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等教育信息化在教學管理改革的影響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為我國高等人才的培育創造了良好條件,而在高等教育改革建設的過程當中,教育信息化帶來的推動作用是非常顯著的,高等教育信息化也成了全世界范圍內高等教育改革建設的全新趨勢,極大程度地推動了教育個性化發展,也降低了創新人才培育的難度,讓教育資源得到優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尤其是在高等教育信息化進程持續加快的背景下,給教學管理改革帶來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高校應把握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有利契機,進一步挖掘和拓展信息化的優勢,保證教學管理改革有效性,適應高校教育改革要求。
關鍵詞:高等教育信息化;教學管理改革;推動作用
為保證高等教育大眾化目標的全面實現,國家在積極助推高等教育規模的擴大,并利用擴招方式達到目的。高等教育大眾化的迅速發展,雖然進一步推動了高等教育影響力的增加,但同時也為教育教學和人才培育帶來了巨大的挑戰與壓力。高等教育信息化對教學管理改革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也就是借助先進的網絡信息技術構建新型的教學管理模式,不僅有助于應對當前的教育挑戰,也能夠累積豐富的辦學經驗,提升高等教育整體品質。
1高等教育信息化特點
教育信息化指的是借助目前先進的網絡信息技術手段,建設數字校園,具體來說涵蓋校園網絡化、教育資源信息化、教學管理信息化、學習自主化等諸多內容。教育信息化的一個鮮明標志是全球化、智能化以及自主化。教育信息化的主要特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教學過程信息化。借助現代化軟硬件設施建設與變革教育模式的有效策略,在教育教學當中增加對信息化技術手段的運用,提高信息資源的擴展和共享有效性,能夠讓教育教學更加智能化和現代化。不管是在理論還是實踐教學當中,教育信息化會助推信息技術和專業知識有機整合,并在一系列的互動反饋當中給學生提供一個廣闊的自學空間。在對該過程進行理解時不能片面地認為教育信息化就是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之下把教材與黑板搬到網絡與屏幕上,而是針對高等教育系統的全方位改革改造。二是教育環境信息化。通過信息兼容與校園網建設助推信息化支撐環境建設,并在諸多政策的支持保證之下,完善教育學的信息化條件,尤其是實現軟硬件與人文環境兼容,利用信息技術把對學生的教育指導延伸拓展到課外以及校外。三是教育管理信息化。通過發揮數字校園建設的作用和打造信息化辦公體系,能夠構建教育管理信息資源庫,實現對各項政務的動態化監管,將極大程度上規范管理流程,提升教育管理水平。
2高等教育信息化對教學管理改革的推動作用
2.1創設信息化的環境
從整體角度進行分析,高等教育信息化是一個大工程,有著極強的復雜性與系統性特征,其中涵蓋了教育理念、內容、方式等多元化要素的信息化發展,可以說教學管理只是這些要素當中的一個環節。但是需要看到的是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推進落實,能夠給教學管理改革提供一個優良的信息化氛圍與發展環境,進而為教學管理改革的貫徹落實提供有效的環境支撐。首先,教育信息化要求高校把校內生活學習與管理等諸多領域的內容借助信息化方式進行展現。信息的共享性能夠讓這些信息有效運用到教學活動與教學管理當中,幫助學校建構信息數據庫,為教學管理信息化做好鋪墊。其次,信息化這一系統性工程的推進落實需要高校做好戰略規劃。教學管理是高校日常事務的組成要素,與其他層面的信息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所以高等教育信息化能夠給教學管理改革提供良好環境,開辟更加廣闊的改革前景。
2.2打造信息化的平臺
教學管理改革的趨勢在于信息化建設,而朝這一方向努力又需要構建信息化管理平臺。教育信息化平臺建設給教學管理改革平臺創建帶來了顯著的推動作用,不僅帶來了寶貴經驗,還能夠直接充當教學管理平臺,降低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的難度。第一,教育信息化推進落實的進程中,不能夠缺少了以學校局域網為中心的平臺建設,這樣的平臺建設要求高校從整體角度出發完成規劃、建設、管理、運用等諸多工作。這些平臺建設工作的開展可以給今后的教學管理改革信息化發展提供借鑒。第二,信息化平臺在實際運用方面打破了狹隘性,而是顯現出明顯的包容性特征,可以持續擴展應用功能。所以高校教育信息化平臺建設可以直接為教學管理的信息化平臺建設,提供直接性的平臺支持,使得原本煩瑣復雜的教學管理工作可以在這一平臺上輕松完成。第三,高校教學管理內容復雜多樣,涵蓋針對教學質量、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等方面的管理,于是需要有綜合管理系統和小型管理系統的綜合建設。在高等教育信息化平臺建設中也面對著這樣的問題,也由此提出了一系列的解決方案,而這些方案將會給今后建設管理信息平臺提供指導。
2.3革新教學管理手段
過去的高校教學管理手段比較單一,不能夠滿足師生發展的實際要求,也不能夠體現教育事業的與時俱進,只有不斷變革教學管理手段,才能夠迎合當前的時代要求,助推高等教育事業的長效發展。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推進落實,促進了教學管理手段的革新。比方說,目前高校在學生管理當中運用的主要手段是學分制,指出學生需要在規定時間之內修滿一定學分,否則就不能畢業。學分制管理和傳統教育模式相關聯已經無法適應如今的信息化教學管理要求。主要是因為這樣的管理手段忽略學生間的個體差異,強調利用標準化模式引導學生學習和實踐;該管理模式存在著明顯的剛性約束特征,沒有較強的靈活性,而學生如果學分沒有達到要求的話就無法畢業,與當前的教育宗旨是背離的。教育信息化可以助推教學改革的實現,在這一過程當中就包含教學主客體的改革,強調學生主體地位的建立,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這會對教學管理手段改革帶來借鑒和推動。
2.4健全多元教學活動
縱觀傳統的高校教學模式,主要的表現在于將課堂教學作為主要實踐方法。教師是課堂主體,借助教材知識灌輸的方法,完成知識傳遞。而學生則被動接受教師知識的灌輸,不能夠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實現主體性的積極參與。這樣的人才培育模式,在教育觀念、內容、手段、環境等諸多方面,都顯現出了明顯滯后性的特征,也都會影響到教學質量的提升。教育信息化的實施則能夠有效扭轉這樣的局面,并基于多個層面健全教學實踐活動。從教學內容角度進行分析,教育信息化的落實可以幫助教師打破傳統,以教材為核心的教育模式,引入網絡平臺上的豐富信息資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突破學生專業與學科意識,讓學生在跨專業與跨學科視角尋求拓展創新,培育學生綜合素質。從教學方式方面進行分析,教育信息化促使教師把多元化的信息技術手段應用到課堂教學實踐當中,化抽象為具體,化枯燥為有趣,能夠極大程度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從教育觀念角度進行分析,教育信息化會促使師生轉變過去的角色認知,讓教師準確定位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角色,始終和學生在平等位置上溝通相處。
2.5助推管理隊伍建設
高校教學管理改革得以全面推進的一個重要助力在于高素質的教學管理隊伍。教育信息化對于教學管理改革隊伍建設帶來的推動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有助于管理人員建立信息化意識。信息意識是信息化時代的必備觀念,也是教學管理者是否合格的標志。教育信息化會督促管理者主動提高信息意識,適應信息化環境,并將先進的信息技術運用到教學管理當中,為教學管理發展貢獻力量。二是有助于提高教學管理者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決定了教學管理改革是否可以有效推進教育信息化的落實,能夠給管理者提供運用信息技術的機會,使得他們能夠在一系列的實踐當中總結經驗教訓,提高技術運用水平。三是有助于提高管理人員的服務意識。教學管理者會在信息化中學會認清自己的服務職能,強化服務意識,服務于師生和學校的長遠發展。在如今的信息化背景之下,要推動各項事業的長效進步,就必須適應新形勢,積極推動教育信息化事業的發展與落實,這是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是信息化社會得以繁榮發展的保證。高等教育的教學管理是教育改革熱點,在當代環境之下實現高等教育教學管理信息化是一種必然,既能夠創新管理模式,也能夠提高管理水平,值得在今后的教育實踐當中加強研究。
參考文獻
[1]夏巍峰.校園門戶網站-高等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新階段[J].中國遠程教育,2016(12):12-14.
[2]郭.本土化:國際高教信息化現狀與發展趨勢———高等教育信息化國際研討會綜述[J].開放教育研究,2017(5):66-67.
[3]李新新.淺談信息化條件下高校教學管理的改革問題[J].才智,2018(22):56-58.
[4]論網絡高等教育現狀及其發展趨勢[J].中國遠程教育,2017(5):52-53.
[5]王美茹.高等教育信息化對教學管理改革的推動作用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6(5):211-212.
作者:王淑敏 單位:河南科技大學