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高校繼續教育功能的社會化發展實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繼續教育功能的社會化發展實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高校繼續教育功能的社會化發展實踐

    摘要:高校繼續教育作為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在學歷教育中發揮了重要功能,也在非學歷教育發展、終身學習體系構建、學習型社會建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華東理工大學繼續教育學院為了強化高校繼續教育的社會責任、拓展高校繼續教育的社會功能、促進繼續教育功能的社會化發展,在推進基地建設和社區精品課程建設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和實踐,不僅積累了成功經驗,也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

    關鍵詞:高校繼續教育;教育功能;社會化發展;實踐探索

    一、培訓基地建設:奠定服務終身教育的重要陣地

    (一)培訓基地建設背景

    依托基于終身教育理念的實踐基地為陣地,高校繼續教育在服務社會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華東理工大學繼續教育學院結合學校“產學結合、學研互動、服務全國、面向未來”的發展思路,秉承為社會服務的宗旨,大力開拓企事業單位培訓項目。然而,開拓培訓市場并非易事,一方面繼續教育從業人員一時難以精準定位客戶、難以準確判斷市場需求;另一方面一些中小企業苦于沒有自己的內訓師資,為找不到合適的培訓機構發愁。學院干部教師經過大量的市場調研、梳理和分析,發現許多開發區(工業園)都有其產業定位和行業聚集的特點,同時政府也急切地想為企業搭建服務平臺并提高企業的綜合效益。這給了學院干部教師一個很大的啟發:可以借助政府公共服務信息平臺,在政府引導下,更好地為當地政府和企業服務。經過積極參加上海市政府組織的城際交流、與企業聯手合作,通過與地方政府、高新區的積極互動,學院主動為產學研聯動、政企校合作搭建“立交橋”。目前學院已建立4個培訓基地,走出了一條高校服務社會的新路子,為學校中高端培訓起到了戰略性的推動作用。

    (二)培訓基地建設的實踐探索

    華東理工大學繼續教育學院通過“請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方式,主動加強與政府和企業的聯系,先后建設4家不同類型的培訓基地。1.促進高校地方合作——華東理工大學繼續教育學院上虞培訓中心2012年5月,上海——上虞兩地教育合作項目簽約授牌。該基地是在上海市教委和上虞市政府的牽線搭橋下,由上虞市全國重點職校和華東理工大學繼續教育學院聯合組建。根據協議,華東理工大學繼續教育學院上虞培訓中心旨在通過引進華東理工大學的培訓品牌,為上虞市企事業單位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量身定制培訓課程。自培訓中心成立以來,已為上虞的企事業單位培訓員工千余人,根據當地企業發展的需要開設了人力資源管理、化工企業安全管理、食品安全與管理、公共交通安全管理、食藥監局管理人員素質提升等課程,深受政府和企業的歡迎。2.助推科研人才孵化——華東理工蘇州繼續教育與培訓中心2012年,華東理工大學與蘇州高新區政府合作,共建華東理工大學蘇州工業研究院,旨在使學校的科研成果在蘇州的企業中落地生根。2013年9月蘇州高新區與華東理工大學簽約,聯合成立華東理工蘇州繼續教育與培訓中心。高新區與華東理工大學遵循共享資源、共建載體、共創品牌的原則開展聯合辦學,繼續教育學院全程服務。該中心自成立以來,得到當地政府各部門的大力支持。繼續教育院依托學校的優勢學科和專業,整合上海和各地的優質教育培訓資源,根據高新區政府對園區的整體產業規劃與定位,深入企業積極開展調研,組織專家開發適合高新區發展的培訓項目,為高新區政府和企業(包括學校工研院入駐企業)開展了多層次、多領域的培訓,相繼開展了“高新區領軍人才計劃”“高端裝備制造產業人才素質提升”“金融服務產業人才素質提升”等培訓項目。此外,還承接了蘇州科技鎮長團的系列培訓,推進了蘇州企業和上海高新技術企業的合作與交流,深得高新區和企業的好評。該中心將成為經營管理人才、緊缺人才、專業技術和高技能人才繼續教育與培訓的基地,為產學合作、人才引進及專業技術人才的知識更新提供教育服務平臺,并努力建設成為國內領先的繼續教育培訓基地。3.服務西部人才開發——貴州省糧食局繼續教育培訓基地西部的建設與發展,急需創新理念和優秀人才。2014年12月,華東理工大學與貴州省糧食局經多次溝通,雙方互設了“華東理工大學繼續教育實踐基地”和“貴州省糧食局繼續教育培訓基地”。該基地針對貴州省糧食系統企事業單位管理和技術人員的業務需求,每年兩次派骨干到學校培訓。先后舉辦了貴州省糧食系統黨務暨倉儲管理工作專題研修班、貴州軍糧系統干部能力提升培訓班等專題培訓班次。培訓班中涌現出了一批技術創新能手和優秀管理干部,而華東理工大學也在培訓合作中獲益,學院以“華東理工大學繼續教育實踐基地”為平臺,在貴州省建立學歷教育函授站,依托貴州省糧食局的人脈資源,為貴州其它企事業單位提供培訓服務。今后基地將繼續把上海的優質教育資源逐步輻射至貴州省其它行業和其它西部地區,為西部地區經濟發展做貢獻。4.聚焦行業專業人才——張江高新區青浦園繼續教育培訓示范基地張江高新區青浦園是上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屬下的“一區六園”之一,也是上海最早建立的開發園區。其產業結構聚焦于生物醫藥和新材料,與華東理工大學優勢學科和專業具有很大的關聯性。在學校科研院前期與園區科研合作的基礎上,2016年4月,張江高新區青浦園繼續教育培訓示范基地成立。基地的成立使政、企、校三者聯動更加順暢,科技、人才以及教育資源的整合也更加高效,對園區的產業提升和創新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學院根據園區中小科技型企業多,技術含量高,人才的知識更新需求迫切等特點,在人才交流與合作、技術服務、人才培養方面制定了體系化、可持續發展的繼續教育培訓模式,突出基地的示范與引領作用。

    (三)培訓基地辦學理念、建設特色和制度保障

    1.培訓基地辦學理念與建設特色已建的4個培訓基地不僅得到了地方政府和學校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學校各專業學院的有力配合。因此,在開展培訓過程中具有需求調研準確、師資配備層次高、實施培訓迅速的優勢,獲得了參訓企業學員的一致好評。學院在為基地服務過程中,始終堅持“行業特色、學科交融、技術前沿”的培訓理念,始終以化學化工為中心,融合華東理工大學理、工、商、文最新教學科研成果,其培訓內容成為實踐學科交叉、校企合作、產學研結合的典范。優質的培訓離不開好的營銷團隊、優秀的培訓師資以及完善的管理服務體系。綜合利用這些要素,學院對外積極開拓市場,承接各類培訓項目,對內又與專業學院緊密結合,將市場信息通過各種渠道與專業學院的專家教授分享。多年來,學院已形成了一支以學校教授為主,結合校內外各領域專家的優秀培訓師隊伍。這些專家學者與繼續教育學院的營銷團隊在培訓基地與政府部門、企業人事經理及第一線工程技術人員一起交流溝通,了解客戶對培訓的需求,形成個性化的培訓方案。在實踐中不斷調整和改進授課內容及培訓講義。學院針對不同企業完善了定制培訓流程,即“通過調研、訪談,明確培訓需求→結合客戶情況擬定培訓方案→方案實施與全程跟蹤→中期反饋與方案優化→培訓結束與提交評估報告”。2.培訓基地組織和制度保障良好的培訓效果同樣取決于嚴格的制度保障。首先,學院專門成立領導小組,由學院院長為組長、分管副院長為副組長,全面保障學院層面對基地發展與建設的支持。其次,專家支撐。成立專家委員會,根據不同基地所在地區的經濟發展特點,遴選學校和上海其他高校知名專家組成專家委員會,負責企業培訓需求調研和培訓方案的咨詢以及培訓專家的落實。學院也不斷加強相關研究,比如“開拓創新,構建多元化繼續教育體系、建立終身教育立交橋”研究成果在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繼續教育分會學術交流年會中被評為優秀論文三等獎。同時加強管理。成立專門的管理辦公室,由繼續教育學院培訓部負責基地的日常管理、聯絡和項目推進。

    二、社區精品課程建設:打造學習型社區的有效平臺

    (一)社區精品課程建設的背景

    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傳統社區正發生著脫胎換骨的蛻變。目前在上海,幾乎每一個鄉鎮、街道都有了硬件設施完備、功能齊全的社區學院、老年大學等學習機構。到此學習的人員,既有退休的老年人,也有失業的年輕人;既有從未上過大學甚至初高中的人,也有對各種新事物感興趣的專家學者。社區居民知識結構差異巨大,而可供選擇的學習內容卻嚴重缺失,因此建設好此類學習型組織迫在眉睫。作為國際化大都市的上海,在建設學習型社會方面一直走在全國前列。早在2006年,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就提出了《關于推進學習型社會建設的指導意見》,目標是建設一個“人人皆學、時時能學、處處可學”的學習型社會,以加快推進學習型企業、學習型機關、學習型社區等各類學習型組織建設。要完成這一目標,分類研究制定各類學習型組織的建設標準,組織建設各類學習型組織的示范工作顯得尤為重要。2012年以來,上海市教委等相關部門聯合推出了建設社區精品課程的項目,希望依托各辦學機構,尤其是高校依托學科專業優勢,強大的授課師資和課程開發團隊,來開發社區居民喜歡、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具有創新和前瞻性的社區課程,助力建設學習型社區。華東理工大學繼續教育學院積極響應,從2012年起,先后在上海市教委的資助下,參與開發了《食品與吃的學問》《寶石鑒賞》《舌尖上的營養與能量》《珠寶投資與收藏》《化學與人類》《創意廣告設計》和《家庭小菜園與綠色循環》等7門社區精品課程,成效明顯。學院曾獲“上海市第一屆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最佳組織獎;社區精品課程“家庭蔬菜種植”和“綠色有機肥的制作”在“第二屆NERC杯全國社區教育優秀微課程評選”中分別獲得一等獎、三等獎。

    (二)課程開發特色

    1.課程開發團隊結構合理、經驗豐富課程開發團隊由華東理工大學工學院、材料學院、化學學院和藝術學院的教師以及長期從事社區教育工作的人員組成,其中有多位長期在上海東方講壇上授課的教師,這為所開發課程后續的師資培訓、授課和課程推廣打下了扎實的基礎。團隊相關研究成果如“論企業教育課程體系創新設計與實踐探索”獲上海市成人教育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2.內容豐富,學習靈活這些課程中既有碎片化的學習課件,也有系統性的學習教材;既有文字圖片,也有各種多媒體元素。主要以提高社區成員綜合素養和生活品質為目的,可以滿足社區居民多樣化、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同時根據上海市教委規劃,這些課程也可換算成學分,納入個人學分銀行,以便需要時進行個人的學習成果認證、學分積累和轉換等。3.邊開發、邊實踐所有開發的課程,都與相關社區緊密合作。課程邊開發,邊聽取社區居民和社區教育工作者的意見和建議。由于課程貼近社區居民生活,所以在課程開發過程中,專家教授應社區要求,不斷走進社區,宣講相關課程。

    (三)社會實踐和效益

    1.教授走進社區,共建生態家園華東理工大學與上海徐匯凌云街道合作開發的“家庭小菜園與綠色循環”課程在社區居民中廣受歡迎。華理與凌云社區學校聯合舉辦的“小生態,大循環;微環境,常對話”活動,不僅吸引了凌云社區學校學員和社區居民,而且還得到了附近大、中、小學師生與生態愛好者的歡迎。課程開發者在活動中演繹了如何利用廚余垃圾發酵制作有機肥用于家庭種植,自覺為建立綠色環保和生態循環的家園做貢獻的現場實景,學員們興趣盎然。這種現場教學活動增加了居民種植的樂趣,也增進居民間的交流,激發了社區居民共建和諧文明生態家園的熱情。2.食品安全走進社區,服務公共安全治理當前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逐漸成為社區居民議論和關注的焦點,華東理工大學與上海市地方多個街道社區食安辦,聯合開展食品安全專題講座。華東理工大學東方講壇教師、《食品與吃的學問》課程開發者為社區居民詳細講解了食品安全常識。也傳授給大家如何科學烹飪、科學飲食,能夠“買的放心,吃得安心”的方法。此外,還就如何舉報食品安全問題,如何挑選蔬菜、豬肉,如何識別人造雞蛋,如何區分藥物的使用方法,如何防止夏季食物中毒等常見問題為居民逐個答疑。總之,作為高校服務社會的窗口和平臺,高校開展繼續教育是展示高校教學、科研與社會服務三大功能的具體實踐。高校為地方舉辦的各類繼續教育,既可促進高等教育與社會教育的融合、職前與職后教育的溝通,也必將為新時期國家經濟的發展、人民綜合素質的提升作出巨大貢獻。我們一定要抓住這一歷史機遇,整合各類教育資源,積極服務地方,為全面建設全民學習型社會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王敏性.高校繼續教育對服務地方社會發展的作用研究[J].成人教育,2016(2).

    [2]侍建旻.學習型社會背景下的高校繼續教育[J].成人教育,2006(8).

    [3]令斌.終身教育背景下拓展高校繼續教育的社會功能[J].繼續教育研究,2010(1).

    [4]陳長喜.陳茂春.高校繼續教育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路徑探析[J].繼續教育研究,2017(2).

    [5]趙富學,王發斌.高校繼續教育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方式的能力轉變研究[J].繼續教育研究,2012(1).

    [6]苗雷.基于產業園繼續教育的校企合作模式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6(15).

    作者:歐伶 李本友 王麗霞 魯習文 單位:華東理工大學繼續教育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无码午夜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高清视频免费播放| 成人性生话视频| 国产成人无码AⅤ片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欧美激情| 7777奇米四色成人眼影| 欧美成人免费观看| 四虎成人免费观看在线网址| 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影片|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精品| 国产成人综合野草|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成人午夜电影| 国产成人无码综合亚洲日韩| 日本成人福利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成人| 国产成人免费福利网站| 狠狠色伊人亚洲综合成人| 国产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成人午夜免费福利| 欧洲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 久久电影www成人网| 亚洲精品成人a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青青草原| 成人AAA片一区国产精品| 成人毛片全部免费观看| 成人美女黄网站视频大全|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成人网|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综合色在线婷婷 | 成人精品一区久久久久| 欧美成人小视频| 88xx成人永久免费观看| www成人在线观看| 色噜噜成人综合网站| 88aa四虎影成人精品| 日韩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成人毛片18女人毛片免费| 天天躁日日躁成人字幕aⅴ| 国产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