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思想政治教育下的大學生文化自信提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思想政治教育下的大學生文化自信提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思想政治教育下的大學生文化自信提升

    摘要:文化自信是激發國家發展生命力、凝聚力和創新力的內生動力,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精神基石。新時代大學生是中國夢的踐行者,提升大學生的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義。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大學生文化自信的重要路徑,要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提升大學生辨識文化意識形態屬性的能力;充分發揮網絡平臺優勢,引發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共鳴;加強對大學生的價值引領,厚植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懷,提升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自信。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文化自信

    文化是人們生活方式、價值取向和態度的反映,帶有國家政治樣態的烙印。只有彰顯民族國家自信的文化才能成為國家發展的精神力量,并在世界文化的交流交融中促進人類進步。當前,信息技術的發展不斷擴大文化傳播的時空界域,越來越多的外來文化思潮涌入中國,甚至與中國的主流思想文化產生沖突,影響了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認同。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大學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方式和實踐路徑,培育、鞏固和提升大學生文化自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著力點。

    一、大學生的文化自信及其表現

    文化自信建立在主體對其所處文化環境中文化內容的認知基礎之上,能夠使主體產生積極樂觀、驕傲自豪的情感體驗以及綿延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文化自信既表現為一種穩定的心理過程,也表現為具有涵化特征的相應行為傾向。新時代大學生的文化自信源自他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價值判斷與態度認同,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自覺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以滋養品格。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1]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歷經五千多年的沉淀,展示了中華民族最深沉的價值追求,已經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為中華兒女提供不竭的精神力量。無論是以具象的物質載體,如書法、語言、文字等形式呈現出的文化,還是以抽象的意識載體,如傳統節日、價值觀念、道德品格等形式表現出的文化,都是中華民族彌足珍貴的財富,是涵養新時代大學生優秀品格的源泉。擁有文化自信的大學生能夠積極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推動新時代形成新風氣,勇于自我磨礪,進而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中堅力量。第二,主動體悟革命文化以提升境界。革命文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偉大革命斗爭實踐中形成的先進文化,是促進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的寶貴精神財富。從中國革命歷史的長鏡頭看,革命文化自發展出民族性、科學性、大眾性等特質,就開始內化為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2]這種民族精神凸顯為對馬克思主義信仰以及國強民富理想的追求。中國共產黨從一創立就高擎馬克思主義旗幟,帶領中國人民開展爭取民族獨立與解放的斗爭,并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帶領國家走向富強,不懈追求共產主義遠大理想。中國革命文化孕育于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以及改革開放等偉大實踐之中,彰顯于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戰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改革開放精神等中國精神內容之中,具有強大的內生力量。新時代大學生應積極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在學思踐悟中砥礪前行,堅定理想信念。第三,積極吸收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以指引實踐。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紅色革命文化的深度融合,是中華文化在當代中國的最新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作為體現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特色的文化體系,具有反映思想意識與實踐發展規律的科學性、追求與時俱進變革的開放性、吸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不同歷史時期的創新性理論與實踐成果以及世界進步文化的包容性。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充滿活力,是我國提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支撐。積極吸收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大學生能夠正確把握學習方向,開展適應社會主義發展方向的實踐,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主動將青春奉獻于追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學習與社會實踐之中。

    二、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大學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方式

    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大學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方式。面對國際國內兩個大局,增強中國共產黨對建設和傳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領導力,提升大學生文化自信,需要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引導功能。第一,引導大學生正確辨析各種社會思潮,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價值取向。社會思潮一般代表了某個階級以及利益群體的利益訴求,在當代主要依托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的傳播載體對大學生的價值構建產生影響。興起于西方的實用主義思潮、拜金主義思潮、民主社會主義思潮以及新自由主義思潮等等,以多樣化的文化形式在中國快速傳播,不同程度地影響著大學生對個人與社會、個人與集體、個人與國家之間關系的價值判斷,弱化了他們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以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認同。引導大學生學會掌握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立場、方法,正確辨別各種社會思潮的本質,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價值取向,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務,也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重要途徑。第二,引導大學生樹立唯物史觀,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認同。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他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曾特別囑托,“對中華民族的英雄,要心懷崇敬,濃墨重彩記錄英雄、塑造英雄,讓英雄在文藝作品中得到傳揚,引導人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絕不做褻瀆祖先、褻瀆經典、褻瀆英雄的事情”。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教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并融入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引導大學生堅持用唯物史觀來認識歷史,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分清主流和支流,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發揚經驗,吸取教訓,是增強大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的重要路徑。第三,堅持守正創新,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隨著世界文化交流交融的不斷加深,中國如何認識世界文化,如何使世界了解中國文化,如何突出中國本土文化的特色與優勢,是提升大學生文化自信的重要課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要在比較和處理歷史與現實、本土與外來、繼承與創新的關系中守正創新。首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前提。在黨的領導下保證文化發展的方向,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當前和未來發展的關鍵。其次,緊密聯系群眾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進步的基礎。文化的來源、創造和發展都植根于人民群眾之中,尊重人民群眾創造的文化成果有助于大學生堅持唯物史觀,堅定文化自信。再次,守正創新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本質要求。必須正確處理繼承傳統與發展創新的關系,促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不斷進步與發展,引導大學生深刻領會文化自信對保障國家意識形態安全的重要價值。

    三、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學生文化自信提升路徑

    第一,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增強大學生正確辨識文化意識形態屬性的能力。文化是一定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產物,通過人們的精神活動方式與成果反映社會意識形態。指出:“自從中國人學會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以后,中國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動轉入主動。”[3](P1516)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導大學生深入掌握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群眾觀、發展觀等認識文化的地位、作用、規律,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屬性,正確辨析各種社會思潮的本質,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指導大學生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一方面要充分發揮教育者的“引領者”作用和學校課堂教學的主戰場作用。教育者要練好“基本功”,夯實自身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要通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幫助大學生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成果,學習運用唯物辯證法認識和辨析各種文化現象,提高大學生甄別文化意識形態屬性的能力與自覺性。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第二課堂及社團組織的重要作用。可以通過第二課堂靈活的教育方式,在主題班會、講座報告、志愿服務、創新創業競賽等活動中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教育,深化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和理解。同時,加強對高校學生社團的管理,指導學生社團運用多種文化形式宣傳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成果,發揮朋輩影響的積極作用,增強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認同。第二,發揮網絡平臺優勢,引發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共鳴。新時代大學生的成長過程伴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高頻更新和進步。科技的快速發展推動了文化與科技的深度融合,高校要積極運用網絡技術和平臺宣傳弘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要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價值,借助網絡平臺和智能化信息技術實現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賦予傳統文化以時代內涵;要充分利用網絡載體,形成體系化的創新性文化成果并進行廣泛傳播。同時,可以運用智能化技術模擬再現革命場景和人物,以沉浸式體驗讓大學生深入感受革命精神的偉大。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形成與發展本身就是融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的過程。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彰顯時代性、充滿活力的文化,高校要充分利用網絡的交互性特征,創新教育方式方法,提高大學生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興趣和參與創作優秀文化作品的積極性,引導大學生更加準確、全面地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本質,引發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共鳴,增強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認同。第三,加強對大學生的價值引領,厚植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懷。大學生的社會化過程也就是他們接受傳統習俗、生活方式、行為規范、價值觀念等文化教育的過程。大學生對文化的認識和評價對他們的文化自信具有重要影響。加強價值觀引導是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大學生文化自信的重要內容。首先,可以采取比較教育法強化對大學生的價值引領。如通過對中西方價值觀的歷史、邏輯和本質的比較,特別是結合肺炎疫情等當前全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比較中國和其他國家的應對態度及其體現出的價值觀差異,引導大學生深入領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勢,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次,要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的話語創新,把握新時代大學生的特點和偏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時代感與靈活性,同時站穩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立場,保持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科學性和人民性。再次,要夯實大學生文化自信的情感基礎,厚植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指出,要“唱響愛國主義主旋律,讓愛國主義成為每一個中國人的堅定信念和精神依靠”[4](P128)。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同心同德、自強不息的精神紐帶,是支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向前發展的基石,是提升大學生文化自信的情感依托。高校要通過組織形式多樣的愛國主義儀式教育,如集體升國旗、唱國歌、各種紀念日活動、開學典禮、畢業典禮等,培養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通過組織參觀紀念館、展覽館、博物館、烈士紀念設施,開展志愿服務、“三下鄉”活動等愛國主義教育實踐,激勵大學生將愛國主義情懷內植于心、外化于行,提升他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自信。

    參考文獻:

    [1].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2014年10月15日)[N].人民日報,2015-10-15(2).

    [2]孫沖亞,高福進.革命文化認同的邏輯、挑戰及其推進路徑[J].鄧小平理論研究,2020,(2).

    [3]選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關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

    作者:魏榮 肖李偉 單位:合肥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A亚洲精V品无码| 成人在线手机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欧美精品久久| 国产亚洲欧美成人久久片| 青青青国产成人久久111网站| 欧美成人免费在线| 免费看的成人yellow视频 | 成人免费观看网欧美片| 四虎成人免费大片在线| 日韩成人一区ftp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2020| 草莓视频成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AV第一页| 麻豆成人久久精品二区三区免费| 成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国产精品成人片免费|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 成人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成人影院| 国产成人久久91网站下载| 成人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 国产成人av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实拍在线|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 综合558欧美成人永久网站| 亚洲成人第一页| 亚洲精品成人网站在线播放| 成人18视频日本| 成人av鲁丝片一区二区免费| 成人毛片100免费观看| 无遮挡韩国成人羞羞漫画视频| 亚洲成人免费看|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 yw在线观看成人免费| 91成人免费观看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精品a∨在线观看 | WWW国产成人免费观看视频| 亚洲精品成人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