方法與技術,制訂完善的施工流程,使得施工過程實現精準化的目標,這不但能夠成為施工質量的有效保障,保證施工安全性與施工效率,提升房屋性能,還能夠在最大程度上促進建筑領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周偉.建筑工程的框架剪力墻結構施工技術[J].建筑技術開發,2019(9):74-75.
【2】李天水.房屋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墻結構施工技術要點[J].工程技術研究,2019(5):40.
【3】龔鵬.框架剪力墻結構建筑施工技術在建筑工程中的運用分析[J].中外建筑,2019(1):195-197.
作者:王萌 單位:中交二公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