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思維能力培養下的大學英語教學設計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筆者以外研社出版的《新標準大學英語綜合教程》Unit2TheGlassCastle為例,闡述了思維能力培養在高校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意義,從教學內容、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過程以及教學反思等方面,挖掘思維培養要素,設計一節以任務為牽引的大學英語課。
[關鍵詞]思維培養;大學英語;教學設計;任務牽引;聽說能力
1研究背景
教育部頒發的《大學英語教學指南(2017年版)》指出,大學英語作為大學外語教育的最主要內容,是大多數非英語專業學生在本科教育階段必修的公共基礎課程,在人才培養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大學英語在發揮其工具性特點、提升學生語言技能的同時,承擔著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重任。早在1998年,華東師范大學的黃源深提出:“……常常會腦子里一片空白,覺得無話可說,或者朦朦朧朧似有想法,卻一片渾濁,不知從何說起……這種因缺乏分析、綜合、判斷、推理、思考能力所造成的現象,稍不留意就會得這種‘思辨缺席癥’。”文秋芳(2012)從語言與思維以及思維發展與教育的關系出發,調查得出學生在英語課上學習的是認知水平較低的外語材料,因此,辯證思維的發展受到明顯的限制。本文以任務為牽引,以輸出為導向,探究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思維能力培養的落實。
2教學設計
2.1教學內容
本課選自外研社出版的《新標準大學英語綜合教程》Unit2,題目為TheGlassCastle,是JeanetteWalls小說《玻璃城堡》的節選。小說改編自作者的真實事跡,并被翻拍成電影。課文節選部分展現了父親這一樂觀、充滿想象力的正面形象,通過內心刻畫,表達童年時期的作者對父親的信任和敬佩。小說主題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貼合,能夠引起學生探討興趣和共鳴。
2.2學情分析
教學對象為大二理工專業學生。通過課前調查問卷,本班學生中,48%選擇聽說能力為“一般”,26%選擇了“較好”,只有3%選擇了“優秀”,基本符合日常授課中教師掌握的情況。多數學生能夠主動參與課堂活動,對聽說能力的提升有著強烈需求,但從口語和寫作作業來看,學生對于問題的認知和探討較為淺顯,對時事熱點的關注度和敏銳度不足,在進行討論的過程中,論述不夠全面,舉例單一且陳舊,缺乏批判性思維的融入。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將結合小說原文及電影片段,通過節選部分之外的視頻片段,不斷將學生對人物形象的認知進行反轉,通過拋出問題,引導學生對人物形象進行深入挖掘,并逐步引導學生產生思考,追根溯源地分析故事背景和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在聽說中培養思維能力。
2.3教學目標
在知識與能力層面,學生可以使用para-phrase進行文段概括;能夠使用新單詞、短語和重點句型對人物特點進行描述;能夠抓取視頻片段中人物對話的主要信息。在過程與方法層面,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完成問題探討,提高聽說能力。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層面,學生在人物形象的分析過程中學會全面、辯證地看待問題,認識到任何結果的產生都有其原因,要追根溯源地尋找問題出現的原因從而解決問題。
2.4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逐步分析人物復雜的性格,并思考討論性格產生的原因,能夠應用所學的表達方式進行問題探討。基于學情分析,學生思辨意識欠缺,語言能力不足。教師需要充分起到“腳手架”作用,為學生的口語發言搭建框架,但由于授課對象具備一定的思維能力,因此,教師將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呈現觀點,只負責幫助學生對觀點進行邏輯梳理,以此完成框架搭建;針對部分學生語言能力不足的弱點,教師將采用觀看視頻的形式,形成輸入,為學生提供語料,以供口語輸出使用。
2.5教學過程
Step1:Talkabouttheimportanceoffamilyeducation.設計說明:根據學情分析,本課布置口語任務,要求學生圍繞家庭教育的重要意義展開討論,因此學生在任務準備的過程中,有意識地面向任務,積累相關表達方式和組織語言思路,并為課后的寫作作業進行鋪墊。Step2:Lead-inTalkaboutthethingyourfatherdidthatim-pressedyoumostwhenyouwereachild.設計說明:引入課文主題,通過談論自己的親身經歷,引起學生對課文主題的共鳴,調動學生發言的積極性,在代入中使其初步相信文中父親角色的正面形象。Step3:ReadandguessAfterreadingthepassage,whatkindofper-sonalitieswillJeanettehaveaftershegrowsup?通過課前對課文的預習,猜測主人公Jeanette在父親影響下,長大后可能具備的性格、價值觀等。設計說明:檢測課文預習情況,回顧課文內容,有助于之后活動的開展;學生得出論點進行論證時,需要選取文中的內容,即使用paraphrase對文段進行概述,教師在學生表述過程中,記錄其口語表達中出現的問題,待學生發言后進行及時更正,同時通過事實基礎上的推斷,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和共情能力。Step4:Watchandtalk課文的節選部分塑造了父親慈愛、樂觀的人物形象,相對于原文中更為厚重的形象顯得十分單薄。因此,在課文講解中,教師穿插原文中的人物形象進行展示,于微觀處入手,從不同角度的表象導入,逐步形成宏觀印象。教師以問題為牽引,引導學生在語言上進行聽說訓練,在思維上進行不斷探索,使其形成思辨意識。Q1.Accordingtothepassage,whatkindoffatherishe?Doyouthinkheisagoodparent?Doyouthinkhehasgotagoodeducationback-ground?設計說明:基于課文節選片段對父親角色的描述,引導學生對父親的正面形象進行描述,通過課文細節猜測父親可能具備的教育經歷,進而推測其家庭背景,并與作者童年的家庭背景作對比。學生回答后,觀看電影視頻片段:父親將怕水的女兒扔進泳池,逼迫其學習游泳,女兒險些溺亡———學生思考這種教育方式的優缺點;禁止兒女入學,認為學校違背了家庭“自由主義”教育的初衷———學生聯系課文中父親的博學多識,討論限制兒女學習的原因可能是什么。Q2.Thefatherindeedhasanappetiteforfreedom,butafterwatchingthat,doyouthinkheisagoodparent?設計說明:通過觀看視頻中與課文節選片段部分中大相徑庭的父親形象,顛倒學生之前對片段中的認知,學生面對反轉的劇情產生疑惑,由此激發學生思考。學生討論后,觀看電影視頻片段:祖母規矩苛刻,暴力制止孩子們的頑皮行徑,造就了父親蠻橫又極端渴望自由的性格———學生討論家庭環境對子女成長的影響。Q3.Whatdoyouthinkofthefathernow?設計說明:WigginsMctighe(2017)提出,在提出問題時采用逆向設計,即確定預期結果、確定合適的評估證據、設計學習體驗和教學。教師通過學生的思維方式,采取逐步推倒、重塑形象的方法,引導學生對父親整體形象進行總結概括,聯系課文內容和電影節選,結合時代背景,對父親這一復雜的人物形象進行分析,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Step5:Discussion小組討論家庭教育對個人的影響,教師在討論過程中聽取各小組的發言,及時更正其語言輸出中的錯誤,并進行方向引導。Step6:SummaryandHomework課下使用iwrite撰寫作文《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修改至75分以上。設計說明:通過課堂上積累的語料,要求學生課下將口語稿形成書面作業,有條理地對個人觀點進行分析論證,展現語言技能和思維能力培養的效果。通過使用寫作評分系統,學生可以第一時間看到自己存在的語言錯誤,然后進行修改,鍛煉自主學習能力。
2.6教學反思
本堂英語課基于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現狀,補充了相應的語言素材,并采取逆向式的設計,通過不斷反轉學生的既定認知,激發學生的思考和表達欲望,充分鍛煉了學生的聽說技能,并在語言技能的訓練中感受到思維能力的提升,使其認識到遇到問題應追根溯源,尋找其產生的原因,從源頭解決問題。本堂課的不足之處在于少數學生由于英語基礎薄弱,在小組討論時,需要大量借助詞典幫助自己完成觀點表達,無法實現溝通的流暢性。
3關于思維能力培養融入大學英語教學的建議
3.1課前預習,積累語言素材
閱讀活動和思維培養活動相輔相成,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長期以來習慣以讀寫學習英語,對于語言的輸出抱有畏難情緒,因而課前要求學生進行充分的預習是至關重要的,學生在預習中積累語料并進行思考,在之后的課堂授課環節才可以“有話可說”,從而調動思維能力,進行更深入的問題探究。
3.2任務驅動提高輸出效率
武和平等(2014)提到,一旦任務明確,學習者專注于“用語言做事情”,就不會去過多關注語言形式了。任務驅動有助于學生快速破除對開口說英語的畏難情緒,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展現自己的思路,從而順利地完成任務。這也要求英語教師在設計任務時,要考慮學生的實際需求,應盡量依據學生專業,面向學生未來崗位需求創設任務,以增強任務的真實性,從而讓學生能夠更投入地展開思考。
4結語
思維能力培養是高校人才培養中的重要部分。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掌握學情,認識到學生在英語課上除了思維上的問題,還存在語言能力不足的情況。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教師要采用任務驅動,利用音視頻為學生不斷補充語料,并通過合作學習,讓學生敢于進行口語輸出,在交流中不斷論證自己的觀點,完成思維能力的培養。但是,思維能力的培養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在英語授課中,教師要以內容為載體,引導學生對文本內涵進行深入挖掘,逐漸變“教師問”為“學生問”,并結合授課對象特點和教學需要,不斷探索更多的培養方法。
參考文獻
[1]WIGGINSG,MCTIGHEJ.追求理解的教學設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2]武和平,武海霞.外語教學方法與流派[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4.
[3]文秋芳.中國外語類大學生思辨能力現狀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2.
作者:解輝 應慧 馬少靜 單位:海軍潛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