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網絡平臺優化初中物理教學淺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互聯網與初中物理教學的深度融合,借助網絡平臺優化物理教學已成趨勢。文章深入剖析了初中物理傳統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并從激發學生興趣、整合教學資源、改革教學方式三個維度,論述了網絡平臺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路徑。
關鍵詞:網絡平臺;初中物理;理論;實踐
物理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但其理論較為晦澀難懂,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要求較高。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教師利用網絡平臺開展信息化物理教學,不僅能規避傳統的口頭“灌輸式”教育模式的弊端,還能整合教學資源,讓物理教學更加生動、直觀,貼近學生的生活,并優化教師的教學方式,增強師生的互動、溝通,培養學生的物理學習能力。
一、傳統初中物理教學存在的弊端
在傳統的物理教學中,大多教師注重物理理論知識教育,以教師主導授課,學生只能被動地接收知識。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深化和新時期學生的不同需求,傳統的物理教學呈現出較多的弊端,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教師忽略了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如果教師過于注重完成教學任務,總是照本宣科地直接講授課本上的知識理論,缺乏和學生之間的積極互動,那么學生在課堂上只是被動的接收者,無法真正掌握物理知識。第二,教師不重視培養學生理論和實踐結合的能力。學生通過課堂上物理理論知識的學習,只能學習到表面的知識。如果教師不能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生會出現“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情況,不會舉一反三,在思維發展上有很大的局限性。第三,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被忽視,課堂參與度和學習積極性不高。物理屬于理科,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需要學生有著較為完善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邏輯思維能力,這不僅需要教師去培養,還需要學生有意識地自主提升。如果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無法獲得樂趣,教師則很難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無法實現學生自主學習的目的。
二、網絡平臺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積極意義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應用網絡平臺能有效優化枯燥的、沉悶的傳統教學方式。如教師利用圖畫、影音等多媒體技術,可以將抽象晦澀的物理知識變得直觀生動,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主動性,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網絡平臺具備網絡交流等功能,學生可以快捷地與同學或者教師討論問題,提高學習的靈活性和自主性。
(二)提供更豐富的教學資源
通過網絡平臺,教師可以整合各種初中物理教學資源,將教學內容、教學課件等上傳到網絡上,運用多種多樣的形式和內容開展教學,彌補師資和教學資源的不足。此外,教師使用網絡平臺教學,可以使教師的教學不受班級人數和時空的限制,學生也可以借助網絡平臺分享自己的學習問題和成果,還可以隨時隨地上網學習,獲得更多的學習機會。
(三)與時俱進地革新教學
通過網絡平臺,教師可以很好地彌補傳統物理授課方式的不足,增加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交流,展開更多的實踐性教學。如教師可以借助網絡平臺組織學生展開小組討論學習、師生互動教學等具有實踐意義的教學,擺脫物理學科“理論為主”的固化教學認知,展現物理教學的實際意義,發揮物理教學的價值。
三、網絡平臺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整合內外資源,優化課程安排
網絡平臺的優點是方便、快捷、信息量大、“云端”容量大,能為教師的備課、授課、課后反思總結等提供便利。傳統的課堂受到學校課時安排、課堂進度的影響,往往讓教師覺得課堂授課時間不夠用,也會讓學生聽起來“不解渴”。而教師通過網絡平臺開展教學,可以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便捷地整合教學資源。無論是課前備課、課堂教學設計,還是為學生準備課外拓展,教師都可以將教學資料上傳至“云端”與學生共享,使教學內容變得豐富,也讓學生從中找到需要的資料,輔助自己更好地學習。如在講授“重力”一課時,教師在課前準備過程中會發現,教材中呈現的知識以宏觀的理論為主,要想將這一知識點講解透徹,必須增加很多相關內容。因此,教師可以在充分把握學生心理的基礎上,在網絡平臺上搜集大量與重力相關的有趣圖片或文字,制作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小視頻、動畫等,并尋找相關試題等輔助資料,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同時,為避免與教材知識混淆,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平臺,將自己的資料單獨建檔,并借助方便快捷的辦公軟件,迅速整合、重構知識,整理出更合適的教案和課件。如果部分知識點較多或較抽象,教師還可以將課件上傳至“云端共享平臺”,方便學生課后反復觀看、揣摩,及時復習、鞏固所學知識。此外,傳統的物理課堂重視理論,輕視實踐,部分教師并不重視實驗教學,或是課堂時間有限,在傳統課堂上經常出現以“說實驗”代替“做實驗”的現象,這會導致學生對該學科缺乏體驗和感受。同時,長期的硬性記憶和題海戰術會讓學生失去學習主動性。而教師通過網絡平臺,將重力實驗、重力相關習題等單獨建檔并上傳,督促學生課后多觀看、理解,嘗試練習操作等,既不會造成教學資源的浪費,又會讓學生的學習更加高效。
(二)導入趣味元素,引導自主學習
傳統的物理課堂是采用“教師講、學生聽”模式,但是初中生心智尚不成熟,認為物理學科枯燥無趣,以至于產生畏難情緒?;诖?,教師可以巧妙借助網絡平臺,增添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當教師將枯燥抽象的概念轉化為生動形象的動畫、圖片、生活案例等,既能消除學生的陌生感,又能激發學生探究物理奧秘的興趣。以教學“重力”一課為例,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總是先講授重力的概念,再使用彈簧秤道具展示如何稱物體,幫助學生理解重力,這樣的教學形式單一枯燥。如果教師借助網絡平臺,可以將“重力”一課制作成豐富多彩的課件,如為學生播放“牛頓和地球引力”的動畫,讓學生初步感知重力的奧秘,消除對重力的陌生感。同時,教師可以創設生活化情境,將學生帶入“逛菜市場”的生活情境,讓學生了解現實中彈簧秤的用法,明確“重力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概念。對“重力實驗”這一環節,教師可以打造探究式課堂,將實驗的材料、過程全部分享在網絡平臺上,讓學生自行觀看、操作,遇見不懂的問題時,可以及時求助教師,并與教師互動,共同總結實驗結論、撰寫實驗報告,使物理課堂變得更加多元、有趣。
(三)設置小組任務,開展合作學習
傳統的教學課堂是以線下集中班級授課為主,要求學生務必去教室上課,并且每次聽課的時間只有45分鐘,如果錯過一次上課,彌補起來較為困難。但有了網絡平臺之后,教師可以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遇見特殊情況時,教師還可以通過網絡平臺下發小組合作學習任務,供學生在課后及時解疑。這樣一來,既能提升教師的授課效率,又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教師還可以借助網絡平臺開設“第二課堂”。在線上“第二課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ZHISHICHUANG38以小組為單位完成學習任務,讓學生的學習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靈活自如地做好預習、聽課和復習任務。而在線下“第二課堂”,教師可以增設實驗課。物理源于生活,學生僅學習理論是遠遠不夠的,動手實踐可以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教師可以在線下帶領學生做物理實驗,讓學生結合線上學習過的理論知識,利用生活化的工具,親自動手做實驗,使物理課堂變得既高效又有趣。
(四)增加溝通功能,師生良性互動
傳統的物理教學過分強調學生的成績,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不斷強化概念、定理、公式等知識,并布置大量的練習題,沒有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同時,由于課堂缺乏交流互動,以至于教師無法了解學情,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網絡平臺可以搭建一個便捷的溝通橋梁,師生間可以通過微信、微博、QQ等聊天軟件溝通互動,學生還可以在校園網絡平臺專屬留言板上與教師交流。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學生一定會有諸多疑問,有了網絡平臺,學生就能在線上聯系教師,教師也能在第一時間解答問題。這樣一來,不僅學生的物理學習變得更加高效,還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
(五)善用網絡平臺,輔助課后拓展
網絡平臺的種類是多樣化的,教師除了應用互聯網、多媒體或“云端”共享平臺之外,也可以應用微信公眾號平臺。在信息化高速發展的今天,“微閱讀”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教師可以迎合學生的心理,建立具有個性化的微信公眾號平臺,整理出課外有趣的物理知識、書籍、實驗等,推送至微信公眾號平臺,讓學生利用業余時間去閱讀。同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在互聯網中搜索相關信息,既開闊學生的視野,又激發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不僅如此,教師可以在微信公眾號平臺推送一些有趣的物理現象。如關于重力知識,教師可以“有趣的石英鐘”為話題,編一個有趣的小故事,告訴學生,當石英鐘停止走動時,秒針往往停留在數字“9”的位置,這是因為數字“9”受到的重力最大。又如關于“光的反射”知識,教師可以推送題目為“對著電視機拍照,會拍出美麗的風景嗎?”的文章,通過有趣的故事,告訴學生,對著電視機拍照時,關閉照相機的閃光燈和室內的照明燈后,拍出的畫面會更清晰,這是因為“照相機的閃光燈和室內的照明燈在屏幕上會產生反射光,從而干擾電視畫面的透射光”。此外,教師可以在微信公眾號平臺推送一些趣味物理小實驗。如“瓶內吹氣球(空氣壓力相關)”“會跳遠的乒乓球(重力相關)”等,這些實驗簡單易懂、易于操作,有利于學生理解物理知識,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綜上所述,物理這門學科是很多初中學生面臨的一道難題,而初中階段正是學生打好學習基礎的關鍵階段,所以教師要巧用網絡平臺,打破傳統教育的藩籬,運用新穎、便捷、有趣的教學方式,提升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趙香羽,王永超.基于網絡平臺的初中物理教學方式優化[J].新課程研究,2020(36).
[2]巫嚴釗.基于網絡學習平臺的初中物理教學探究[J].天津教育,2020(9).
[3]劉慶文,蘆穎.利用網絡技術優化初中物理教學[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9(3).
[4]劉好軍.運用網絡教學資源優化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實踐性探討[J].學周刊,2022(1).
[5]姜玉仙.淺議信息技術整合下初中物理教學變化[J].智力,2021(26).
[6]陳胤.“互聯網+”下提高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有效性[J].知識文庫,2021(9).
[7]唐聯珍,解剛國,吳丹.互聯網背景下初中物理個性化學習模式的探究[J].物理教學,2021(3).
作者:居佳佳 單位: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楊壽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