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我國全科醫師教育培訓的現狀與展望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社會的進步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及我國老齡化進程加快,我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面臨著巨大挑戰。而基層衛生工作是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保障的基礎環節,故加強基層人才隊伍建設,保障醫療衛生事業可持續發展,成為了國家醫療服務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全科醫師教育及培訓面臨著機遇和挑戰。本文對我國全科醫師教育培訓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加以總結,并展望未來的改進方向和目標。
【關鍵詞】全科醫師 教育培訓 現狀 展望
隨著經濟發展以及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社區衛生服務體系面臨著新的挑戰,社會對于社區醫務工作者的能力和素質等各個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全科醫師教育培訓制度是我國醫療體制改革的重要舉措之一,全科醫師教育及培訓也面臨著機遇和挑戰。全科醫師作為我國社區醫療體系的中堅力量,作為居民健康的“守門人”,其臨床水平的高低和醫學人文素質對社區衛生服務質量有直接影響。
1全科醫學由來
全科醫學起源于18世紀的歐美,正式建立于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美國在1947年成立了全科醫師學會,1953年英國的全科醫生也成立了自己的組織:英國全科醫生學會,1957年英國愛丁堡大學醫學院首先成立全科醫學系,成為了首個能夠真正專業培養全科醫療隊伍的院系[1]。
2國內外全科醫學教育培訓背景及現狀
英國于20世紀60年代開始在醫學院校開設社區醫學課程,美國于1969年成立全科/家庭醫學會[2]。1989年,首都醫科大學成立了全科醫師培訓中心,我國全科醫學培訓從此拉開了帷幕。2000年12月,召開了全科醫學教育工作會議,標志著我國全科醫學教育工作的全面啟動和發展[3]。2004年首都醫科大學建立了全科醫學系。2000年,北京、浙江、上海開始了醫學生本科畢業后2年~4年全脫產全科醫學規范化培訓工作。除了國內逐步開展全科醫學教育,部分醫院選派優秀醫務人員出國學習,北京復興醫院從2004年起,每年選派2~4名綜合素質高、英語口語好的全科醫師到美國Wisconsin大學醫學院接受培訓[4]。
3全科醫學教育培訓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3.1全科醫師數量明顯不足
截至2010年底,全國共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32739家,占全國醫療衛生機構數的3.5%,據《2011年中國衛生人力發展報告》,目前我國全科醫師不足6萬人,按照《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設置和編制標準指導意見》提出的“每萬人口居民應配備2~3名全科醫師”的標準,我國需12萬~18萬名全科醫師[5]。當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數量快速增長,迫切需要大量可與社區衛生服務需求相匹配的全科醫師,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培養數量充足、業務素質較高的全科醫生是當前醫學教育的重要任務。另一不可忽視的現實情況是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工作的全科醫生資源面臨不斷流失,使得符合要求的全科醫師數量極度不足。
3.2全科教育培訓的覆蓋面不夠
本科教育方面:全國目前約有近30所高等醫學院校開設了全科醫學本科學歷教育[5]。全國目前有上海、廣東、北京等10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開展了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全科醫學本科教育及規范化培訓的普及度不斷擴大,但在高等醫學院校中開設全科醫學專業還未得到全面推廣,許多落后偏遠地區也遠遠沒達到普及規范化培訓的條件,全科醫學教育培訓任務任重而道遠。3.3全科醫師考核大多流于形式什么樣的全科醫師是合格的?目前還沒有統一的標準,通過全科醫師資格考試后的全科醫師的醫療業務水平如何考核,與國際標準有什么差別,目前還沒有全國級別的全科醫學技能考試考核,無法客觀、有效、真實地對全科醫師的培訓成果加以檢驗。衛生行政部門對全科醫學培訓要求考核形式呆板,造成人財浪費,效用底下。
4未來改進方向和目標
2002年,衛生部等11個部委下發了《關于加快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意見》,在政策上進一步支持全科醫師制度。雖然與美國、英國等先進發達國家的全科社區醫療體系相比,我國目前的全科醫師質量和社區醫療衛生差距較大,但隨著國家對社區衛生重視程度不斷增強,投入保障逐步擴大,我國的全科醫學教育可以從以下方面獲得進展:
4.1增加開設全科醫學本科專業的高等醫學院校數目及全科本科生數量
面對全科醫學教育存在的各種問題,我們只有加深對其的認識,革新教學方法,改善教學環境,壯大教師隊伍,并實行有效的激勵機制,才能有效促進全科醫學教育培訓活動的開展,培養高素質、高能力的全科醫學人才,從而滿足人們對社區衛生服務質量的要求[6]。
4.2提高社區全科醫師待遇,吸引更多的全科醫師
加強基層醫療單位如鄉鎮衛生院及城市中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吸引力,使得全科醫學生想進來,留得住。衛生部部長陳竺曾于某高校座談會上指出:“強基層”不但要“強人才”,還要“強政策”、“改觀念”,要高高舉起全科醫學的旗幟,提高基層醫生的待遇和地位,這是檢驗醫學教育成敗的關鍵。只有提高了全科醫師的待遇和地位,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全科醫療的隊伍中來。
4.3全科醫師培養做到規范化、全國化、制度化
前幾年我國各個大城市已經陸續開始實行全科醫師規范化培養,先接受5年的臨床醫學本科教育,再接受3年的全科醫師規范化培養,3年的培養包括理論學習(8周)、三級醫院的臨床輪轉(100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踐(32周)和CDC實踐(8周)。經過這樣的培養,全科醫師才能上崗,該模式得到廣泛認同。簡稱為“5+3”模式,培訓基地主要建在各個三級醫院,后期4個月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輪轉。由于制度未真正成熟,帶教醫生對全科醫師培養的重視程度不夠,還有培養中待遇非常低下,導致很大一部分培養中的醫師紛紛跳出了培養計劃,重新選擇了專科或者轉行,一部分全科醫學方向的學生經過3年大醫院的輪轉,也不愿再到基層工作。所以我國對全國醫師規范化培養的政策制度有待進一步完善,對加入全科醫師隊伍的這些人要有足夠的重視,且創造更多的晉升和提拔機會。才能使真正提高社區衛生服務體系的醫療水平。
4.4醫學院校、大中型綜合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積極配合參與
全方位深化全科醫師崗位培訓,政府、醫學院校、大中型綜合性醫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配合參與,使繼續教育能滿足全科醫師的實際工作需求,不斷提高其臨床水平、醫學人文素質,多管齊下,未來的全科醫療衛生事業將會蓬勃發展,才能造福億萬群眾。另外,三級醫院辦社區,是我國現行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的一種新模式,在全國范圍內也有一些較成功的例子。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是一個長期的工作,是培養全科醫師的必經途徑,關系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建設和發展,只有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完善相關制度,進一步銳意改革,通過政府大力發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社區提供方便的醫療場所,才能解決群眾“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才能真正推動我國醫療衛生體制的改革。
參考文獻
[1]祝麗玲.國外全科醫學教育模式對我國的啟示[J].中國醫院管理,2012,32(3):69-70.
[2]汪云利.全科醫學教育與實踐[J].西北醫學教育,2010,18(4):680.
[3]王巍.對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工作的認識[J].人力資源管理,2010,10(2):141.
[4]杜雪平,錢寧.復興醫院全科醫學教育模式探索[J].中國全科醫學,2004,7(14):1037-1038.
[5]龍淑珍.我國全科醫學教育發展現狀與思考[J].醫藥前沿,2012,2(11):18-19.
[6]李得利.關于開展全科醫學教育培訓的問題與建議[J].求醫問藥,2012,10(8):730-731.
作者:謝丹 單位:上海市普陀區真如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