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生態文明教育機制創新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作為我國未來社會建設和發展的重要人物,大學生對生態文明的意識和行為會直接影響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新媒體作為新時代的產物,給我們帶了豐富的教育資源和學習資源。近幾年,各高校利用新媒體開展生態文明教育,有利于生態文明的時代性。因此,利用新媒體進行生態文明教育可以確保教育質量和教育效果。
1.高校生態文明教育機制創新的意義
1.1保障高校生態文明教育時效性的內在要求。在新媒體的運用下,生態文明教育內容有靜態轉變為動態。而且新媒體中大量的信息豐富了生態文明的教育內容,可以迅速獲取有關生態文明的信息并且及時更新[1]。新媒體的運用可以讓大學生在獲取信息的同時,接受生態文明教育,同時還可以對其他教育內容進行知識的補充,形成多方位的生態文明教育。1.2增強高校生態文明教育時代性的現實需要。生態文明建設是我國社會發展的趨勢所在,也是我國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前提工作,這是時代的責任,也是我們應盡的義務。而大學生作為青年主力軍,各大高校必須履行國家的任務,將生態文明教育作為己任。1.3確保高校生態文明教育可持續性的必然選擇。高校生態文明教育的目標就是要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最終實現可持續發展。因此,生態文明教育也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教育和文化,讓人們可以傳承生態理念。用一種教育的方式,使生態文明理念得以傳承和發展。而新媒體與生態文明教育的結合可以有效的將生態文明的主要內容通過比較簡單、便捷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育,實現生態文明教育的可持續性發展。
2.高校生態教育機制創新思路
2.1創新高校生態文明教育的管理機制。生態文明教育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無法提升的主要原因就是高校生態教育管理理念的落后和管理機制的不完善,所以要創新高校生態文明教育的管理機制。首先,要在高校建立一個高校文明教育的組織,對各個部門和學院的教學者的生態文教育內容進行分工,定期組織生態文明教學者培訓學習中央的最新消息,把黨中央對高校教育者的工作完成好。其次,要引進專業的人才和完善管理機制。要創新國高校生態文明教育機制必須引進研究生態文明的人才來指導高校生態文明教育工作,打造一個高水平的教育團隊。最后要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要求教學者可以將生態文明教育和新媒體有效的結合,提升生態文明教育的教學水平。2.2創新高校生態文明教育的激勵機制。根據我國高校的目前生態文明教學情況來看,學生的參與意識普遍都比較低,不能自覺的加入到生態文明教學中來,同時,部分教學者的責任感也比較弱。因此要建立一個生態文明教育考核獎勵機制,對教學者的生態文明教育工作的開展有著積極的作用,有利于教學者教學的積極性,讓教學者主動投身到生態文明教育中來。對于教育效果比較好的教學者給予一定的獎勵和表彰,可以激發教學者的教育熱情[2]。高校讓教育成果比較好的部門或者教學者開設一個生態文明教育座談會,讓各教育者相互學習,促進生態文明教育效果。2.3創新高校生態文明教育的參與機制。各大高校要處分利用新媒體,擴大生態文明教育的額范圍。由于新媒體的資源共享,可以所有學生都可以了解生態文明,讓大家都參與到生態文明教育中,比如,可以通過新媒體的網絡化,設置一個大學比較感興趣的話題,讓學生一起參與討論,讓有關生態文明的信息可以不斷的出現在各高校學生的視野中,通過這種網絡的傳播,將生態文明的相關知識刻在學生的腦海中,加強學生的生態文明的學習。還可建立一個生態文明的教育網站,讓我網站的教育內容既豐富有新穎,可以選擇一些比較貼近大學生生活的生態文明內容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共鳴,發揮網站中生態文明教育的作用。2.4創新高校生生態文明教育的評價。機制為了檢測高校生態文明教育的成果,要建立一個生態文明教育的評價機制,而傳統的評價機制比較老套,根據學生的期末成績來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判,這種評價機制難以反映出真實的效果,因此,要對高校生生態文明教育的評價機制進行創新,實現內部評價機制和外部評價機制的結合,內部評價機制包括實施機制和評價反饋機制組成,而外部評價機制是有教育部門和社會組織等組成,通過整合內、外部評價機制,可以構建一個比較全面而真實的評價體系。
綜上所述,高校生態文明教育機制創新是保障高校生態文明教育時效性的內在要求,增強高校生態文明教育時代性的現實需要和確保高校生態文明教育可持續性的必然選擇,因此,高校可以通過創新高校生態文明教育的管理機制、激勵機制、參與機制和評價機制來提升我國高校生態文明教育質量和效果。
參考文獻:
[1]何京玲,楊小軍.綠色發展理念下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的創新[J].環境教育,2017(2).
[2]盧維良.網絡環境下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的路徑探析[J].科教導刊,2014(12).
作者:袁曉玲 李文軍 單位:湖南文理學院資源環境與旅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