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質量管理下管理會計教學改革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文將企業產品生產的“全面質量管理”概念引入到管理會計教學改革中,提出構建管理會計教學全面質量管理系統的設想,實現以管理會計自身的思想精髓去設計管理會計課程改革方案的目標。通過向上海松江大學城各高校發放電子問卷,本文分析了現階段我國高校管理會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針對相關問題設計了一套管理會計教學全面質量管理系統,以期為其他院校管理會計課程的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管理會計;全面質量管理;教學改革
一、引言
管理會計是我國普通高校財會類專業的主干課程之一,課程內容不僅具有復雜的理論性,更具有很強的實務性,因此對于缺乏工作實踐的廣大高校學生來說,學習起來難度較大,對實務性的把握尤為困難。教育部于2012年《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明確指出“教育信息化的發展要以教育理念創新為先導,以優質教育資源和信息化學習環境建設為基礎,以學習方式和教育模式創新為核心”。隨著這份報告的頒布,在教育教學領域近年來立足于創新理念的變革與發展取得了多方位突破。例如,目前正在流行的慕課和翻轉課堂,它們將信息技術、網絡資源與課堂教學相結合,對優化教學模式產生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總體而言目前管理會計課程依然缺乏系統的教學改革方式和改革內容。教育其實也是一個生產實踐過程,它所生產出來的“產品”就是各色各樣的人才?;诖?,本文借鑒企業產品生產的“全面質量管理”(TotalQualityManagement)概念,提出了管理會計教學改革方案,即建立“管理會計教學全面質量管理”系統,實現以管理會計自身的思想精髓去設計管理會計的課程改革方案。具體而言,本文考慮到管理會計的內容涉及到企業整個經營管理決策過程,針對管理會計課程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存在的主要問題,以上海松江大學城內主修或輔修過管理會計的本科生為研究對象發放問卷調查,根據問卷結果總結現階段我國高校管理會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設計了管理會計教學全面質量控制系統,分析了基于該系統教學模式的具體優點。本研究希望能為我國普通高校管理會計課程的教學改革提供參考,并為類似課程的教學改革提供借鑒。
二、現階段管理會計教學存在的問題
2014年10月,財政部頒布《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力爭通過5~10年的努力,使我國管理會計發展接近或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積極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一直是我國會計改革工作的重點,同時也昭示了我國高等院校管理會計教學工作面臨轉型。那么,現階段我國管理會計教育事業的發展狀況如何?對此,我們進行了問卷調查。我們面向上海松江大學城主修或輔修過管理會計課程的本科生發放電子問卷,回收了183份有效問卷。問卷結果如表1顯示。其中,有近三分之一的學生普遍不理解管理會計專業重要性的具體含義;有92.9%的學生表達了希望老師可以采取更多的教學方式,而不是簡單的課上理論傳授和部分案例的分析;超過40%的學生指出,對于這門課學完后無法形成對知識的系統掌握;近35%的學生表示對于老師的專業性及授課能力提出質疑;最后,超出了70%(33.9%+36.6%)的學生表達了對于學校安排定期答疑幫助的需求。基于上述問卷調查,本文認為我國現階段管理會計存在的主要問題歸納如下。1.學生的角度。①對管理會計課程求知欲不足。求知欲是指人的一種內在認知的需要,從某種程度上說,學生的求知欲支配著他的學習行為。從問卷反映的結果來看,有79.8%(21.3%+58.5%)的學生沒有對管理會計產生濃厚的興趣,學生普遍在學習中沒有自主學習的意識。管理會計是一門實務性兼應用性很強的課程,學生很難自發地對該課程的專業知識產生興趣。學生的求知欲需要有適宜的環境和正確的引導與培養。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通常使用課件和板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授課,授課形式不夠豐富,學生的積極性不高,對于課程的求知欲不強。②不夠重視管理會計課程。問卷顯示,仍然有近三分之一的學生不理解或是不重視管理會計的重要性,認為這門課程僅僅是財務會計的輔助。2016年10月,財政部《會計改革與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要推進管理會計廣泛應用,加快推進管理會計人才培養,力爭到2020年培養3萬名精于理財、善于管理和決策的管理會計人才”。從中可以看出,現階段我國對于管理會計人才培養的重視,然而反映在學生層面上卻是普遍的不了解與不重視。2.老師的角度。①專業能力有待提高?;诠芾頃嬚n程內容的強實務性與重要性,對于授課老師的專業勝任能力要求較高。我國高校老師專業能力的缺乏往往不是體現在對專業理論知識的掌握,而是對課程實踐應用的把握。因為高校老師大多是全職教師,平時課程任務繁重,缺乏與企業之間的聯系,而管理會計的教學內容卻又是與企業的運營息息相關的,這就導致了很多高校不自覺地強化了理論的學習而疏忽了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②授課能力有待提高。中國的大學生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眾所周知,我國中學的教育更多是被動的“填鴨式”教學。這種被動式甚至是“填鴨式”的教育大大阻礙了學生自主思考和學習能力的培養。我國的大學生在剛剛離開高中踏入大學的時候,獨立性較差,而管理會計課程的內容豐富復雜,更多的時候,需要學生自發地進行思考。因此,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思維和培養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對于授課老師來說是一個需要深思的問題。③與學生的溝通有限。大學授課老師的課程繁重,不可能做到隨時隨地的答疑,更無法針對每個學生的情況實行追蹤,使得很多學生在遇到問題時會習慣性地忽略向老師求助的路徑,致使學生與老師之間缺乏溝通,問題不能及時解決,這會直接影響管理會計課程的學習效果。3.學校的角度。①考核制度不夠健全?,F階段,大部分高校采取的管理會計課程考核方式較為單一,主要表現為學生成績和期末課程評價。這種考核方式的不健全主要體現在單調性和對授課教師的授課質量缺乏過程控制上,缺乏對教師的具體考核指標。②缺乏課程信息管理系統。高校的官網上都有教師信息系統和學生信息系統,卻沒有具體的課程信息管理系統,也就是說沒有針對課程設置管理系統,使得課程體系的管理缺乏及時性、全面性和透明性,對于學生來說,不能很好地了解課程。③缺乏對落后生的關注。學校教育致力于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僅包含個體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也應該包括全體學生的共同發展。在問卷調查中,85%以上的“落后生”(管理會計成績低于75分)表示就這門課程的學習過程中,除了正常授課,期望其他的來自學校的主動幫助。
三、建立教學全面質量管理系統
上文對于我國現階段管理會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總結可以看出,教學問題不是哪一方面單獨的問題,它是一個整體。大學猶如培養人才的企業,要保證“產品”合格,就必須做好每一個細節。下面我們基于產品生產的“全面質量管理”系統,提出構建管理會計教學的全面質量管理體系,如圖1所示,具體優點體現在全面性、全員性、服務性和科學性。1.全面性。全面質量管理的全面性指的是,管理的對象是企業生產經營的全過程,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同理,管理會計教學全面質量管理系統的全面性就要針對整個管理會計教學的全過程,即課程的“教前、教中和教后”。事實上,現階段高校的管理會計教學普遍只做到了“教中”,也就是說,只做到了授課和結課,沒有“教前”與學生的溝通期和課程的啟蒙期,也沒有“教后”與學生保持連續動態的課程效果追蹤,更沒有建立與用人單位就學生能力的實時反饋系統,從而使得管理會計教學方案更新速度慢而不知,管理會計人才培養效率不佳。2.全員性。管理會計教學全面質量管理系統的全員性就是指要依靠老師和學生的共同配合完成教學,而不是簡單的“各盡其責”。傳統模式下的“各盡其責”指的是,老師負責教,學生負責學。在這種模式下,老師與學生隸屬于兩個獨立甚至是對立的地位。這對于管理會計的教學是不利的,容易導致雙方將教學失敗的責任推卸給對方。所以,教師應當充分考慮到學生的需求,提供一個定期的線上答疑課堂,學生對所學課程內容進行提問,問題與答案自動備份,方便期末復習。只有充分實現學生與老師的互動,才能建立雙向配合、教學相長的教學模式,管理會計的教學才能穩步前行。3.服務性。我們知道,管理會計教學的現階段目標是向企業輸送合格的管理會計人才,以適應我國經濟的發展,所以管理會計教學有著強服務性。對于高校培養出的管理會計人才是否合格,最具話語權的就是用人單位?;诖耍咝斀⑴c企事業用人單位的人才信息反饋系統,此舉有三得:其一,便于輸送學校培養的管理會計人才;其二,及時了解企業對人才需要的新要求;其三,即時反饋本校人才培養的合格性。以上三點為管理會計教學方案的后續改進提供支撐依據。4.科學性。全面質量管理的科學性主要指的是質量管理必須科學化,必須更加自覺地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和先進的科學管理方法,具體體現在管理會計教學上有四點。①教學方法上與時俱進,以“實”為主。當今是互聯網時代,教學理念的創新離不開高度發達的信息技術,高校要學會運用互聯網思維解決教學問題。例如,上文提到的“慕課”與“翻轉課堂”的授課模式,還有借助網絡平臺的學習模式,諸如“藍墨云班”、“對分易”等,但是注重創新理念的前提是以“實”為主,即以實實在在提高學習效果為前提。以上海對外經貿大學為例,我校開辦的管理會計課程有授課老師直接帶學生入企業進行實地學習,學生反映學習效果很好??梢?,授課模式在立足于創新點的同時,更應該立足于以“實”為主。②注重融入各高校自身的特色。各高校應當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打造特色管理會計教學模式,可以為社會提供更為精細的專才。以上海對外經貿大學為例,我校開辦的管理會計教學內容結合了我校語言、貿易等特色,滿足了大批對進出口貿易存在管理會計人才需求的企事業單位的需要。③開創管理會計課程信息管理系統。課程信息管理系統的構建可以為學生、教師和學校搭建一個全過程的即時參與平臺。學生“教前”的課程啟蒙工作、學生選課、課程資料、學校就課程的相關活動等都會第一時間到課程信息管理系統上,該系統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加強“三方”(學生、教師和學校)溝通,大大改善管理會計教學環境。④注重對授課教師的定期培訓。鑒于管理會計是一門理論性與實務性均較強的課程,其對授課教師的要求也相對較高,即使是最優秀的教師也離不開不斷的學習,所以各高校應當對授課教師的培訓給予高度重視。培訓的方式可以采取多元化,比如去企業調研、學術論壇、出國培訓等等,并對培訓結果進行實質性考核,以此確保授課教師的教學質量。
四、結語
本文針對上海松江大學城內主修或輔修過管理會計課程的本科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從學生、教師和學校的角度分析了現階段我國高校管理會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本文將企業產品生產的“全面質量管理”概念引入到管理會計教學改革方案中,提出建立管理會計教學全面質量管理系統的設想,并就該系統的全面性、全員性、服務性和科學性進行了系統分析。在后續的教學過程中,筆者將就該系統的完善進行跟蹤,基于具體實踐和日常教學的反饋,持續改進管理會計教學全面質量管理系統,以期為其他院校管理會計課程的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陸勇.論推進高校管理會計教學轉型[J].會計之友,2015(01):17-19.
[2]雷振.基于“微課”下管理會計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7(06):201-202.
[3]葉鵬.管理會計人才培養現狀與路徑探討[J].市場論壇,2018(06):36-39.
作者:張天舒 俞冬生 單位: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會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