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電氣自動化教學理論和實踐結合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近些年來,我國經濟的發展十分迅速,現代化工業技術迅速崛起,目前企業迫切需要大量電氣自動化專業的技能應用型人才。職業院校應以培養具備高水平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能力的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在電氣自動化專業教學中著重探究如何使專業理論與實踐技能高效融合,進一步推動自動化專業的創新與發展。主要分析將電氣自動化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基本要求,探究一些能夠有效促進理論和實踐融合的教學策
[關鍵詞]電氣自動化;教學理論與實踐;結合策略
職業院校電氣自動化教學工作的開展,對于專業化電氣自動化人才培養至關重要。隨著現代化教育改革的推進,職業院校的電氣自動化專業要摒棄傳統落后的教學理念,堅持發展專業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若想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首先就需要加強學生的理論基礎。學生只有在充分掌握專業知識,了解實驗原理之后才能夠順利開展實踐操作。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養,還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聯想能力。因此,全面提高電氣自動化專業的教學質量可以培養出滿足社會需求的高素質技能人才。由于電氣自動化課程自身具有實踐性強、知識體系復雜的特點,所以教師要結合學科特點來創新教學模式,融合電氣自動化專業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培養高水平技能化的電氣自動化專業人才。
1電氣自動化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基本要求
結合我國素質教育的發展要求,職業院校要利用教學資源,實現電氣自動化專業的理論與實踐融合,充分體現了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教學目標。職業院校除了要加強學生的理論基礎學習,還要拓寬學生的視野,為學生具體的專業操作實踐創造條件。學校可以結合自身資源環境建立電氣設備的實習車間,或者聯合校外的實訓基地,使學生在模擬化的工作流程和崗位中體驗未來的工作環境,增強學生對于操作實踐的信心。同時,職業院校在加強學生的操作技能訓練中,要培養學生樹立安全操作的工作意識,深度培養學生自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有效促進教學理論與實踐融合的教學對策
2.1樹立理論與實踐融合的教學理念
在職業院校電氣自動化教學過程中,只有側重教學實踐性,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才能夠從根本上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目前部分教師還沿用傳統的教學形式,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解,就使得專業課程變得更加枯燥、乏味,阻礙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降低了教學效果。因此,職業院校的電氣自動化教學要注重加強訓練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為學生未來更好地融入社會奠定基礎。但是結合教學現狀,理論化教學還處于主導地位,忽視了將專業理論與實踐結合,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的教學目標,因此,職業院校加強樹立教學理念,對促進理論和實踐的融合起到重要的作用。
2.2融合啟發式教學模式
啟發性教學結合了傳統教學模式的優勢,是根據學生的發展特點而創新的教學方式。傳統的教學模式強調教師的教學主導地位,但是啟發式教學則能夠較好地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因此,教師要在電氣自動化教學中積極地融入啟發式教學模式,使學生在實訓操作中養成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促進電氣自動化專業的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教育目的。例如,教師在講解《電路基礎》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向學生進行內容演示,學生通過分析實驗數據,將探究結果與理論知識相對比。通過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可以加深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還能提高電氣自動化專業的教學效果。除此之外,在實習基地中,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利用仿真軟件來觀察部件的變化情況,促進理論與時實踐的充分融合。
2.3融合導向式教學
將導向式教學融入電氣自動化教學課堂,可以規范學生的實訓操作技能,鍛煉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導向式教學方式的種類有很多,為了促進理論與實踐相融合的教學過程,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發展特點,在教學中合理地融入行動導向式教學,以期調動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培養學生的行動能力。例如,教師在講解《設備電氣控制與維修》時,教師要利用學校的實訓設備為學生提供有利的學習氛圍。教師要及時地指導學生的實踐操作過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知識學習的印象。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開展課外實踐活動或者畢業實習等實訓活動,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3結語
在教學過程中,職業院校要結合學校自身的教學條件來開展電氣自動化專業的實訓活動,并定期地對教師專業素養和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考核,及時地修正和完善電氣自動化專業的教學管理體制和評價體系。除此之外,教師在豐富學生理論知識的同時,也要注重提供給學生實際操作的機會,充分發揮實訓教學的作用,促進專業理論和實踐的有效融合,實現高效培養電氣自動化專業高水平人才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董素玲.高職電氣自動化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施[J].徐州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04):44-46.
[2]焦峰.中職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模塊化教學[J].知識經濟,2016(4):156-158.
作者:甘曉霞 單位:廣西理工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