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如何提升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教學質量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良好的教學方法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所使用的工作方式。教學方法受教育思想的支配,又受教育目的和教育內容的制約。在小學教學中,同樣的教材,同樣的學生,同一位教師,由于教學方法不同,就產生了截然不同的教學效果,這是屢見不鮮的。可知,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
一、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制定合理教學用具
小學階段的幾何屬于直觀幾何,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實物、教具和學具,引導學生進行拼擺、折疊、繪畫、測量等實際操作,掌握幾何圖形的特征和求積公式,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因此,直觀實驗法是教學幾何初步知識的基本方法。應用題教學的重點在于引導學生在全面分析數量關系的基礎上掌握解題思路,一般適用啟發式談話或輔之以講解法。此外對不同的新教材,教學時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當新舊教材聯系十分緊密時,往往采用啟發式談話,在關鍵處點撥即能奏效,當教學某個嶄新的“起始”概念(如第一次認識小數)時,就要采用直觀實驗法。
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要處理好兩個關系
1.主導與主體的關系
培養創新意識主要是通過創新學習這種活動來實現的,而學習的主體是學生,教師只處于主導地位。要處理好主導與主體的關系,關鍵是要正確處理好教師在教學中的“角色”問題。首先教師在更新觀念時,要正確地認識和對待學生,把學生視為有人格的人、平等的人、自主的人、有潛力的人,相信每個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都能主動發展。其次要在這種認識的基礎上營造一種平等、民主、和諧、愉悅的教學氛圍,用探討、商量式的口吻組織教學,使學生敢于參與也樂于參與探討與學習。尤為重要的是要重視教學中教師的激發作用,啟迪作用和組織作用,用各種行之有效的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這里指出,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指導必須有個“度”,這個“度”就定在“激趣、啟思、導向”上,至于新知識“新”在什么地方,它與原有知識有什么聯系與區分,怎樣運用原有知識來學習新知識,就需要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去主動探索,通過自身的努力自己解答這些問題,老師決不能越俎代庖。
2.習慣性思維與創造性思維的關系
在目前的數學教學中,大量使用的都是習慣性思維,強調固定的思路、運用較為穩定的思維模式。但是,如果長期單一地運用某種固定的思維模式,會養成對思維模式的依賴,形成思維的惰性。所以,在學生掌握了些基本的思維方法以后,就要注意對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創造性思維不是懸掛在半空中的一種思維方式,它同樣借助于一些具體的思維方法,如分析、綜合、抽象、推理、類化……但它不是單獨使用某種思維方法,而是綜合運用,更強調思維的靈活性,某些創造性思維方式如直覺、靈感等,更是屬于那種非規則性非程式化的思維。由于創造性思維和習慣性思維都要借助于一些基本的思維方法,所以教學中我們要注意對學生進行一些基本的思維方法的培養,為創新意識的培養奠定基礎。
三、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求知欲
亞里士多德說過“思維是自疑問和驚奇開始的。”小學生的思維活動只有遇到了問題且需要解決才會引起。學生對遇到的問題有興趣,才有要解決問題的愿望和要求,才能引起他們積極思維。所以在教學中要重視創設問題情境。所謂“問題情境”就是將學生置身于研究新的未知的問題的氣氛,使學生在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動態過程中學習數學。這種學習活動不僅是讓學生將已學的知識靈活運用于實際,而且要從這個學習過程中有所發現,獲得新數學知識和方法,因此我們要設置問題,引起矛盾,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如在教學“年、月、日”中的閏年時,可設計問題為“小明的爸爸2000年過第九個生日,誰知道小明的爸爸今年多少歲?”學生回答:“小明的爸爸今年九歲”。再接著問“爸爸九歲,會有兒子嗎?”學生嘩然。矛盾產生了,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研究問題的興趣,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
四、創設游戲情境,激發學生學習
要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必須使學生對學習有興趣。興趣是人積極認識事物或關心活動的心理傾向,是人學習活動的動力。英國心理學家布魯諾曾經說過“學習最好的刺激是對所學學科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主動、積極思考的內在動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由“好”和“樂”所產生的探索知識的迫切愿望是克服一切困難的內在動力。興趣的來源是多方面的,除了知識本身的魅力、教學藝術的感染外,符合學生心理活動也是激發學生興趣的關鍵,而游戲教學正好符合學生年齡、心理特征。根據兒童的這種心理特點,我經常采用游戲教學,讓學生高高興興地進入數學世界。如在教數學樂園這個內容時,我設計了算電話號碼的游戲。具體方法是先在數學樂園設兩個電話,如果誰能打通電話就能知道數學樂園里有什么游戲,并可以選自己喜歡的游戲去做。接著我念7道口算題,讓學生寫出答案,再把答案連起來就是一個電話號碼,然后師生一起撥打算出的電話號碼,這時候課件顯示圖像并傳出聲音“對不起,電話正忙,請稍后再撥!”我再念7道題,學生又算出答案,連成電話號碼繼續撥打,課件里傳出聲音“歡迎你參加數學樂園的游戲,數學樂園的游戲有投球、吹氣球、送信、找朋友等游戲,祝您玩得愉快!”然后學生再從電腦投影顯示的游戲中選出自己所喜歡的游戲去做,并在做游戲的過程中進行數學訓練。這樣,學生學習的興趣濃、積極性高對學習就不覺得枯燥,在學習中學到了知識,提高了數學運算能力。在平時教學中,我也經常利用學生喜歡的游戲,如在平時教學中,我也經常利用學生喜歡的游戲,如于游戲之中,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五、創設動手操作情境,強化學生的感性認識
低年級兒童的思維正處在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的過渡段,但他們的思維往往還和具體形象的事物聯系在一起。因此,我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學要求、學生知識的水平,創設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眼、耳、手、口等各種感官協同活動,在觀察中思考,在思考中操作,使思維從具體到抽象,從表象到內化,從而掌握數學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如教學《100以內的讀法和寫法》這一內容時,我先發給學生每人一個計數器,計數器上印有百以內的數位表。創設這樣的學習情境,學生就能人人動手,在計數器上表示數,學生一邊動手撥珠子,一邊讀數。再根據計數器上的數進行讀數和寫數。人人動手、動口,根據計數器上的數進行讀數和寫數。人人動手、動口、動難點,講清要領。學生通過撥珠練習,興趣極濃,也不覺得讀數和寫數枯燥乏味,印象也深刻,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數學教學中,重視創設一個動手操作情境,給學生一個動手、動口、動腦參與學習活動的機會,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這也是培養學生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發展的需要。總之,情境教學是低年級數學教學過程中的十分有效的手段,它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如果教師能每一節課都創設情境,讓學習的內容像磁石吸鐵般地把學生的注意力緊緊吸引,不但會創造出一種輕松愉快的教學氣氛,而且還會激起學生思維的漣漪,更能有效地培養學習氛圍,而且還會激起學生思維的漣漪,更能有效地培養學生情感,發展學生的想象能力,開發學生智力,不斷地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作者:常衛紅 單位:河北省唐山市樂亭縣湯家河鎮湯家河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