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新生心理學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1符合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要求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觀,同志在建黨9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人才是第一資源,是國家發展的戰略資源”“特別是要抓緊培養造就青年英才,形成人才輩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生動局面”。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可見,以人為本的人才培養模式是我國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基本要求,是社會發展和進步的實際需要。積極的心理教育方式是符合以人為本的教育要求和目標的,通過積極的手段引導學生從積極方面來理解問題,處理事情,培養積極的心理品質和樂觀向上的品格,建立積極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學會運用積極的心理學方法論解決問題,用積極的思想方式和心理學方法武裝自己,根除產生消極心理的思想環境,學會發現幸福,分享快樂,激發自身積極的潛能,保持生命最佳狀態,塑造積極的大學生活。
1.2符合高校教育實際需求
當前,高校的入學教育側重專業教育以及日常事務的講解說明,如安全、黨建、學生管理規范等,心理健康相關教育僅限于1次講座或1次團體活動,效果不盡如人意。首先,相當數量的大學生感到迷茫,缺少學習計劃和職業生涯規劃,在困惑中浪費了大好時光,出現逃課、掛科、沉迷網絡游戲、在線聊天等現象。其次,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多側重于問題學生,對大部分“心理健康”學生缺少關注。此外,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內容貧乏,采用灌輸式的單調教育形式。解決以上問題,就要運用積極心理學,培養大學生健康、積極的生活態度和良好的心理素質,給學生灌注希望與力量,幫助其建立一個關注未來、充滿希望、自信、樂觀、感恩的集體。
1.3符合90后大學生心理成長特點
90后大學生思想活躍、朝氣蓬勃、積極向上。他們在行為上表現出很高的自主性,渴望獨立也表現得過早成熟,但實際上他們依賴心理強,抗挫能力差,假性成熟。調查顯示:“有72.3%的人表示在遭遇挫折后,自己心理會留下陰影。甚至有5.1%的同學表示自己會因此一蹶不振。”他們在思維上表現出觀念超前、觀點深刻、邏輯嚴密,善于表達,強迫自己效仿成年人的思維方式。他們在情感表達上外顯而張揚,情緒強化,情感弱化,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情感的表達,在認知上表現出果敢直接,但明辨是非能力有待加強,平均智商高、好奇心強、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強,富有創造力,具有創新精神。因此,積極心理學有助于激發90后大學生的正能量,使其擁有陽光的心理。
2運用積極心理學推進高校新生入學教育
2.1培養大學新生積極的主觀體驗
積極的主觀體驗可以形成積極的思維與行為。運用積極心理學進行入學教育,可以使新生具有深刻的心理體驗,形成積極的表現,從而縮短適應期。例如,通過積極的團體心理拓展訓練、頭腦風暴、角色扮演、集體演講等增強新生成功體驗;通過積極的朋輩心理輔導,增強新生被需要的體驗;通過積極的自我暗示,自我完善,即自我對話,改變發型服飾,改變說話方式等,增強新生自信的體驗;通過積極的自我激勵,即同學間互相接納、欣賞、鼓勵、肯定等方式,增強新生間相互理解、尊重和共同成長的體驗。積極心理學強調人人都有發展的可能性。充分培養自我教育能力,正確認識自我,悅納自我和主動管理自我,既有利于提高入學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又能使大學新生樹立正確的心理健康意識,促進認知的發展,增強適應環境的能力,從而使大學新生開啟積極、樂觀的大學生活。
2.2激發大學新生積極的人格力量
積極的人格特征是積極心理學研究的基礎,它是人成長的動力,不僅可以預防消極人格的破壞作用,還能夠促進積極適應能力的發展,維護心理健康。積極心理學認為積極人格力量應具有創造性、好奇心、熱愛學習、思想開放和洞察力等。運用積極心理學開展入學教育,可以塑造和培養大學新生的積極心理品質,使大學新生學會積極地自我調適,提高應對環境改變和挫折的能力。例如,大學新生通過在線VIA力量問卷(VIA-IS)識別出自己的標志性力量,在接下來的1周里,每天使用一種新的方式去實踐這種力量。這是通過系統測驗得到關鍵因素,并通過心理學手段對其長遠積極效應的一種干預措施,使學生根據自己不同情況,采用適合自己的新方式去使用這種力量,從而激發大學新生性格中的積極力量。只有塑造和培養大學新生的積極人格品質,使他們意識到自身積極的潛能,形成積極向上的環境氛圍,才能達到入學教育的目的。
2.3完善大學新生積極的人際關系
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大學新生融入大學生活的必要條件。大學生遠離衣食無憂的家庭,開始獨立自理的生活方式,學校中各種復雜的人際關系以及社會轉型時期的各種浮躁情緒,都極大地影響著其適應期。大學新生入學教育將積極心理學提出的等價學說與普通心理學提出的人際交往黃金法則結合,用積極的心態看待人際關系,用積極的行為建立人際關系,用積極的思維處理人際關系中遇到的問題,發展學生的積極情感,使得學生表現出更強的合作意識和幫助他人的傾向,獲得更多的快樂體驗。同時,要構建一個良好的、積極的校園文化環境,尤其注意大學文化對于形成學生積極心態的重要作用,建設積極的校風、院風與班風,使學生感受到平等、尊重、真誠、關愛和互助,營造積極的心理氛圍,培養和樹立個人與集體的先進典型,營造積極的環境氛圍,構建積極完善的學校入學教育體系,發揮入學教育的最大功能。
作者:李修明 曲艷鵬 李穎 單位: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