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建筑經濟與生態經濟的互動性機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建筑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不僅是文化與技術發展的直觀體現,同時也是一種與經濟領域密切相關的社會行為,建筑經濟在國民經濟發展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針對當前可持續發展理念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生態經濟理論,將其與建筑經濟結合起來,有著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本文結合建筑經濟與生態經濟的相關概念,對其互動性機制進行了研究和討論。
【關鍵詞】建筑經濟 生態經濟 互動性機制
1建筑經濟與生態經濟
建筑經濟是指建設領域內,關于建筑工程項目經濟方面的預測、決策、分析和評估等活動,是一門專門的學科,其管理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工程建設的順利進行。通常來講,建筑經濟包含有三個要素,即成本、質量和時間,要想確保建筑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就必須在充分保證質量的前提下,以最短的時間和最少的成本投入,獲得客戶滿意的產品。而一直以來,人們在建筑工程建設中,往往片面追求經濟效益而忽視環境效益,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伴隨著人們認識水平的提高,在建筑經濟中開始重視對于生態環境的保護,在原本的三要素基礎上,增加了許多新的評價內容,如資源消耗、環境健康水平等,從生態意義上,對建筑進行了全面衡量和評估,也使得可持續性建筑成為公眾的普遍期望。生態經濟也被稱為環境經濟,是指政府部門在制定發展規劃的過程中,不僅需要考慮經濟問題,還應該考慮生態環境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生態經濟是生態學中一個比較重要的概念,其目的在于實現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在該理念的范疇內,人們追求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通過科學合理的手段,在實現區域環境價值的同時,實現社會經濟與價值體系的整合。將生態經濟應用到建筑領域所產生的可持續性建筑,并不僅僅是追求環境保護,更多的是將經濟衡量標準與環境的價值相互結合起來,其產生和發展從某種意義上可以看做是實現自然資本生態主義的過程,能夠使自然資本更好的轉化為經濟價值。
2生態經濟視角下的建筑經濟
從生態經濟角度分析,建筑經濟體現出幾個比較顯著的特征:
2.1生態與環保
在現代建筑設計中,不僅需要考慮建筑自身的功能和外觀,還應該遵循生態環保原則,利用自然材料或者綠色環保材料,注重對人居環境的綠化以及自然環境的美化。例如,在成本允許的情況下,應該以天然木材作為建筑的墻體和地板材料,保溫材料也可以使用可再生的木材,或者在舊建筑中拆除處理后的木板,最大限度地減少建筑施工對于自然環境的污染和破壞,減少水泥等材料的使用。同時,在建筑外墻上,應該盡量利用材料本身的顏色去滿足外觀需求,不使用油漆,減少其對于環境的污染和人體的危害。
2.2智能與優化
智能化的出現,能夠確保建筑節能目標的有效實現。在生態經濟視角下,建筑經濟更多的表現為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和設備,實現對于建筑成本與功能的控制和優化,智能化也就成為現代建筑的主要特征之一。在現代建筑中,利用智能控制系統,能夠對建筑中的各種現代化設備進行集中控制,以滿足使用者的舒適性和便捷性需求。同時,在智能化控制過程中,還可以結合相應的供水系統和污水循環系統,對室內植物進行自動澆灌,對水資源進行循環利用,實現建筑的良性發展。
2.3節能與自然
在生態經濟視角下,現代建筑應該堅持節能環保原則,提升能源的利用效率,減少能源的浪費。為了迎合這個目標,需要盡可能利用自然資源取代不可再生資源。例如,從水資源的節約方面分析,應該對衛生間進行整體規劃預制,選擇節水性產品作為內部用水設施,如節水噴頭、節水潔具等。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也可以設置雨污水回收利用系統,將回收處理后的水用于沖馬桶,實現水資源的循環利用。
3建筑經濟與生態經濟的互動性機制
3.1優化評價體系
在對現代建筑進行評價時,應該從我國的基本國情出發,結合建筑所處區域的氣候條件和經濟發展狀況,構建相應的評估體系。一方面,應該將評估體系中的各種量化指標與已經頒布的各種規范和標準統一起來,將現行的規范和標準作為評估體系量化指標的前提;另一方面,應該確保評估指標的客觀性和公正性,能夠簡單明了地對建筑的品質和環保性能進行評估。
3.2構建指標體系
建筑經濟與生態經濟的良性互動,實際上可以看做現代建筑與生態經濟的相互結合,而要想對其結合的程度進行分析,就必須構建一套相對合理的指標體系,對建筑進行全面準確的反映,對現代建筑的生態發展規劃進行指導。同時,在對現代建筑進行設計規劃時,應該確保目標的明確性和可定量化,例如,對于汽車的使用頻率及用量,應該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進行限制,對于多樣化的本土能源供應和可再生資源的使用應該有效進行落實。
3.3建筑經濟可持續發展
在當前市場經濟背景下,建筑經濟與生態經濟的良性互動和相互結合,推動了建筑設計的變革。在對建筑進行設計的過程中,應該確保設計規劃的可持續性,制定出效率最高的計劃,明確可持續建筑并非追求建筑風格或者建筑造型的改變,而是多種價值相互結合的有機系統。生態經濟的應用,并不意味著建筑成本的增加,也不一定不普通建筑更加復雜,而是通過對建筑整體的合理設計,實現成本與效益的最佳關系,減少建筑的能源消耗,提高人們的生活品質。實際上,要想實現建筑經濟與生態經濟的良性互動,需要將經濟、人以及環境看做一個統一的整體,構建全新的機制,為可持續發展設立相應的目標,通過科學合理的措施和方法,以減少資源與能源的消耗為基礎,以降低可持續性建筑在全生命周期內的成本為目的,以減少環境污染為前提,提升可持續建筑中經濟分析與環境影響分析的整合程度,促進自然資本價值向現實價值的轉化,充分體現可持續性建筑在環境與經濟評價中的優越性。
4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建筑在社會中的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其與經濟、生態的關系也變得更加密切。在現代建筑設計中,人們不僅追求建筑空間的有效利用,追求建筑環境的舒適性,也開始認識到建筑與自然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對于其環保和節能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此,需要在生態經濟視角下,對建筑經濟進行重新認識,實現兩者的良性互動,推動可持續性建筑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龍姚.生態經濟理論對建筑經濟觀念的重構[J].現代商業,2008(15).
[2]黃英強.基于生態經濟理論對建筑經濟觀念的再認識[J].邢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4).
[3]朱娟.建筑經濟與生態經濟的互動性機制研究[J].企業導報,2013(19).
[4]周奇峰.建筑經濟與生態經濟的互動性機制探討[J].經營管理者,2014(29).
作者:張洪霞 單位:江蘇睢寧縣規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