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區域性傳統建筑風格引入職校教學研究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區域性傳統建筑風格引入職校教學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區域性傳統建筑風格引入職校教學研究

    [摘要]為了傳承和保護區域性傳統建筑風格,增強職校建筑專業的獨特性以及學生的競爭力勢在必行。本文通過分析職校建筑專業教學發展存在的問題以及融合當地特色建筑風格的重要性與迫切性,提出職業院校建筑專業教育融合區域內建筑風格、傳統工藝教學的具體措施,并以北部灣職業技術學校建筑專業作為試點對象進行論述,顯示該措施對建筑專業特色轉型與提高學生綜合競爭力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中職教學;建筑專業;區域性;建筑風格;工藝

    由于教育體系以及建筑標準的統一性,我國的城市建設風格相似性極高,特異性、民族特色正快速地衰退。2011年,國家頒布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黨的十八大之后,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文化遺產的歷史意義和作用,將其作為新時期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組成部分;2017年1月,中央印發《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明確要求“非遺傳承和傳統文化傳承”應全方位、全學段、全過程融入從幼兒園、中小學、大學甚至繼續教育,并要“以幼兒園、中小學教材為重點,構建中華文化課程和教材體系”。建筑是各個時代政治、經濟、文化、技術的縮影,中國傳統建筑具有豐富的文化底蘊,傳承和弘揚傳統建筑文化與工藝就是傳承和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為了傳承和保護區域性的建筑特色工藝,發展并弘揚本土建筑特色文化,通過在當地乃至區域內,針對職業院校(以下簡稱職校)的建筑工程專業進行本土化融合發展,既可以保護傳統建筑工藝,也為建筑專業的轉型發展提供了政策依據和有效的方案[1-4]。

    1  職校建筑專業發展面臨的瓶頸問題

    1.1當前基礎建設生態環境過度飽和

    我國的基礎建設工程在發展早期處于以國防、工業發展為主的計劃經濟時代,民用建筑的建設量相對較小。改革開放的浪潮催生了地產行業,20世紀80年代至2008年,全國各地開始了大規模的基礎建設,民用建筑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這個階段的建筑行業呈現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中等職校也為該行業輸送大量的建筑人才。值得注意的是,這30年以來的民用建筑風格幾乎沒有了傳統建筑的影子,建筑的外觀設計讓步于建筑的使用功能,建筑的使用功能占據主導地位。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后,建筑行業的發展經歷了人才堆積、需求量大幅下滑的灰色時期;2015年起,基礎建設行業雖然開始復蘇,工程建設量開始增加,但與2008年金融危機以前的高速增長階段相比不可同日而語。此時的建筑行業人才趨于飽和,行業對工程人才的素質要求普遍提高,職校建筑專業的學生時常面臨就業不理想的窘境,特別是中職學生的就業質量普遍不高[5-7]。

    1.2職校建筑專業改革突破難度加大

    職業教育的本質是對成熟技術的傳授,對于理論上的要求相對不高,學生側重掌握實操技能即可。由于推廣標準化、工業化、規范化生產,當前建筑行業對職校學生的技能水平、工藝水準要求不高,只需要滿足建筑規范的最低標準,即可達到建設目的。由此導致建筑專業的改革動力嚴重不足,造成改革成效疲軟,學校對教學質量的把控只需滿足全國建筑行業統一的生產制作標準即可。在全國范圍內,當前的建筑工藝因其具有的統一性,導致施工工藝以及方法不具有特異性、民族性,從而使建筑專業很難有較大的突破。而傳統建筑對于工匠的手工技藝要求相對較高,但這種工藝在商業浪潮中日漸式微,具備傳承手藝的工匠寥寥無幾。但地域性的原因,不同區域的建筑風格存在不同的風格及獨有的工藝,這就為不同地域的建筑專業學科走向特色學科提供可能,成為建筑專業改革的一大方向。

    2  建筑專業融合當地建筑特色的重要性

    2.1地方特色建筑需求增強

    國家的經濟轉型騰飛,促進國民的收入水平與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人民群眾對生活品質的訴求愈加強烈。對于居住環境、建筑審美的要求不再僅僅滿足于建筑的使用功能,將建筑的外觀設計與傳統建筑風格融合成為時下社會的主流訴求。值得關注的是,我國絕對貧困問題已得到歷史性地解決,社會主義農村建設開始走向鄉村振興的廣闊道路。廣大鄉鎮、村屯現仍存在大量的老舊自建房亟待重建,而農村的絕大多數自建房并不納入招投標的范疇,可以隨機選擇外觀及戶型。根據調查,大多數農民群眾對于本土的建筑特色保有獨特的情懷,因而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期內,我國農村乃至城鎮的自建房建設,仍需要大量具備傳統建筑設計及施工工藝的建筑人才。

    2.2對傳統建筑保護力度加強

    1949年至改革開放期間,受當時經濟狀況的影響,我國的民用建筑風格主要還是滿足生活生產上的基本要求,除了政府、學校等部門建筑外觀借鑒了蘇式風格以外,基本都是方形的平房,沒有觀賞價值。改革開放后的40年間,我國的建筑風格開始向歐美學習,現存的大量地產樓盤、政府部門及學校的新建建筑風格,基本是建立在西歐建筑風格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這與我國的傳統文化并不相容,甚至在特定的區域顯得極其突兀。隨著人民知識水平的不斷提高,對傳統文化的保護意識、文化斷層的危機意識不斷增強,各級政府和人民開始挖掘和保護本土文化遺產。本土的建筑風格及施工工藝作為非物質文化的重要載體,已經被重點保護和傳承。近年來國家相繼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和出臺《關于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并制定“國家、省、市、縣”共4級保護體系,要求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保存。隨著時間的推移,大部分傳統建筑的使用價值已不完全是作為最初的功用,而是作為一種旅游資源為大眾所推崇,帶動當地旅游業的發展,受到地方政府和民眾的保護和傳承。而傳承建筑文化與工藝不僅僅是修復文物,更重要的是不斷發展和傳承傳統,將更適合時代的傳統建筑融入時代的潮流,使傳統的建筑風格在不斷發展和傳承中永葆生機。

    2.3傳統建筑工匠人才斷層及缺失

    值得關注的是,過去的半個世紀以來,由于傳統建筑難以滿足現代的生活需求,該類建筑的建設量急劇下降,甚至被鋼筋混凝土結構所取代。具備傳統工藝的工匠已經步入耄耋之年,新生的建筑工匠已經很少掌握這種工藝。傳統的建筑風格傳承主要是通過口口相傳以及實物教學,并無太多文字記載,隨著當前傳統建筑的消失,更是難以培養和鍛煉人才。人才的斷層與缺失成為當前傳統建筑文化難以為繼的重要因素。

    3  措施與實施

    3.1保護和發展傳統建筑工藝

    城鎮化的推進必然會導致舊有建筑物的拆除與重建,在西式建筑的建設浪潮中,我國的傳統建筑正逐漸被淹沒,保護既有的、修復殘敗的傳統建筑已是極為迫切。由于當前高校的土木工程專業并沒有將本土的傳統建筑風格與施工工藝納入教學大綱,要實現本土建筑的傳承,職??梢猿蔀橹懈闪α?,將保護和發展傳統建筑工藝列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并納入職校教學課程體系。由于傳統建筑大多采用木質材料,這在一定層面上限制了其使用。作為職業學校,應該肩負起弘揚和發展傳統建筑的責任,將現代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藝與傳統建筑相結合,使得傳統樣式的建筑既能滿足現代社會的使用需求,也能推動社會興建傳統建筑的浪潮,以此保護和傳承傳統建筑。

    3.2建設傳統建筑特色實訓基地

    職業教育注重“學中做,做中學”“知行合一,理實一體”,但在本土具有代表性、有特色的傳統建筑往往存量比較少且分散,不利于教學。以北部灣職業技術學校為試點對象,職校應該根據《廣西中等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指導標準》要求,建設傳統建筑特色實訓基地。如搭建可拆卸式大型傳統建筑模型,制作斗拱、榫卯、四合院等小型教學模型,讓學生能直觀認識傳統建筑;建立“古建筑彩畫實訓室”“木工室”“古建筑施工技能實訓室”等,以豐富、真實情景和充實的實訓內容,滿足學生在傳統建筑瓦石、木作、彩畫方面的實訓需要,掌握傳統建筑的施工工藝的實戰陣地。同時,實訓基地也可對外開放,承接社會企業培訓,邀請本地中小學生參觀,做到傳承、弘揚傳統建筑文化和工藝與創造經濟價值兩不誤。

    3.3引進傳統建筑工匠并開設工匠室

    當前,職校教師大部分來自普通高等學校,他們雖然經過系統專業學習,具有較好理論知識,但實踐經驗和能力往往相對較弱,甚至對傳統建筑的施工和工藝不感興趣,知之甚少。而在社會和企業有許多傳統建筑建造工匠,職業學校應當聘請他們作為專業課教師,一方面有利于改善學校教師隊伍結構,彼此相互學習共同提高;另一方面也為工匠提供了更大平臺,使他們的技藝和工匠精神得到推廣和傳承。同時,工匠們有較廣、較好的人脈資源,也有利于推動開展校企合作,有利于促進學生就業。

    3.4開設傳統建筑特色班級

    作為以實踐動手能力為強項的教學單位,職校應該肩負起培養傳統建筑工匠乃至工程師的重要責任。職校應當在自然班級中單獨開設一個傳統建筑教學班級,其宗旨是為了培養既能掌握現代建筑工程技術又熟悉設計運用傳統建筑的工匠人才。應當指出的是,傳統建筑的施工工藝乃至外觀設計,應當聘請本土具有資歷的古建筑建設工匠作為授課的常設顧問,通過工匠對年輕教師以及學生進行講解和教學,以“師帶徒”的方式培養一大批傳統建筑工匠,才能滿足社會對傳統建筑建設的人才需求。

    3.5編撰本土建筑施工及設計教材

    絕大多數的傳統建筑是通過口口相傳、手把手教學的方式而傳承,并沒有進行系統科學的文獻記載。為了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以及傳播和記錄本土傳統建筑的歷史元素。職校教師在認真調研和研究的基礎上,經由傳統資深工匠的指導下,應當將本土傳統建筑施工及設計編撰成體系教材,并將現代的力學原理以及結構設計運用到傳統建筑的設計施工中。系統地對古建筑設計、施工等環節進行剖析,也為傳統風格的建筑發展帶來強勁的動力。

    4  結語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應當是全方位的,復興不僅僅是經濟總量的世界第一,還有文化的復興,而本土傳統建筑作為重要的文化載體,在國家復興的進程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作為建筑專業的工作者,有必要、有責任對本土傳統建筑進行傳承和發展。借力職校于社會的直接對接性,在職校建筑專業開設傳統建筑教學課程,為社會培養大量優秀的掌握傳統建筑設計和施工的現代化人才,更能為本土的傳統建筑得以傳承和發揚提供人才支持。

    [參考文獻]

    [1]楊春明.高職古建筑修繕專業人才培養的經驗[C]//中國民族建設研究會,中國旅游協會旅游景區分會.中國名村名鎮保護與旅游發展高峰論壇論文集,2007:90-95.

    [2]吳德興.現代建筑設計對地域古建筑文化的傳承與創新[J].貴陽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15(3):111-115.

    [3]譚遠龍.淺談嶺南古建筑文化傳承與創新設計[J].建筑建材裝飾,2019(7):216,208.

    [4]李寶軍.新時期中等職業學校建筑施工課程教學模式的創新[J].赤子,2018(7):249.

    [5]石安然.巧手補天處絕技萬古傳——關于故宮古建筑維修與古建筑技術傳承問題[J].建設科技,2018(2):81-82.

    [6]黃松雪,王茁,向婧妍,等.古建筑的傳承與發展[J].四川建材,2019,45(3):37-38+40.

    [7]凌鎮陽,王正,付如一,等.古建筑文化的發展與保護傳承[J].農村科學實驗,2019(9):85-87.

    作者:梁華江 單位:北部灣職業技術學校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久久久成人毛片免费看|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成人毛片免费观看视频大全| 欧美成人免费公开播放欧美成人免费一区在线播放| 亚洲成人免费网站| 成人永久福利免费观看| 免费特级黄毛片在线成人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 成人综合激情另类小说| 亚洲色成人www永久网站| 最新69国产成人精品视频69| 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 一级成人理伦片|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3d成人免费动漫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青青热久免费精品| (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 欧美成人午夜片一一在线观看| 成人在线免费网站| 2345成人高清毛片|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app| 成人国产在线观看高清不卡| 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老人| 在线观看国产精成人品| 99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成人热| 成人a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 成人免费午夜视频| 青青国产成人久久激情91麻豆|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车a | a成人毛片免费观看| www成人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秒播 | 成人在线视频一区| 成人在线免费网站| 成人性开放大片| 成人a级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爽爽激情在线观看| 成人综合久久综合| 成人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小说| 日韩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