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電氣信息類專業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探索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物聯網的飛速發展對傳統教學模式造成了沖擊,使得其已不能滿足國家、社會的迫切需求。為培養適應國家和社會緊缺的創新創業型人才,針對電氣信息類專業學生,該文擬從課程教學改革、團隊組建、實驗室建設和校企合作4方面入手,建立一套應用型創新創業教育體系。該體系有助于培養實踐水平高、創新能力強、具備競爭力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
關鍵詞:物聯網;電氣信息類;創新創業;校企合作
物聯網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當今經濟發展和科技創新的戰略制高點,特別是5G技術的逐步落地,將物聯網帶入更深的發展層次,其已成為各國構建社會新模式和重塑國家競爭力的先導。目前我國物聯網產業已與多個領域相結合,逐漸走進了人們的生活。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移動、聯通、電信均與南方電網展開合作,利用機器到機器通信(M2M)技術建設智能電網,實現對電力能源的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為結構合理、技術先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智能電網保駕護航[1]。顯而易見,物聯網的高速發展必將對高校傳統教學模式帶來巨大沖擊,其綜合性、應用性強,涉及領域廣泛,使得傳統教學模式下培養的學生已無法滿足國家、社會的需求。因此,針對電氣信息類專業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普遍問題,進行物聯網背景下的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刻不容緩,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1創新創業教育普遍存在的問題
2018年9月,國務院下發《關于推動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打造“雙創”升級版的意見》中提到,要強化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培訓,把創新創業教育和實踐課程納入高校必修課體系。迄今,各大高校雖已逐步開展創新創業教育,但由于培養模式等原因,使得創新創業教育存在各種問題,主要如下幾點。(1)創新創業主動性不足。經教學實踐和考查,電氣信息類專業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普遍缺乏創新思維,且僅有少數學生愿意利用課余時間參與各類雙創項目、競賽。究其原因,主要是課程教學缺乏創新實踐內容及創新能力考核環節;另外,學校教學與考核對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沒有較大偏向,未起到有效提高學生創新創業主動性的作用。(2)課程教學與雙創項目、學科競賽相脫節。現階段電氣信息類專業課程教學仍多注重于基礎知識講授,存在教學內容與項目、學科競賽嚴重脫節的問題,且在項目和學科競賽的評價體系中重成果、輕設計、缺實踐,對學生的創新精神培養、創新教育培養的重視和投入嚴重不足[2]。(3)雙創實踐缺少多學科融合。現有各學科的創新創業實踐交流較少,知識面涉及不廣且未深入,缺少跨專業合作完成的項目。這樣不僅無法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發揮到最大,還在現今物聯網高速發展的時候,暴露出雙創實踐廣度、深度不夠,技術落后的嚴重不足。(4)缺乏校企協同育人。要實現“將物聯網技術與創新創業融合培養實踐水平高、創新能力強、具備競爭力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需要推動校企合作由表層結合走向深度融合,協同開展人才培養工作[3]。校企合作培養創新人才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是推動校企協同育人的現實需要[4]。
2物聯網背景下的“四位一體”創新創業教育體系
為解決上述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可在物聯網背景下,構建如圖1所示的“四位一體”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從課程教學改革入手,培養大批基礎知識扎實、思想活躍的專業人才,并通過建設實驗室,進一步促進多學科融合發展,再輔以專業團隊指導,提高創新創業水平與質量,最后與企業交流合作,可將成果進一步轉化,以期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創新創業。(1)采用如圖2所示的課程教學改革措施。把學生作為主體,以課帶項、賽,以項、賽促教,以項、賽促學,以項、賽促改,形成“教、學、項、賽”一體化的課程培養體系;根據物聯網領域新進展,積極進行教學內容調整與更新,以創新創業項目、學科競賽為契機,不斷完善實踐教學內容,以課程知識為基礎確保項目和學科競賽順利進行,又以項目和學科競賽的開展帶動課程知識學習;采用案例教學、互動式教學、啟發式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考核上注重多方法多層次的雙創能力評價,從而構建出滿足電氣信息類專業發展和人才培養需要的創新創業課程教學模式。(2)將優秀競賽和雙創項目經驗轉化為開放性實驗項目,構建特色專業實驗室,為學生參加雙創項目、學科競賽等,提供人力、場地、設備等全面保障。同時,為加強實驗室管理,采用如圖3所示的成員任務分配和管理方式。對大一新生進行基礎學習與訓練,再根據實驗室申報的大創項目、學科競賽組建大一到大三的學習小組,每組選出一個負責人,管理日常事務和匯報進度。在項目執行過程中,大二與大三學生分別進行專業基礎和提高訓練,并由高年級學生指導低年級學生共同完成項目。教師、企業導師負責指導大四學生完成畢業設計,另外每1~2周開一次組會,聽取小組負責人匯報工作并解決組內遇到的疑難問題。(3)為適應物聯網發展需求,組建多學科的師生及企業專家團隊。該團隊由不同專業學生組成、相互學習,以促進多學科融合、團隊協作和知識能力提升。同時,配以專業教師、企業專家指導,并對教師、專家團隊進行精細化管理[5],從而將知識技能、創新創業能力、團隊核心力量發揮到最大。(4)將企業參與和校內培養模式有機結合,構建如圖4所示的校企深度協同育人體系。通過與知名企業達成長期合作,建立聯合培養機制以及校企合作實習實訓基地,柔性聘請企業專家參與課程教學、畢業設計、開設講座等全方位雙創型人才培養過程以實現校企雙方良性對接,共育與需求對口的電氣信息類專業應用型人才;為教師提供企業掛職機會,強化專業教師的行業經驗,并引入企業實戰和科技創新等一系列項目,為學生創造應用實踐機會,有效提升學生創新意識、創新創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為確保該雙創教育改革的順利進行和持續發展,建立如圖5所示的“雙閉環”質量監控體系。構建院領導決策、系小組管理執行、師生監督反饋的“內環”持續改進機制。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制定基于物聯網的雙創教育發展規劃、各項規定和方案,根據師生反饋信息及目標偏差,分析原因并實時調整策略。另外,接受校督導組、往應屆畢業生、用人單位等組成的“外環”監管反饋,以確保該物聯網背景下雙創教育的可持續更新和發展。
3結語
該文在分析了創新創業教育普遍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構建物聯網背景下的“四位一體”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分別從課程教學改革、實驗室建設、團隊構建、校企合作等方面闡述了改革方法。該體系不僅有助于培養實踐水平高、創新能力強、具備競爭力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還能有效幫助教師實現科研、育人的任務。
參考文獻
[1]孫改平.我國物聯網產業發展現狀與對策[J].物流技術,2014(8):19-21.
[2]陳婷.地方高校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研究[J].教育與職業,2005(24):23-25.
[3]顧曉燕.校企協同的物聯網融合創新人才培養探索[J].職業技術教育,2016,37(29):20-23.
[4]徐科軍,黃云志.校企合作培養創新人才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14(7):52-55.
[5]吳迪,朱昌平,鐘漢,等.精細化管理促進高校實驗教師隊伍建設[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4(10):242-245.
作者:周燕茹 林佳萍 孫園 林智勇 單位:廈門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