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建筑空間格局等級特征層次化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為了提高居住建筑室內空間格局的使用效率,本文提出居住建筑空間格局等級特征層次化分析,通過分析居住建筑空間格局的功能特征和室內空間格局的靈活性,實現居住建筑空間格局一級特征分析;通過對居住建筑室內空間布置的細節特征和居住建筑室內空間格局的環境特征進行分析,實現居住建筑空間格局二級特征分析;對居住建筑整體配套措施之間的協調特征分析,實現居住建筑空間格局三級特征分析。
關鍵詞:居住建筑;空間格局;利用效率;設計
1居住建筑空間格局一級特征分析
居住建筑空間格局按照等級特征進行層次化分析,能夠清晰地向住戶反映出每一等級空間格局的具體特征。
1.1居住建筑空間格局的功能特征分析
保證居住建筑空間格局設計成功的前提條件是功能分區層次化設計。在居住建筑空間格局設計中,要正確處理好室內外區域、格局的動靜區域以及建筑的潔污區域等每一個區域的功能關系,同時要滿足每一個功能分區的層次化設計要求。居住建筑功能分區的層次化設計是居民選擇建筑戶型的重要觀測點。在保證居住建筑功能分區層次化的同時,還要保證順暢的室內流線,減少對其他區域的干擾,在設計居住建筑的空間格局時,要隨機應變、懂得變通,空間格局不同功能之間是可以相互融合以及交換的,保證每一個區域的綜合利用,來提高居住建筑室內空間格局的使用率。居民的室內活動具有一定的邏輯性,在配置室內不同性質的空間之前,要考慮空間格局之間的層次關系,還要通過動線組織把每一個居室空間格局結合成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根據居住建筑空間格局的功能特征進行空間格局的面積分配,主要是由居民的活動空間及家具設備空間需求來確定的。如果居住建筑的總面積一定,則要考慮每一個空間格局面積分配的相互制約關系,切記不要把某一空間格局的面積設計得過大,而導致其他空間格局變得非常小,這樣的設計會影響到居住建筑功能空間的層次化設計,降低整個建筑的品質。
1.2室內空間格局的靈活性分析
如今廣泛倡導使用較大空間格局的結構設計,這樣的設計可以使居民根據居住需要來自主地分隔空間,更能凸顯其層次化特征。要想保證居住建筑室內空間格局的靈活性,要具備三個條件:一是室內空間格局結構可以再分隔;二是可以在既定面積標準的情況下,可以根據住戶的實際生活需求進行調整;三是隔墻墻體必須是輕質且可以拆裝的。在中小型的居住建筑中,套型的整體面積都比較小,如果居住建筑空間格局劃分過于精細,會給住戶一種特別擁擠的感覺,因此中小型居住建筑的空間格局設計要特別注重空間格局的組織,同時還要保證增大套內空間格局的優勢。還可以把功能聯系緊密的空間格局相互連通或者合二為一,這樣有利于增加室內的空間感,例如,中小型居住建筑設計獨立書房就會縮小室內空間,可以適當把餐廳和書房合并,交錯使用。除此之外,將餐廳和廚房的隔斷打開,使餐廳和臥室之間連通,陽臺和臥室也連通,這些方式可以起到擴大居住建筑空間感的效果。
2居住建筑空間格局二級特征分析
2.1居住建筑室內空間布置的細節特征分析
在中小型居住建筑設計中,通常廚房的位置選在戶門的附近,這樣的設計方便食品和垃圾的進出,還要保證廚房和陽臺、客廳之間有一定的聯系,來減少廚房活動對其他房間的干擾,由于廚房和衛生間的管線通常是非常密集的且空間格局較小,所以要合理地進行布置,這樣可以使廚房的空間格局利用達到最大程度。設計廚房時要注重廚房空間格局的豎向布置,使廚房的空間格局復合利用。居住建筑衛生間的空間格局盡量設計在一個隱蔽且方便的位置。可以把洗漱和浴室分開來設計衛生間空間格局,這樣可以減少衛生間使用時對其他空間格局的影響,還有利于布置洗衣機和熱水器。在中小型居住建筑中,如果沒有設計兩個衛生間的必要,就采用一個衛生間的設計,可以節省出一些面積給其他空間利用,從而提高居住建筑空間格局的利用效率。
2.2居住建筑室內空間格局的環境特征分析
居住建筑室內的聲環境主要指的是樓板撞擊聲隔聲、分戶墻隔聲以及樓板空氣聲的隔聲效果。其中樓板撞擊聲隔聲是主要解決的問題。光環境主要指的是居住建筑的室內采光情況是否滿足自然采光標準,通常都是通過開窗獲得。居住建筑的開窗面積與室內采光有一定關系,但是并不是開窗面積越大越好,如果窗戶過于大,就會出現能耗大、私密性偏差的問題,以及不安全等很多負面結果。居住建筑滿足采光只是光環境的一個基本要求,影響光環境的因素還有居住建筑的位置以及建筑所處位置的高低。一般情況下,居住建筑的臥室和客廳都應該可以得到充足的日照,客廳是人們活動最集中的地方,一般空間格局設計比較大,窗戶也設計得相對較大一些,提高了客廳的使用舒適度。通常情況下,居住建筑的保溫采用的是墻外保溫綜合體系,隔熱是對建筑墻體以及窗戶進行隔熱和防曬處理,影響熱環境的因素不僅有外墻保溫和隔熱,還有室內裝飾材料、戶型格局以及家具布置。好的熱環境有利于居住建筑室內通風,在夏季能對降低室內溫度有很好的效果。室內裝飾材料盡量選擇熱惰性材料,這樣有利于保持室內熱環境穩定,增強室內環境舒適度。居住建筑的空間格局設計要盡量利用自然資源,在空間格局劃分的基礎上,保證每一個居室能做到自然采光、自然通風,營造一個安靜美好的生活環境。
3居住建筑空間格局三級特征分析
3.1居住建筑整體配套設施之間的協調特征分析
在研究居住建筑的總體規劃時,有必要組織建設規劃方做好規劃輔助工程,安排各種專業管網和定位輔助設施,使土建和輔助設施施工同步進行。借助有針對性的管理機制和科學的管理程序,將開發商、建筑公司和各種專業支持部門合二為一,最大限度地縮短施工周期。居住建筑配套設施是衡量居民生活質量的重要指標,也是物業管理的重要基礎工作內容,其重點與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舒適度密切相關。因此,開發商應認真學習,高度重視居住建筑輔助設施的建設,對自己、社會和消費者負責。
3.2居住建筑空間格局三級的環境特征分析
在一個小區中,居住人數越多整體配套設施就越多,如果小區的容積率一定,加大中小戶型的比例,就會增加很多戶數,從而達到配套設施增加的目的。戶數增加的同時會增加兒童的數量,那么就要對小區附近學校的配套設施做出相應的調整;戶數增加還會導致私家車數量增多,還要適當增加小區內的停車位;另外,小區內綠化也要根據戶數的增加做出相應調整,綠化的調整需要城市建設規劃師與建筑師共同來調整。如今,在國內的一、二線城市中,提倡降低居住建筑的高度以及容積率,隨著農業人口不斷遷移城市,還要提高居住建筑的密度,促進居住建筑走向低層化和個性化。低層且高密度的居住建筑能夠營造一種親切的建筑尺度,同時有利于使城市空間布局呈現一定的連續性,為創造舒適宜人的城市環境提供了有利條件。
作者:周波 單位:河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