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思政課教學現狀及優化路徑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文章首先闡述了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現狀,最后提出了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的優化路徑,具體包括創新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內容;開展實踐教學,發揮教學價值;實施情境教學,構建思政教育環境;加強技能培養,突顯思政內涵;滲透核心素養,彰顯學科內涵;緊抓就業形勢,強化職業素養。
關鍵詞:思政課教學;高職院校;核心素養
一、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的重要性
(一)培養正確三觀,提高核心素養
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內容涵蓋了正確的政治認同、理性的科學精神、公正的法治意識、主動參與的能力等。同時,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過程中還需要學生將學習到的政治理論、政治理念、政治思維運用于實際問題的解決中,并依托思想政治理念構建正確的三觀。所以高職院校思政課的開展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三觀,培養高職學生的政治素養、政治思維,提高高職學生的道德水平,還能逐步培養高職學生誠信友善、積極向上、努力學習的生活和學習態度[1]。因此,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的開展,一方面落實了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另一方面能夠推動高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強化自身的探索精神、思考能力、發散思維、學習能力、政治修養、道德觀念等學科核心素養和個人綜合修養,這是推動高職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的基礎,因此教師必須加以重視[2]。
(二)沉淀人文素養,強化職業道德
對于高職學生而言,人文素養涵蓋了人文素質、探究精神、科學精神、創新能力、學習態度、社會發展性、認知能力等。而且黨的十九大以來,高職院校教學與“文化強國”遙相呼應,各學科專業教學更注重人文性,更強調人文素養和人文主義。依托思政教育的內容體現,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步培養自身的人文素養及人文關懷意識,從而為其往后的學習和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礎[3]。與此同時,思政課中往往帶有強烈的職業道德及社會道德培養傾向,即其中不僅包含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多元內容,還涵蓋了職業道德素養和職業精神培養等內容。所以高職院校思政教育應將思政內容、職業元素、崗位需求及行業知識等進行有機融合,這樣依托思政教育的開展,能夠促使學生遵守崗位規范,實現崗位特色達標、崗位道德合格及形成良好職業習慣的目標。
二、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現狀
(一)方法單一,教學比較枯燥
長期以來,高職院校的教學工作都是圍繞學生工作技能、工作素養等的培養,以學科教學為主。傳統高職教學體系中,思政課一直作為一門社科類學科,且屬于選修課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的教學方法傳統單一,往往只是讓學生對相關內容進行背誦,而沒有深入剖析和解讀,導致學生對于思政課教學內容沒有一個“認識—理解—掌握”的過程[4]。比如,相對其他高職學科課程教學而言,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過程中,教師習慣性地為學生勾畫出重點,讓學生對重點內容進行背誦和記憶,沒有對相關概念進行解讀,更沒有引導學生運用邏輯思維理解政治內涵。學生雖然記住了知識點,但是對于相關知識點的具體內涵和概念都是“一知半解”。長此以往,學生不僅不能透徹掌握思政課的教學內涵,也無法了解思政課學習目標和方向。此外,由于思政課的教學重點是政治思想、道德觀念、政治理論等,重在培養高職學生的政治素養、正確三觀及政治修養,故教學內容難免理論性和邏輯性偏重,對此,若是采用單一陳舊的教學模式,必然造成教學過程枯燥乏味,教學有效性嚴重不足,進而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5]。
(二)缺乏實踐,教學價值難以發揮
高職院校的教學特色是“加強實踐教學,強化實踐與理論的聯系”。因此,高職院校要想使思政課教學順利開展,尤其要注重思政課的教學實踐。但是現階段思政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決定了其教學過程中實踐活動嚴重匱乏,學生很難將思政課中的教學理論、教學內容靈活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更無法將其與其他課程的實踐教學聯系起來,進而導致思政課教學價值無法充分發揮出來[6]。
(三)重視不足,學生學習缺乏動力
長期以來,高職院校的教學工作都是圍繞著專業技能學習、專業水平提升、專業素養培養、職業能力構建等開展的。同時,由于我國近些年來各行各業發展速度加快,社會對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逐漸增加,高職教學體系中的技能訓練和技能提升便成為教學重點。加之高職院校思政課的教學價值尚未充分發揮,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沒有體會到思政課教學對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意義[7]。另外,高職院校往往沒有特定的“升學壓力”,政治素養和政治水平也沒有成為學校教育考核的重點和就業招工的關鍵,因而為了提升學生的技能水平,讓他們能夠盡快滿足社會工作需求,部分高職院校從管理制度層面到教學實施層面都沒有重視思政課的開展,教學過程也流于形式化,僅僅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這導致學生在整個思政課的學習過程中缺乏相應的學習動力,教學質量自然效果較差。
(四)核心素養缺失,學生素養難以提高
核心素養往往是一個人在社會生活和學習工作中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對于學生來說,核心素養突出了學生通過受教育在“行為舉止”“道德品質”“知識水平”“學習態度”“發展能力”等方面形成的優秀個人品德,也囊括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調的重要內容。但是現階段高職院校思政課中關于核心素養的教學滲透嚴重缺失,導致學生的核心素養難以提高,這是思政課教學存在的最為嚴重的問題[8]。
三、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的優化路徑
基于當前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存在的問題,筆者針對性地提出了思政課教學的優化路徑,具體包括以下六個方面。
(一)創新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內容
根據高職院校教學改革提出的最新要求來看,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過程中,尤其需要教師注重教學方法的創新,并依托教學方法創新,豐富教學內容,進而發揮出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確保學生能夠積極主動融入思政課教學過程[9]。同時,創新思政課教學方法也能讓該課程傳統單一陳舊的教學模式得到優化,進而讓學生對思政課產生積極的新看法。另外,依托教學方法創新,教學內容也能得到拓展。具體而言,教師可以采取分層異步教學法進行因材施教,即以學生為主體,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置不同的任務,且這些任務應是不斷加深難度的,可以適應各個不同能力水平學生的學習需求,讓教學完全和學生的實際需求、實際情況相契合,進而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可以運用思維導圖實施教學,為學生搭建思政課的知識體系和學習體系,從而有效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可以依托趣味教學法,將略顯沉悶和乏味的思政知識內容變得富有趣味,以實現寓教于樂的效果。例如,在關于“共產黨誕生”相關知識內容的教學過程中,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就可以利用趣味教學法和分層教學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創新教學,以學生對于“共產黨誕生”相關知識的熟悉程度為基準點,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然后將“共產黨誕生”涉及的知識內容通過影視作品、圖片圖像等呈現出來,并為不同的學習小組劃定不同的學習方向和學習內容,進而完成教學。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的情感共鳴,運用體驗式學習的教學方法,借助與真實客觀的中國共產黨發展歷史相關的教學情境和培育環境,讓學生在情感上產生共鳴,不斷激發學生愛黨、愛國、愛人民的情感,進而使其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這樣,教學方法實現了創新,同時教學內容也能依托教學方法的創新實現拓展和延伸,基于此,學生能夠學習到更多與“共產黨誕生”相關的知識內容。
(二)開展實踐教學,發揮教學價值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依然需要實踐。這就需要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結合教學大綱、教學目標、教學計劃、教學方案、教學內容等組織學生進行思政教學實踐,這是解決思政課教學方法問題的重要策略。另外,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開展教學實踐不僅能夠提教學質量,也能夠推動學生增強政治觀念、提升政治素養、構建道德觀念,進而發揮出思政課教學價值,讓學生對思政課教學形成深層次的感悟[10]。例如,在“人生價值”相關內容的教學中,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可以“人生價值實現途徑”為主題組織實踐活動,讓學生到社會中觀察不同職業或工作在道德層面、職業素養、政治素養上展現出的內容。
(三)實施情境教學,構建思政教育環境
情境教學也被稱為視聽結合教學,指的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學科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學習情況作為教學基礎與教學前提,且在課堂教學開展過程中為學生構建形象生動、充滿感情和具體直觀的教學場景,引導學生在情境中產生情感共鳴、提高學習積極性,進而獲得更高質量學習成果,并提高自身學習能力的教學手段[11]。具體來說,情境教學是一種寓教于樂且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即教師可依托學生的實際情況創設相應情境,以刺激學生的不同感官,提高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能夠積極地配合自身完成教學任務。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構建思政學習情境,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并為學生構建輕松自主,趣味十足的學習環境,這樣有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且能夠提升學生對思政知識的感悟能力,進而可讓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配合教師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效率[12]。具體來說,思政課教學過程涉及的內容較多,教師可以將思政課涉及的一些知識點作為情境教學的構建要素,同時注意充分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和實際生活,這是思政課情境教學實施過程的本質,也是最為基礎和最為核心的部分。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充分調動可用于教學情境打造的教學資源,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便于學生對各項思政知識做到深度理解和掌握[13]。在教學情境打造完成之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溝通距離就會被拉近,學生也能徹底融入情境進行學習和交流,進而提高學習質量。概言之,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可利用生活思政交流場景、思政典型故事、教材中的圖片、生活中帶有思政內容的事物等創設教學情境。需要注意的是,在創設教學情境的過程中,教師創設的情境一定要與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生活實際經驗、學習實際水平等充分結合,以確保創設的情境既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能讓學生主動學習思政知識,并牢固掌握思政知識。例如,在關于“民法”相關內容的教學中,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可以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等作為情境構建的基礎,結合學生的學習經驗和生活經歷,讓學生將自己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案例講述出來,并通過討論說明自己運用“法律武器”的可行性和合法性。如此讓學生沉浸于合作分析、合作討論和合作探究的“民法”教學情境,思政課教學質量會得到有效提高。此外,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可以借助與“民法”相關的影視節目、法律知識欄目等打造學習情境,讓學生在接受“民法”視聽教學的過程中感知“民法”知識,亦可以讓學生根據《今日說法》《法治在線》等法律類節目分組合作進行角色扮演,進而沉浸到“民法”相關內容的教學情境之中,實現深度學習和深度感悟[14]。
(四)加強技能培養,突顯思政內涵
加強技能培養,突顯思政內涵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特色,也是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的基準點。同時,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本就偏向于技能型,故依托技能訓練進行人才培養,更能推進學生對思政內涵的感悟和對思政知識的學習,進而讓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參與其中。具體來說,要使高職院校學生技能培養過程突顯思政內涵,需要從三個維度進行。首先,培養高職院校學生善于傾聽和及時調控的技能。現代社會是一個合作共贏的社會,人與人之間的發展和進步都是相互依存的。因此,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要培養學生善于傾聽的技巧,引導其注意傾聽過程中的重點內容抓取和分析,使其通過傾聽及時吸收對自己有幫助的思政知識概念,并借助及時性的調控,將有用的知識內化到自己的思政知識體系中[15]。其次,培養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技能。學習的過程是不同學生自我能力發揮的過程,也是相互協調推動學習的過程。有的學生動手能力強,有的學生思維縝密,還有的學生理解能力強,因而學習過程中,教師需要讓學生掌握學習技能,明確自己的長處和別人的優勢,通過學習將自己的優勢發揮出來。最后,培養高職院校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技巧。語言表達能力和技巧是信息傳遞與思想表達的重要基礎。思政學科具有科學性和嚴謹性的特點,因此學生語言表達科學嚴謹、邏輯縝密、準確無誤是非常重要的。這樣,通過加強技能培養,高職院校學生就能在思政課學習過程中將技能和思政內涵充分聯系,從而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政學習水平。
(五)滲透核心素養,彰顯學科內涵
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的本質就是培養學生的政治素養、德育素養、道德品質等,并在此過程中完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滲透,進而依托教學實現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提高。具體來說,思想水準、道德認知、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政治觀、職業觀、就業觀等都屬于思政課核心素養的范疇。因此,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務必在教學過程中突顯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培養,并以思政課的學科內涵為基礎,實現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培養和思政知識教學相統一[16],進而有效促進學生實現全面發展。例如,在“職業道德規范”相關內容的教學中,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可以組織一些優秀畢業生、勞動模范、優秀企業家、黨員模范等舉辦以“職業道德模范”為專題的講座,讓學生通過他人的職業道德養成、職業習慣養成和職業規范構建經歷,感悟職業道德規范的核心內容,并逐步樹立工匠精神的觀念;在“職業道德境界”相關內容的教學中,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觀優秀企業,使學生感受企業文化禮儀、員工形象、崗位特色和專業技能等,隨后組織學生開展討論,使其理解職業道德境界、職業禮儀中的道德意義,從而提高高職學生職業道德境界和遵守職業規范的自覺性,實現核心素養培育成效的提升。
(六)緊抓就業形勢,強化職業素養
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與各專業的職業素養培養、崗位素養強化、就業能力提高等有著密切關系。最為重要的是,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讓學生認清了職業素養和就業工作的關系,使學生從根本上明白了思政學習、道德提高、素養強化的重要性,并推動了各專業教學質量的提升,也能夠確保教學價值徹底發揮出來。高職院校的教學目標就是培養能夠適應社會工作的高素質人才,且保證培養的人才具備職業素養,能夠為社會發展做出貢獻[17]。因此,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務必緊抓當下就業形勢,并結合不同專業的就業情況,積極開展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和強化。具體來說,職業素養指的是社會工作、社會活動、社會行為中每個人都應當遵循的行為規范、道德規范等。職業素養是一個人的內涵,職業工作中的外在表現就是職業素養的具體展現。概括來說,職業素養包含了一個人的職業道德、職業思想、職業行為習慣及職業技能等。對于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而言,教學過程中的職業素養包括了職業道德品質、職業觀念、職業認知能力、專業技能等內容。因此,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應當結合教學內容,將教學與學生職業觀察力、職業創造力、職業思考能力、專業技能等職業素養的培養結合起來,以便為學生實現全面發展和順利就業奠定堅實基礎[18-20]。
四、結語
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手段優化是現階段教學改革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完成的前提,是高職教育事業的核心目標,更是學校優化學生思政教育的現實途徑。在當今新的發展形勢之下,廣大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不僅需要深入了解立德樹人思想的理論來源和創新發展,始終堅持將立德樹人思想徹底融入思政課教學,同時還應當充分認識到高職院校思政課的教學價值,認清思政課教學手段存在的問題,并從教學方法創新、教學實踐開展、核心素養和技能培養加強、合作教學、借助“互聯網+”實施教學等維度改善當前存在的教學問題。這樣,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才能充分發揮育人價值和教育價值,推動學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升,最終促進學生實現全面發展。
作者:旭日 單位:呼倫貝爾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